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看印度總理莫迪如何推動土地徵收法案

2015/08/0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印度製造」如何複製中國經驗?

 

說起印度現在的經濟發展重心,就不得不提起印度總理莫迪力推的「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印度嚴重的貿易逆差,以及軍事武器裝備嚴重依賴外國進口,主因都是本土的製造業落後以及科技不足所造成,再加上印度每年有超過一千萬的新勞動力投入市場,卻主要以農業和服務業為主,無法吸納勞動力的結果就會爆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因此莫迪最重要的經濟策略之一,就是把印度打造成新的生產基地。

 

一想到生產基地,不得不想到文明全球的世界工廠中國,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年代,出口製造是形塑中國成為全球強權不可忽視的一大功臣,而現在的印度正著眼於此,同樣和中國有著龐大的勞動力與市場,印度為何不能複製中國經驗?

 

當然印度有著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土地可以說是目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土地徵收 莫迪 在印度製造

 

印度的國會議期Monsoon Session正在進行當中,印度總理莫迪當然有非常多想要推的法案,但其中最讓他掛心的,就是土地徵收修正法案,這個法案是莫迪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卻卡關許久無法取得朝野共識,逼得莫迪只好使用總理命令(Ordinance)強制執行,引發在野黨以及農民的大型抗議,被貼上了「反農民」、「命令惡霸(Ordinance Raj)」、「圖利財團」的標籤。

 

放寬土地徵收規定,藉此加速經濟發展

 

印度現有的土地徵收規定,要求政府與私營企業的合作項目,必須取得超過80%的地主同意,若是公共項目,則要70%的地主同意,但莫迪宣稱,此規定阻礙了印度數千億美元的鐵路、煤礦、鋼鐵、道路建設以及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等同是印度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因此在新的法案中,他將工業走廊、公私部門合作、基礎建設、平價住宅以及國防建設五大領域改為不需特定比例地主同意。

 

莫迪過去領導在擔任古吉拉特邦(Gujarat)首席部長時,曾經連續帶動超過10%的經濟成長,創下印度單一省邦經濟成長率最高的紀錄,以政府權力提供土地給外資與財團,也是「莫迪經濟學」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在莫迪上任之後,他也努力在推動這方面的改革,然而每個省邦的情況不一,特別是古吉拉特邦有非常多的窪地和荒地是不適合耕種的,然而莫迪現在要推動全國性的土地徵收改革,仍有非常多的農民是不願意變賣祖產,又或是農田是非常肥沃而適合農作的土壤,再加上政府提供的補償配套措施並不完整,引爆人民強烈的不滿,然而一雙雙施予壓力的眼神卻讓莫迪喘不過氣,他如何能夠兌現自己的經濟承諾,這個法案至關重要。

 

簡單舉一個例子,印度每年對華貿易逆差高達480億美元,是印度非常大的財務問題來源,甚至被視為國安問題,為了要達到貿易平衡,中印同意要在印度設立中國工業園區,增加中國廠商在印度的投資以及製造,但是如何順利取得土地也變成推動這項合作的障礙之一......

 

 

我在SOS的新聞報導和內容都是透過群眾募資、訂閱的方式完成的,因為有讀者的支持,我得以深入書寫更多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內容,來看看我的專案《印度那些或大或小的事》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0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印度那些或大或小的事
印度尤
印度尤
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印度神尤遊印度】,著有【去印度打拚,走進另一個世界的中心】 一書,並在關鍵評論網、英語島雜誌、世界公民島雜誌、聯合報等媒體發表定期或不定期的專欄文章。喜歡寫作、旅遊和發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