心想事成之假裝得像真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維持一個假裝的狀態,可以說是不會有停歇的時候,因為這是自身真心誠意想要達到的狀態,所以不會感到疲累。而且更神奇的是,當自己真正這樣做的時候,以往做的一切看似分別獨立的事,也能逐漸被串連起來,而形成一連串有意義的事。

維持一個假裝的狀態,可以說是不會有停歇的時候,因為這是自身真心誠意想要達到的狀態,所以不會感到疲累。而且更神奇的是,當自己真正這樣做的時候,以往做的一切看似分別獨立的事,也能逐漸被串連起來,而形成一連串有意義的事。

  在顯化法則這本書中,提到了其中一個法則是假裝法則,書中建議將自己想要變成的模樣寫在紙上(例如會遇到適合的另一半,或是買到了適合的房屋),然後帶著這張紙外出去接觸人們,可以是喝咖啡,或是吃個飯,還是站在街頭看著人群都行,假裝自己現在就是那個狀態。這樣的作法,跟之前月光所提到的內心戲和睜眼做夢等的作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生本是一場戲,時間到了就下台一鞠躬,然後登出人生。和以往不太一樣的是,為了因應壽命增加的趨勢,劇本會是以前的加長版本,所以要做好更多的準備,扮演好這樣的角色。

        不要去管現狀是如何,就是假裝自己目前就已經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就對了。當作是一場夢也好,或是在內心上演著戲劇也好,就是全心全意的這樣認為。當然,無需去與人交流或去碰觸他人的財產,因為這些在現實中都還沒有發生。想要交往的對象或是想要擁有的物品都還沒有在現實中顯露出來。要去習慣這種看似好像精神狀況有問題的練習法,明明就還沒有,卻要假裝已經擁有,這是什麼道理?也不符合經驗論理法則啊。而人類最偉大的地方之一,不就是具有想像力嗎?一切只能拘泥於現狀的話,那人類的進步也會趨緩甚至停滯不前吧?

        去練習,去假裝,去感受已經實現的模樣,是在實踐心想事成法則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自己都認為不配擁有這些,那這些所謂的好對象好東西,就會被別人所獲得。要以科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人類會習於去重複之前所做出的行為。以減重來說,當習於減重的模式之後,就會想要去調整特定部位累積的贅肉,例如大腿或臀部或者是小腹等。以往在過重的情況時,因為整個身體都比較臃腫,也不會去注意到這些。但現在瘦下來了,就會想要去雕塑那些特定部位。

換言之,這會是進入了進階的部分,固然要瘦特定部位也不容易,但等於是站在現有的成功基礎上,嘗試再進一步,這樣的困難度,要比從無到有要來的容易一些。又例如像陳重銘老師持有多檔個股和ETF,而他仍持續的在出書寫作並錄製教學課程,以跟上最新的經濟趨勢及股市行情。若他想要休息一陣子出國去旅遊一個月都不看盤,那再回來後,還是可以基於原本的厚實基礎無縫承接上去,因為基本的原則都還在。月光想要強調的是,如果連想像都不敢的話,那麼要跨出第一步要從無到有,則要能心想事成就更加困難了。

        以一位身份是標準體重的社會人士來行動並思考,就是要控制飲食和持續運動,並且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大眾。同樣的道理,以一位被動收入達百萬的投資者而言,就要持續關注自身的投資組合,不要讓股息縮水,並且還可以把自身的投資經驗分享給大眾。注意到了嗎?分享這件事是很重要的,因為自己已經成為想要的模樣了,所以可以分享經驗出去。但這些經驗到底是叫AI聊天機器人寫出來的胡說八道(因為機器人不需要減重或是談戀愛什麼的),還是的確說理流暢具有建議性,都沒關係,重點是要寫出來,也同時記錄自己的思考軌跡。

         幫助別人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是因為需要這麼多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做到,所以在前往這個目標的路上,就該時時認為自己已經是那樣的狀態了。像是動漫中也常有這樣的設定,男主角本身設定是戰神之類的強度,卻因為某種原因力量被封印起來,需要隨著劇情推進而被解封。換言之,一開始的身體強度就是超強,只不過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發揮出來。那麼,他要在一開始還是阿弱弱的情況下,相信自己擁有戰神的強度,並且朝著這樣的目標邁進。而如果故事一開始作者未披露,讀者們也不知道這位主角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只有作者知道人設與後續的發展。

換言之,如果坐時光機回到在股神巴菲特三十歲時,告訴他之後會變成股神,把之後會發生的人生大小事都跟他說,他會不會相信呢?而他身邊的人,從當時的狀況就可以看到他未來的發展嗎?所以還是要來自於巴菲特本身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投資,持續累積財富。在當時一切都是未知數,但當下卻要能假裝自己已經做到了,要有這樣的心態與見識。不能自認自己就是這麼不堪,又有誰會來幫助自己呢?這樣自怨自哀的心情,對於實踐自己的目標又有何幫助呢?無論是想要減重或是增加被動收入,都是從當下的選擇做起,剔除不做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要完成的事情上。

         例如,從早餐起就不去選擇雞柳條和熱狗等高熱量食物;看到外送平台上食物照片別急著點,先擬好預算再下單,以免點得太用力,明明點了火鍋來吃,又想點燒烤,這樣真的吃得完嗎?看到購物節有滿額折價券可以用,但是不是有那麼多物品都是原本列入清單要購買的?在假裝的狀態下,也不會允許自己隨意攝取高熱量食物或是亂買一堆不需要的物品堆在那邊生灰塵。當然可以制定例外規則,何時可以吃些高熱量,或是趁著購物節買入一些物品,因為自己有足夠的餘裕可以做到這件事,但這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才做出的舉動,並不是隨意為之。

        維持一個假裝的狀態,可以說是不會有停歇的時候,因為這是自身真心誠意想要達到的狀態,所以不會感到疲累。而且更神奇的是,當自己真正這樣做的時候,以往做的一切看似分別獨立的事,也能逐漸被串連起來,而形成一連串有意義的事。月光覺得,這就像是因為想要健康而減重,因為減重而少吃多運動,因為少吃而節省開銷,而運動則是讓自己去曬太陽而降低憂慮的情緒,也不會想要吃等等,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在這樣的基礎上,要繼續假裝下去也不會感到辛苦,因為已經形成習慣而進入加速期了,每一次發動都不會那樣的費力。



心想事成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與練習,無論多麼普通平凡抑或是多麼無邊無際的願望,都可以化為文字,持續的增強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