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情人節》:至少我們願賭服輸

2017/01/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愛,得不到是痛苦的,得到了卻不如預期是幻滅;得到了,也長久了,卻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現它被時間、際遇所磨毀,則成為哀傷。《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是一部極好的愛情電影,卻非常非常地痛,它的悲觀不在擔憂人會變心,而是認定人心本來就「應該」要改變——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看待人生的方向和重量配置,一定會調整。但如果關係中的兩人,並沒有往同一個方向轉變呢?

 

這是一段從真誠對待,真心依賴所開啟的,愛情關係的終結史。它看一對夫妻的過去和現在,兩條敘事線交錯輝映,層次井然,又同時聚焦乾淨,幾近凝貼。我們在「過去」看他們初識,陷入熱戀和結婚,那過程有浪漫俏皮,也有波折和無私的付出;而「現在」則是目睹生下孩子多年之後,種種暗礁逐漸浮現,終至刮壞、刮沈了這段婚姻。

 

那些暗礁,一部分來自兩人的階級差異:她念過大學,還一度以學醫為志,他則是連高中都沒念完,兩人的社經地位大不同。曾經有好幾年時間,我都不願意相信這是他們觸礁的元凶,畢竟她不是對他說了嗎:「你會畫畫,會彈琴,會唱歌,你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好。」顯見他的才華足以吸引她。但由此衍生的第二層問題:「成長」,就很難脫解了。

 

在人生開頭的十多年,每個人都在長大,但之後到了某個歲數——也許是成年,也許是出社會之後,也許再過個幾年,許多人就停止成長而只剩下「變老」了。她生下孩子,擔起家庭主導的位置,把天真少女的熱情收起來,轉化成過日子的力氣。反觀他,安於「我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和女兒」這樣的成真美夢,就不再追索什麼了。他仍然是浪漫的,依然深愛著她,但只想享受愛情和親情而沒有「經營」家庭和婚姻,行事頑皮帶著一點點童趣,甚至還有點小任性。這些問題隨著時間漸漸被放大,同時他對自己的「無甚成就」又有著隱隱的羞怯,這反映在對話中,他總是敏感地挑刺於她,暴跳著每一絲小小的自尊被侵犯。

 

片中有一度,她鼓勵他善用才華和潛能,那本意是關愛,卻戳中了他的痛處,讓他怒地反問:「妳說的『潛能』到底是什麼?變成『什麼』的潛能?」他無法理解:我這麼重視這個家,重視家裡的愛,給妳曾經允諾的照護和陪伴,為此我別無所求了,為什麼卻變成我「不上進」的歷歷指證?

 

由此,《藍色情人節》是想要點出關係長遠之後,兩人所擔負的不只有彼此,還有自己的人生,所以要活出色彩讓自己「值得被愛」,才能讓感情常青吧!這和繼續愛對方是一樣重要的。但接回上面說的階級差異,則隱隱變成了:是她看不慣他的安於現狀,安於平凡沒有夢想的人生吧。

 

可是說到底,「夢想」是需要代價,需要資本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貿然追夢。就算他有潛力,他的成長背景也沒有教他成為一個「敢」追夢的人,我們當然可以指責他沒有為了對方,積極地改變自己,但在他的價值觀裡平凡也是幸福,顧家也是成就。於是假借「成長」之名來檢驗人生的目光,是不是在很多時候,錯置了「殷切的期盼」和「強加於人的壓力」?

 

再說這段關係的隱憂,還在最初讓它成立的理由,亦即是「時機」。他在她最低谷的人生徬徨處,以騎士的姿態出現,一心一意為她,這是她的幸運。但公主畢竟是公主,對另一半的期待大概不只有馳騁沙場,保家衛國而已。她愛上他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點,卻忽略了長遠看來,這不見得是一個(對她而言)對的人。而他一開始的無私,也在愛情變質之後,從心甘情願悄悄轉成心裡的一根刺。我們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能沈澱和療癒傷痕,但對於愛情——或其實人世間所有的情份,這漫漫時日的磨搓也是一種考驗,是一次一次篩落,是剝去層層的糖衣面對赤裸裸的核。

 

在此,萊恩葛斯林蜜雪兒威廉斯各自在過去/現在的扮相,言行,神色之差異,精準得像是二人分飾四角,前者的真誠善良,後者在少女時期的甜美、少婦時候的忙碌,都精準而各有委屈之處,各有無法跨越的性格弱點,讓人心疼又不得不承認:這真的行不通。這一切導往愛情現實的殘酷面:每個人的特質都是一體兩面,當一個情人和當一個家人,經營一段感情和經營數十年的人生,是不同或甚至相反的。那最吸引你的,可能在某一天變成你的地雷。

 

譬如,一個嚮往自由的浪漫客可以非常迷人,也可能暗示著無法時時負責任;一個負責任、善良的人讓人放心,卻可能在某些時候,優柔寡斷或心腸太軟;一個全心為你的人,那姿態讓人難以抗拒,但這可能意謂著他沒有自我;又或許孤獨和脆弱,是愛情的最佳契機,但對方愛上的究竟是你適時伸出的手,還是手的主人?

 

有時候不是他的愛變了,是他要的東西變了。有時候不是只有活出自己,還要活得跟對方有共鳴。有時候,你就是無法給他想要的,不論你對他多好都沒有用。但是儘管知道這些,投身於愛的我們不可能冷靜,不可能不把自己全無保留地交出去——不是這樣的情感,根本不值得談。而在這樣的交付中,這麼巨大的「願意」裡,把對未來的調整,對時間的適應,對關係的經營也包含進去,這樣的誓言才真正足夠。一旦想清楚這些,也想清楚自己,能在某些時候讓我們踩煞車,或在不甘心的困境裡稍稍釋懷。如果最後還是走到「藍色情人節」,至少我們願賭服輸。

 

最後,這故事雖然結論是無奈的,換一個方向看,又可以是豁達的。沒錯,愛情會變淡,激情會褪散,海誓山盟能否熬過淘洗變成淡韻有致的真愛?沒有親自走一趟不會明白。但導演德瑞克席恩法蘭斯把片尾的「分開」拍得並不殘酷,因為他讓另一條線的終點那場婚禮,那潔白的光和新人滿懷勇氣的笑,喧賓奪主地蓋過真正的結局了。不能天長地久,至少曾經擁有,沒有被兌現的諾言並不能否定許諾那一刻的真心,沒有美麗結尾的故事不見得就不醉人。沒有白頭偕老,更不會讓當初相擁的笑,其上的光芒減損一絲一毫。

 

或許每段感情到了特定的關口,都得面對我們最核心的觀點差異,而能否繼續攜手,心篤意定地撐過去,就看兩人是不是夠沉著,夠誠實地認識彼此了。這是一部關於愛的褪色和不捨的電影,但在反覆想了許久之後,我還是要說:《藍色情人節》並沒有讓我灰心的。

 

我真的還沒有灰心。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

 

張硯拓
張硯拓
影評人,《釀電影》主編,曾任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女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評審,著有電影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經營【時光之硯】12年,亦常舉辦講座。信仰:美好的回憶是我的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