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專門店】:不止創造集體記憶——侯季然談台灣獨立書店

我們生存在一個安全感俱足的時代,於是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不同的見解。不太去在意過去的價值觀,或是上一代灌輸的經濟壓力,反而在意起,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各種價值的流動,社會變得多元。不再只用同一種觀點看事物,這是時代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侯季然

 

獨立書店是這樣開始的。

 

不同的書店,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老闆,帶著他們自己的獨特風格,透過獨立書店與人互動產生連結,分享不同的理念,找到彼此間的默契。侯季然導演的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用影像呈現台灣東北西南共四十間獨立書店的靈魂,在短短時間裡,以最豐沛的能量,詮釋經營者的生活哲學,將感動渲染出去。在紙本衰退的世代,記錄下老闆們的生命意識,並跨世代的延續下去。

 

「比起獨立書店,我認為特色書店更合適吧。」獨立書店之於侯季然,是旅行,也是短暫抽離現實與世界接軌的秘密通道。在著手開拍紀錄片以前,侯季然以旅行者的身分到各書店探險,這些獨立書店在他們所屬地區,形成一個重要的地域。集結人潮,集結思想。而這些老闆,也與既定印象裡愛看書,想開書店的人不同,不但不會疏離人群,反而比一般人更熱衷議題,更在意文化與溝通,也參與社區事務,甚至上街頭參與抗爭,洪雅書房的老闆正是如此。「一個地區所有的藝文活動,與人相關的故事都會在這些書店中呈現。」侯季然說,當他到不同城市,一定會到當地特色書店走走。書店展示了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也是最能帶領人們深入探究一個城市的捷徑。走進這個空間,將帶著我們進入城市的內心,看見它的情緒,感受它的氣息。

 

留住青春,延續溫度

 

侯季然的少年時期,常常跑進書店翻翻看看。因為平時沒什麼機會到別的地方,書店自然成了他時常光顧的好朋友。過去,侯季然逛書店的目的在書,這些特色書店對他來說也只會覺得「好酷」,並沒有特別多想些什麼。他回憶到「以前常到唐山書店,往地下室有個走道,走道的牆上被貼滿了海報,而這像是唯一可以讓人亂貼海報的地方太酷了,我能從這裡看到很多不同的訊息。」當侯季然因為記錄片而以不同的心態重新回到唐山書店,他發現以前那髒髒破破的地板,竟浮出了許多新感受,這些感受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時間的流逝,人群來來往往,地板被走壞了,老闆會再鋪上一層;走壞了再鋪,不斷重複……。這地板留下了時間的記憶,也留住了侯季然的青春。「一間小時候常去的書店,在多年後他依然存在,老闆也像往常一樣的閒聊,只是溫度增厚了,故事變多了,這真的很迷人。」逛獨立書店就是這樣,縱使他依然存在,但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造訪,體會出的感受也更不同。書店會跟著人一起前進,只是它堆砌了各式各樣的情感,並在不同人身上產生更多化學變化,如此讓人著迷。

 

時間有厚度,有溫度有情感。「不起眼的事物,加上時間便顯得更加耀眼。」時代是整體的,它決定了人們該怎麼去選擇;但我們其實也在創造時代。時代記憶對於侯季然而言,是重要元素,也是個迷人的感受。書店不會因時間而消逝,他們跨越了幾個年代直到今天。時間是個龐大的驅動者,因為它無止盡,而顯得自己很渺小,會更開闊心胸看世界。侯季然說,因為自己的成長,才對自己有更深的瞭解。小小的書店,承載了幾個年代人們的回憶。各種書店裡的各種故事,也讓讀者、旅行者看見更多,遇見更多人事物。而就是因為能知道不同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才會開始反省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價值觀沒有對錯,侯季然讓這些書店告訴我們,要有自己選擇的勇氣,也要有承擔選擇的勇氣。

 

買書的方式

 

至於閱讀風氣,縱使不斷在消退,這些小書店仍很努力的透過講座,讀書會等活動,建立書與人的關係,將他們緊扣在一起。獨立書店這樣的場域,它宣揚的是一種信念,是老闆的堅持。侯季然發現了,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買書成了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的輕鬆事。「當買書的行為太精確,人會遺失掉親自逛書店接收到的經驗。」他認為,離開一個地方抵達書店的過程中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不知道會在路上遇見什麼,不知道會在書店裡看見什麼」,沿途的風景、遇見的人、發生的事,都會是人所需要的溫度感受。當進入書店後,與老闆的閒聊,與其他顧客的擦身,甚至是遇見志同道合的好書分享,都是動動手指無法放進購物車的,這也許是侯季然看見獨立書店的可愛之處吧。

 

尋找自己的閱讀園地

 

獨立書店替讀者創造了記憶與經驗,替讀者增加情感溫度,甚至是替地區推動文化,讓歷史運轉不停滯。書店提供的是與世界接觸的可能性,就像年少的侯季然,在書店這奇妙的空間裡所感受的那樣,在書店裡旅行。「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會因為老闆而有不同的形態,進入不同的書店像是在探險。每間感受都不同,這在系列選書的連鎖書店中是無法感受到的,因為全台的連鎖書店都一樣。」但一個健康的城市裡,勢必需要這樣大企業連鎖書店與特色小書店共存。侯季然認為,連鎖書店所豢養出的文藝生活型態,對於剛接觸書店的人來說是好事。他們喜歡這樣的感覺,學習這樣的生活方式,模仿這樣的品味。所有學習都是從模仿而來的,這些模仿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些人在模仿中會慢慢找出自己喜歡的風格。

 

「小書店不易與大書店競爭,公部門需要給予支持。」在獨立書店的推廣,侯季然認為,不只是書店在努力;媒體也因為一股流行風氣向世人推廣報導,政府也開始進行推動。提到給逛獨立書店的新手有什麼教戰守則,侯季然說:「每家書店都有他們的獨特個性,要用開放的心去看待。也許沒有連鎖書店那樣好的服務品質,老闆甚至不愛說話不愛拍照,也可能沒冷氣,沒五星級廁所;但逛獨立書店就是這樣,先感受店裡的氛圍,而不是以自己的既定印象,連鎖書店的框架去看待。才能看見這些書店的可愛之處。」

 

故事總是迷人的,這些獨立書店就像時光機,載滿了過去的回憶到現在,繼續載滿回憶到下個未來。每本書,每一面牆,每絲氣息都封存了時間與人的交會。文字與影像能記錄時間,但親身走一趟書店,也能記錄下屬於自己的記憶,感受時間留下的痕跡。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將這樣的溫度情感延續下去。獨立書店可愛就在,自己也能成為歷史的創造者,並讓下一個人感受到更厚實的溫度。故事層層堆疊,我們能在這個世代看見前個世代,能在2015感受到1980,故事永遠說不完,但總有個地方裝滿著它,走入獨立書店的時光隧道,便能看見。

 

 

 


 

侯季然

 

「我仍然迷戀著電影結束後,從黑暗走回到現實人生的那幾分鐘。在那幾分鐘裡,殘留在心中的音樂與顏色,足以克服人生的任何無意義……」。

 

書店與南陽街是青春的記憶,電影是填補生命的祕方,文字記錄下人生的備忘。747是他的第一台車,也是獲得香港IFVA獨立短片競賽Asian New Force大獎及奧地利Sidewalk cinema評審團大獎紀錄片的主角。而時代記憶,是他將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融合的調合劑。

 

熱愛睡覺,Youtube及路邊攤。

 

影像作品:

2010年,《有一天

2012年,《南方小羊牧場

2014年,紀錄片計畫《書店裡的影像詩》。

2014年,《不一樣又怎樣》音樂錄影帶。

 

文字作品:

2012年,散文集《太少的備忘錄》。木馬文化出版。

 


文/劉鎧瑩

攝影/江冠葦

紙飛機生活誌
紙飛機生活誌
我們是來自靜宜大學閱讀與書寫創意研發中心的學生團隊,是一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活美學雜誌。期許在SOS平台上每年能提供30篇的網路版採訪報導與文章,以及出版2-3本的紙本《紙飛機生活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