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民主:一黨專政的柬埔寨、紛亂的泰國與脆弱的緬甸

2018/11/21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東南亞十國當中,絕大多數都已實施、或者號稱實施民主政治。然而在實際操作上,由於個別政治人物或集團的野心以及排壓異己,許多國家的民主已經徒具虛名,甚至是假民主之名而行獨裁之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七月才舉行大選的柬埔寨。
柬埔寨於七月二十九日舉行第六次的全國大選,執政的「柬埔寨人民黨」(柬民黨)在大選中大獲全勝,囊括全國所有議席(共125席)。柬民黨發言人面對這種匪夷所思的選舉結果,居然也能臉不紅氣不喘地侃侃而談,說「這個結果清楚表明柬埔寨人民信任『柬民黨』的領導,相信唯有『柬民黨』能帶領柬埔寨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

柬埔寨:柬民黨操控選舉、洪森家族王朝化

其實,柬埔寨今年的這次大選,是自1993年聯合國為柬埔寨組織第一次民主選舉以來,最不公平、最不自由的一次大選。主要原因就是,柬國最高法院於2017年十一月下令解散反對黨「柬埔寨救國黨」,救國黨創黨主席桑蘭西早在兩年前就被迫流亡海外,解散前的黨主席金速卡則被控叛國下獄,黨內高層人士包括副主席莫淑華也都擔心被捕而紛紛外逃,不敢回國。
洪森(右)與被迫流亡的桑蘭西(左),攝於2015年。Source: VOA
救國黨是柬國最有實力、足以挑戰柬民黨的反對黨。在上次的2013年柬埔寨大選,救國黨得票率超過44%,662萬合格選民中,有近300萬人投票給救國黨,柬民黨只贏得123席中的68席,身兼柬民黨主席的總理洪森差一點被拉下馬。此次,一再揚言要再執政十年的洪森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對救國黨採取斬草除根式的掃蕩,除去了主要的障礙。

陪榜「螢火蟲」為洪森照路

為了讓這次選舉至少披上「看起來民主」的外衣,柬埔寨國家選舉委員會發言人丁姆・蘇凡納儂(Dim Sovannaram)也在選前的記者發佈會中宣布,此次共有20個政黨參加角逐。但明眼人都知道,這20個政黨中絕大多數都是製造「多黨選舉」假象的「陪榜」性質;柬國人民也為這些政黨取了「螢火蟲」的謔稱,意指它們是為洪森點燈照路,而且只出現短暫時間。
美國方面一如既往,指稱柬埔寨大選「既不自由也不公平」,並恫言擴大對柬制裁,歐盟也指是次大選「缺乏公信力」。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發布聲明指稱,柬埔寨此次大選「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無法反映柬埔寨人民的心聲,這個有缺陷的選舉把主要反對黨排除在外,對受柬埔寨憲法保護的民主體制來說是一大挫折」。「人權觀察」組織的菲爾・羅伯森則指出,「現實的情況就是救國黨被迫解散,這個事件使得本次大選不算是一個真正的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
除了這次的選舉之外,可能更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的「洪森王朝」已經正式成形。洪森的長子洪馬內已於6月30日升任代三軍參謀長和陸軍司令,這是洪森家族成員擔任重要職務的又一例子,顯示洪森進一步擴張及緊握大權。
今年40歲的洪馬內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他還將繼續擔任國防部反恐部門負責人和洪森私人衛隊副指揮官。
鐵腕執政33年的洪森被指培育三名兒子接掌高位,以圖建立政治王朝。他的37歲次子洪馬奈目前是掌管整個國家安全命脈的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他的36歲三子洪馬尼則是執政人民黨青年運動的領導人。今年一月間,洪森也任命女婿為副國家警察首長。

在位最長、還要更長的野心

洪森是於1985年初次登上總理寶座,當時年僅32歲,創下當時全球最年輕總理的紀錄,現在則已創下東南亞國家領袖在位最長的紀錄。如果他真能執政到90歲,那就是到2043年,則很可能會是當時年齡最大的國家總理,並再創下執政最久的紀錄。洪森的這個野心,看起來似乎有點遙不可及,但從另個角度來說,距離現在也不過是25年,還比洪森已經掌權的時間要短。
個子矮小的洪森,稱得上是近代歷史上不世出的梟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一等高手。他之所以可以掌權這麼久,絕非像國際人權組織所稱,完全靠著「暴力」、「壓制」、「貪腐」……。事實上,洪森是一位極為狡猾,能夠審度時勢、根據自己力量強弱而調整作為,卻絕不放棄競逐權力的政治人物。
洪森早年是「紅色高棉」(赤柬)一員,但是遭到排擠時逃到越南,後來又藉著越南入侵回到柬埔寨,然後在越南扶植的政府內扶搖直上。這整段過程,都是他政治手段該圓滑時圓滑,該兇狠時兇狠的好例子。
曾為洪森寫作傳記的席巴斯丁・史特蘭喬(Sebastian Strangio)就說,「洪森是亞洲所僅見最聰明的政治人物」。澳大利亞柬埔寨問題專家錢德勒,也形容洪森是一個「鬥志旺盛、很有謀略的人」。
洪森是否想打破馬哈地所創下的最高齡總理紀錄,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如果真能執政到93歲,那就是到2046年,也就是從現在起算再贏得至少四次大選。以洪森的手段而言,再贏得四次大選的難度不高,關鍵只在於他是否能活得那麼長久。

泰國:塔信家族與政治菁英、軍方不斷鬥法

泰國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泰國陸軍於2014年五月二十四日發動政變之後,至今軍政府執政已經超過4年,這是泰國政治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在過去,每次軍事政變後,大約都在一年之後重新舉辦大選,還政於民。
只不過2006年九月遭政變推翻、至今仍然流亡在外的泰國前總理塔信,仍擁有太強的政治實力,每次都能以遙控或者藉其他政黨「還魂」的方式再次贏回政權。這使得反對他的陣營疲於奔命,12年以來,必須多次以「司法政變」或軍事政變的方式來拉倒他所扶植出來的民選政府。

為防塔信陣營掌權而修改法律

現任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所領導的政府,顯然記取了過去的教訓,不敢輕易舉行大選,而是在長達4年的時間中,通過制訂新憲法、修改選舉法,製造各種有利於自己且不利塔信陣營的選舉條件,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塔信再度「復辟」。
泰國現任總理巴育。Source: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CC BY 2.0
時至今日,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軍政府認為一切準備工作已經成熟,另一方面軍政府執政4年多以來,除了社會狀況較為穩定之外,其他方面其實乏善可陳,泰國百姓已經開始呈現不耐的狀態。看起來,舉行大選之事已經無法再繼續延宕下去。
泰國軍政府目前所放出來的訊息是,明年二月二十四日前後將舉行大選,目前雖沒有人能真正肯定軍政府一定會予以實現,但所有的應對都早已開始在暗中進行;譬如巴育的盟友也都紛紛組成新的政黨,準備為他的續任總理來「抬轎」。
巴育至今尚未對自己是否參選鬆口,但他的種種作為已經很清楚地表明,他絕不會放手。而且泰國新憲法以及修訂過之後的選舉法,甚至都已經為他鋪好就算是不正式參選,都可以再度出任總理之路。

塔信家族勢力仍實力堅強

面對著這種情況,塔信陣營也未閒著,最新的動作就是由塔信與同樣流亡在海的幼妹英樂的親戚與盟友成立了新政黨──「泰愛國黨」(Thai Raksa Chart),黨員主要由塔信的侄兒侄女、親信以及其政治盟友的下一代為骨幹。
塔信在2011年推出毫無政治經驗、歷練的英樂贏得大選,並出任泰國首位女總理,結果在2014年四月遭「司法政變」被迫下台。泰國軍方繼則在五月發動軍事政變,徹底掃除英樂政府,並於隨後再以稻米收購案繼續追殺,迫使英樂於去年選擇出亡。這也使泰國創下兩位前總理同時流亡在外的紀錄。
塔信和英樂先後流亡,但仍對泰國政治有極大影響力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泰愛國黨不但是目前塔信陣營「為泰黨」的姊妹黨,更是防止軍政府在下次大選前出「奧步」的重要「備胎」。
這是因為,擺明為軍政府服務的泰國選舉委員會不久前已下令,要調查塔信是否在幕後操縱為泰黨。雖然為泰黨方面矢口否認,但根據過去的經驗,軍政府用這個製造口實,在選前突然解散為泰黨的可能性甚高。果真如此的話,泰愛國黨就可以立刻披掛上陣。而事實上,塔信陣營自2006年以來,已經有「泰愛泰黨」「人民力量黨」兩個合法政黨被法院判決解散。
另外,泰愛國黨能發生的作用並不僅止於選舉備胎,因為泰國軍政府修改選舉法之後,特別是有關比例代表制的方面出現很大變化。簡單地說,個別政黨在大選中已達勝選門檻後的票數不再計入,這就使得大黨在取得比例代表名額時處於劣勢,反而是小黨較佔便宜,這也是為什麼巴育陣營前一陣子紛紛成立新黨的原因,目的就在於搶比例代表議席,不讓為泰黨複製過去的「壓倒性勝利」。同樣的道理,對為泰黨來說,泰愛國黨也可以在現今的選舉制度設計下,發揮「保駕護航」的功能,甚至可以粉碎巴育連任之夢。
泰國政治學家尤他蓬就向路透社表示,「這個新政黨是為泰黨的一個政治戰略,他們希望能夠藉此在新的選舉制下贏得更多議席」。對於泰愛國黨是否會在必須組織聯合政府時與為泰黨結盟,泰愛國黨成員、英樂的侄女查伊卡沒直接表態,只說,「我們會與任何支持民主的人站在同一陣線上」。看起來,塔信家族力拚泰國政治菁英的戲碼,不但沒有終結的跡象,還正要開始火熱上演呢。

政變不斷,軍方干政心態令人擔憂

更值得注意的是,月前甫上任的新任泰國陸軍總司令阿披拉・孔頌蓬上將(Apirat Kongsompong)在接受媒體提問時指出,軍方的一舉一動備受注目,因此會盡力保持中立,「我們要謹慎行事……我們不可被政治利用」。但他話鋒一轉,接著說,「如果政治不似以往那樣出現衝突,那我們(軍方)就沒有必要干預」。
這個說法的潛台詞顯然是,明年大選還政於民之後,如果出現政治衝突,軍方不排除會再度採取軍事干預行動。在過去十二年以來,泰國軍方已發動兩次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現任陸軍首長口中說出這番話,自然讓人不寒而慄。
  • 泰國2014年的政變,仍令人記憶猶新。
泰國軍方對政治的干預由來已久,自從1932年發生軍事政變廢除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君主立憲制以來,已發生過20次軍事政變。2006年九月,當時擔任總理的塔信前往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陸軍總司令頌提就在國內發動政變將他推翻。2014年五月,陸軍總司令巴育・詹歐恰也發動政變推翻塔信之妹穎拉的民選政府,並隨後並出任總理至今。
阿披拉本來就是巴育的堅定支持者。巴育當年發動政變時,阿披拉就是戍守曼谷市的第一師指揮官。2010年時,「紅衫軍」示威者佔領了位在巴吞他尼府的泰國通訊公司衛星站,後來就是阿披拉率隊進行突襲奪回。阿披拉在擔任助理陸軍總司令期間,也同時帶領「全國和平秩序委員會」轄下的特別行動組,直接聽命於委員會主席巴育。
「全國和平秩序委員會」是巴育政變後成立,而這個委員會並未像過往,在制訂新憲法之後就解散,而是一直持續存在,成了實質的軍政府。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阿披拉本人對政變這碼事是有「家學淵源」的。阿披拉的父親正是在1991年發動政變、從泰國前總理查提猜・崇哈凡(Chatichai Choonhavan)手中奪取政權的已故軍方強人頌通・孔頌蓬(Sunthorn Kongsompong)。正因為有這層關係,阿披拉心中有「發動政變」就可解決問題的想法,就不令人訝異了。
阿披拉前述言論出爐後,當然引起反對黨的強烈反應。「曼谷郵報」就引述為泰黨成員瓦塔納的話指稱,阿披拉其實是一個「威權主義者」,憑借自己的地位,以為自己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另一名為泰黨成員查都隆也認為阿披拉的言論將給泰國的經濟和政局帶來破壞,不只會削弱國際社會對泰國民主的信心,更會影響泰國的未來。

緬甸:翁山蘇姬只能向軍方示弱

至於泰國的鄰國緬甸,雖然自2016年起,緬甸已經由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如假包換的文人政府執政,但實際上,真實的緬甸卻是由隱性的軍政府在幕後執政。這是因為緬甸軍政府在2008年制訂的新憲法,完全是為軍方量身打造。
舉例來說,憲法規定最重要的國防部、內政部、邊境事務部的部長由軍方出任,最高權力單位「國家安全委員會」內軍方佔有多數,軍方也在國會中佔有可以否決任何議案的25%保障席次。尤有甚者,憲法中還有「在特殊情況下,軍方可以接管國家政權」的「合法政變」條款。
也正是在這種設計之下,緬甸的文人政府對軍方所有的舉動都無任何置喙的餘地。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去年八月所發生的羅興亞人大逃亡事件。當時是一個其實並無任何強大武裝力量、自稱為「若開邦羅興亞拯救軍」的組織發動攻擊,突襲了三十多個警察哨站,緬甸國防軍隨即展開反擊,但所採取行動之規模、方法以及持續時間之久,都遠遠超過掃除一小撮「恐怖份子」之所需,最後導致高達72萬餘羅興亞人越界逃入鄰國孟加拉,大多數被收容在邊界的考克斯巴札難民營。
一年多以來,國際社會給予翁山蘇姬十分強大的壓力,希望她能出面譴責緬甸軍方,但她就是不為所動,甚至於許多國際組織紛紛要求收回先前頒發給她的各種獎項,她都不置一詞。
翁山蘇姬獲釋、執政後,國際上對她的表現卻普遍不滿,紛紛給予壓力。Source: Claude TRUONG-NGOC CC BY-SA 3.0
原因很簡單,翁山蘇姬雖然貴為緬甸最高領導人,但她卻沒有實力與軍方對撞。因為她太清楚自己對軍方沒有任何節制的能力,對撞之後只會落得遍體鱗傷的下場,更糟的是,還有可能再次倒退回軍政府統治。
翁山蘇姬辦公室發言人佐泰就表示,「我們需要內部穩定來改進國家經濟。國際制裁將直接影響人們出行和商業投資,還有很多不良後果……這個國家的建設單憑政府無法完成,軍隊必須參與,這是非常清楚的」。
佐泰的說法其實就是翁山蘇姬的態度,也是緬甸的現實。亦即根據2008年憲法所賦予軍方的權力,緬甸實質上有兩個政府,一是翁山蘇姬領導的文人政府,另一個就是軍方,而且至少在目前,後者的力量還大過前者。翁山蘇姬如果有心改革緬甸,在當前的情況下,也只能示弱,因為軍方一旦決定翻臉,他們隨時可以奪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梁東屏
梁東屏
1989 – 1998 年擔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1998 – 2012 年擔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2012 年起為亞洲週刊撰稿至今。2002 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得當年第 17 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搖滾—狂飆的年代」、「爛人情歌」等著作。 曾在曼谷、美國、新加坡、台灣等地長期生活,跨文化背景練就一身專業的國際新聞工作能力,也累積了深厚的歷練與滄桑。在 SOS 平台上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我將從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的角度、旅人的觀點,深入書寫更多與東南亞文化相關的報導與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