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主義:異國情調化的亞洲投射

 

時至今日,「東方主義」這個概念已經成了一整個將非西方的事物奇特化(exoticizing)過程的簡稱。對於薩依德來說,東方主義與大英殖民帝國的行為尤其密不可分,比如,大英帝國的「東方學家」是指那些專攻西亞與近東的研究者。然而,到了當代,東方主義卻是用來指涉將任何「東方」事物異國情調化的過程,無論那是近東、東亞還是其他地方。東方主義的概念也同樣運用在傳統上「東方」範圍以外的地區,像是關於非洲。

 

薩依德最初所闡發的東方主義究竟有沒有這麼無所不包值得懷疑,但目前通用的定義多半如此。這樣的混淆有一部分出自「東方」(Orient)這一範疇在當代話語中大多已經沒落,即使「東方」(East)與「西方」之類的詞語仍然通用。

 

「東方主義」所指涉的異國情調化過程,通常不只是把「東方」描述為本質上不同於西方文化而已,還賦予東方一整套具體性格。東方被看作是被動的、陰性的,並且具有神祕性。比如十九世紀的詩人柯立芝(Samuel Coleridge)在詩作〈忽必烈汗〉之中,既將東方描述為某種神祕啟蒙的發生地,同時又是某種墮落、魅惑,甚至具有情色性質的事物。

 

raw-image

薩依德海報 Photo Credit:wikimedia

 

斷言,東方主義思維在西方思想中十分根深蒂固,特別是我們在這麼多西方啟蒙思想家對亞洲的認知之中都能看出東方主義來。許多人認為黑格爾是東方主義思想的縮影,他把亞洲社會說成是靜止而原始的,雖有性靈思想萌芽,但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再也無法進化。

 

在黑格爾看來,亞洲社會本質上也是專制的,唯一自由的個人只有統治者自己。但在黑格爾反映出東方主義所謂「東方」普遍的混淆之際,他所詳述的「亞洲」為何本身就已是一團混亂。黑格爾說「亞洲」的時候是指中國、印度還是埃及?十分含混,儘管黑格爾把前近代中國、印度及埃及社會的多種不同特質結合在他對亞洲的敘述之中。

 

不過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說東方主義闡述的是這樣一個概念:東方不具備歐洲近代性特有的線性時間觀,同時又認為東方「沒有歷史」,或者東方歷史時間是周而復始的。於是,某種型態的神祕主義不知不覺地呈現在非西方社會的特質之中。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亞洲是怎樣被闡述成一個不具備西方個人主義,反倒是以缺乏個性的不自由大眾為特質的社會。

 

有些人運用了東方主義思想批判,認為這恰好適合用來質疑西方哲學對亞洲積累而成的說法。馬克思便是一個顯例,他在政治經濟史發展綱要中列舉的「亞細亞專制」範疇飽受抨擊,這有一部分似乎是他承襲自黑格爾的。東方主義批判則認為,西方思想在他們對亞洲的闡述之中投射了某些觀念,但它們實際上投射的,絕非亞洲的真貌。「東方」總是被建構成與人們所認知的「西方」相反,但我們也可以說,何謂「西方」的觀念同樣在本質上是被建構出來的,既然它被斷定是與人們所認為的「東方」相反。

 

raw-image

Photo Credit:jerry dohnal @flickr CC BY-NC-ND 2.0

 

隨著「東方主義」一詞廣為流傳,東方主義如今成了這種對亞洲的投射及異國情調化的簡稱,而且不只是與西方思想史相關,也與當代現象相關。比方說,文化研究經常運用「東方主義」一詞,像是有些人以東方主義敘述白人對亞洲女性的拜物教,也有些人將據說是「東方」新世紀宗教的風行稱作歐美東方主義的產物。再一次,這種用法是否超出了薩依德最初闡述的東方主義概念範圍值得懷疑,但這個詞語已經證明是很有用的簡稱。某方面來說,這也反映了我們自身的詞彙貧乏,正因詞彙有所欠缺,才迫切需要這樣一個詞語。

 

不過,要是東方主義看來是西方對亞洲的投射,那我們或許也可以思考亞洲人自身接受東方主義一詞的方式,或者,一如西方人如何運用東方主義將亞洲異國情調化,亞洲人也能以甚麼方式將西方異國情調化。比方說,許多亞洲人看來已經把「西方比亞洲更先進」,或是「亞洲擁有某種西方所沒有的原始性靈」這樣的觀念給內化了。這麼說來,「自我東方主義」和「西方主義」一樣,都是近年來從東方主義的最初概念發展出來的相關詞語。

 

延伸閱讀:

到底是誰在怕台獨?(一)

到底是誰在怕台獨?(二)

 


文:丘琦欣

翻譯:William Tsai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破土
破土
破土是由一群定居於台灣、北京與紐約,認同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及其他基進左翼政治觀點的學生及社會運動參與者。我們眼中的《破土》不只是報導國際新聞,更是透過對一切涉及全球資本主義、美國及中國帝國主義、國家主權、人權和社會不平等的社會議題及社會運動進行政治分析,從亞太地區建立左翼新思潮的空間。我們相信,台灣和亞太地區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從國際層面入手將無從解決。因此,我們力圖提供一個空間,以促成左翼政治及智識的跨國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