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創作者的呢喃 (六) 藝術創作這回事

2018/09/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D:Elim Fang
平常在採訪視覺藝術家,但 視覺廢物 同時也是底片攝影藝術創作者。對,這就是我在創作時候的名字。今天不談別人、不挖掘其他故事,單純說些我想說的,可以是自我反省,又或是還沒睡醒的呢喃吧。

藝術在幹嘛?

說到這個問題,100個人可能會有101種答案,但既然你都點進來看了,不妨看一下我的答案吧!
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
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是在拍人物形象?還是商品宣傳?還是商業理念宣傳?必須要能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才會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攝影。
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所以看不懂他在幹嘛有可能是因為這對你來說根本不重要。以我為例,我的作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門檻,如果沒有大致上知道作品中符號的意義,很大機會是根本看不懂的。
商攝是解決問題,藝術是製造問題
MD:薛薛
以我這張作品為例,除了一隻手躺在土裡之外,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意義。但土壤是地面生物的終點,從許多文化中都是如此,與本體分離的四肢就像一些非主流的思緒,也許曾經是我們賴以行走世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隨著年齡增長依舊只能埋葬掉他。同時對你提問,對你來說心靈上的四肢是什麼?你會想埋葬他嗎?
這樣看起來藝術就像是沒事找事,提出一些對生活影響不大的問題,或是挑戰一些讓人感受到安穩的制度與觀念。嗯...真的是在找碴沒錯,但這些挑戰也許可以讓人們的心靈前進一步,至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前進一步,對熱愛藝術的人來說這樣就夠了。
說了這麼多,我的結論就是藝術創作跟商業型的拍攝關鍵不同在於目的性,商業本就是要讓散播最大化,而藝術存在的理由則百百種,可以是說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是對世界的詰問,也能同時存在,但不一定會讓理解門檻大眾化,所以這不存在誰高誰低的問題,看不懂的時候就發問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視覺廢物
視覺廢物
台灣底片創作人兼藝術採訪人,熱愛視覺刺激,喜歡聆聽各種生命故事,想讓各類型的藝術能更加廣為人知。 臉書粉專:視覺廢物 Film Photography IG:@li.tung_87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