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人渣文本的人渣論(七):佔有狂

2018/12/1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人的欲望經常失控,而一旦失控,就會生出貪吃、好色、愛財之類的惡行。雖然表面上,這些惡行各有特色,但都是對「佔有過程」的迷戀,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看重的是「結果」,但焦點其實全都落在「手段」之上。他們根本沒想清楚自己在幹嘛,要的是什麼,就埋頭往前衝。
某些「正義魔人」正是基於這種執念而全力「奮戰」,就算世界差點因此毀滅,他們仍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認為一切的犧牲都是應該的,只要可以成全他們個人的道德完美。
這類「道德自我沉迷」者很少發現自己和淫蟲之間的差異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淫蟲沉迷性愛,以為這可達致人生的至高境界,卻總是傷害了自我與他人的人性,而道德自我沉迷者也都是從別人身上「提款」來滿足自己。他們都因為過度看中手段,而誤解了真正的目的。
也因為欠缺這層認知,許多「道德大師」針對惡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藥不對症」。他們勸說人們應戒除惡事,多行特定的善事,但卻沒想到善事做太多也可能變成惡事。另一批道德大師則認為人的錯誤是因為對於結果執著,只要打破對於結果的執念,人就有機會成賢成聖,但多數人是對「過程」有執念,而非結果。
守財奴的滿足不是來自於財,而是在於「守」,而好色者在意的是性愛的過程,而非結果的高潮與否。當然,你可能沒有錢或性,但至少應該有「吃」:吃的結果很少是愉快的,但佔有食物的過程常是人生的重大歡愉。
我不認為從「過程」中獲取價值會是種弊病,我也一直主張要從日常生活過程中獲取不可量化的內在價值(錢買不到的內在感知)。只有沉溺在手段之中,超出正常限度的「佔有狂」,才會是種道德問題。
但什麼是正常限度呢?可能找到客觀標準嗎?
就從垃圾屋談起。

垃圾屋

台灣的街頭巷尾常可看見做資源回收的業者。他們多數是個體戶,有的專門以此為業,有的只是補貼家用或「做興趣的」。如何管理都市中的資收業者一直是個難題,因為這行算是環保產業,在土地使用分區上有些限制,但許多從業者相對貧困,不太可能尋求合法的土地與設施,更別說是立案登記了。因此主管單位在沒人檢舉的狀況下,往往就默許這些業者存在市中心的某些角落。
但隨著台灣人對環境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於身邊的資源回收業者也會更加在意,因為其初步理貨或屯貨點通常就在住宅區之中,也就對鄰里環境造成一定衝擊。有些人會以「甘苦人」(艱苦人)這概念來為業者緩頰,認為應該留一口飯給他們,但對那些真正住在「垃圾屋」旁的人們來說,自己可是有苦而無甘,誰又會關照他們呢?
不過,這些業者,真的非得以此維生嗎?有些個體戶因為長年從事此業,似乎沒有什麼轉行的可能,但也有一些個體戶,特別是那些「加減賺」、「做興趣」的「業者」(雖然依他們的營業額很難視為真正的業者),是的確可以不做這一行,或是改以其他兼職的方式維生。但他們為什麼不尋求轉業?
因為「做回收」能替他們帶來金錢以外的內在價值。除了為地球未來盡一份心力的想像,主要還是「收集」與「儲存」過程中所產生的快感。他們有些人甚至沉迷於這種快感,只要一天沒收就全身不對勁;但收了成山的貨之後,卻很少或幾乎沒有在轉賣,就讓家中堆滿了海量的資源回收品。
因此,許多資收垃圾屋的屋主其實非常富有,根本不需要額外收入,但他就是控制不了這種收東西的癮頭,就算家人一再勸阻也沒有辦法。是以下次你在高價透天屋區看到這種「資收站」式的垃圾屋時,大概也可想見是什麼理由了。在資收物價格長期處於低檔的現在,已經沒有收垃圾收到可以買透天的情形。
他們是為收而收,為集而集,但清除、整理或販賣這些物品無法替他們帶來正面的價值,他們也就因此轉入「邪道」,成為我所說的那種佔有狂。他們並非因為「不捨」而無法出清存貨,單純是因為對「打掃」、「出貨」的過程感到無趣,如果他們喜歡打掃出貨,那就會成為清潔業者。
而普通人與「做興趣的資源回收業者」的距離,也沒有這麼遠。我們一樣會大量蒐(收)集特定的人事物,從CD、漫畫、模型,到用過的文具、紙張、書籍、制服、衣飾,與任何可能將來有用但現在沒用的東西,我們總是不斷累積,就算再也不會拿出來參看,也是堅持一收到底,不放棄。為什麼?
我們的表層理由,總是這些東西充滿回憶或真心喜愛,但底層理由通常就是對於佔有過程的狂熱。這種佔有過程可能是實際的收納行動,像是買了實物,然後收藏在櫃子中,也可能是進階為意識面的佔有:你可能會沉迷於觀看(看韓劇)、聆聽(聽新曲)、嗅(到美食街或超市感受食物氣味)、觸(架上的衣服都摸兩下),或是更全面的消費(逛街)、運動(不斷報名馬拉松)、性愛(獵豔,或單純就是看色情片)。
一旦我們發現在某種佔有過程中能獲得對自身獨具意義的重大快感,我們就可能因為「找到真正興趣」、「發現生命的意義」,而讓這種佔有行動全面失控。

失控的形式

這或許會讓有特定興趣的人感到震驚,難道熱衷健身、慢跑、閱讀,也會有錯嗎?
我想大家都知道「過與不及」都會是問題,重點在於拿捏適切的程度。我認為超過適切程度的「佔有」,會有以下幾種形式或條件。
第一,是這種佔有活動已經傷害他人,或阻礙他人獲取內在價值(無法用錢買到的東西,像是樂趣、成就感)。
也就是這種佔有行動的外部性已大到成為客觀、明確的威脅,他人已能感受或得知。舉例來說,某甲是個擁有海量收藏的模型收集者,但卻被同好唾棄,因為他為了增加自身收藏品的價值,不惜破壞同型號的珍品;又或像某乙買了太大量的書籍,侵佔了家人的正常生活空間,甚至讓經濟陷入困境。有些頗受外界肯定的藏書家都有這類問題。
通常來講,人類社會活動所產生的內在價值,是具備德行的每一位活動參與者都能共享的。所以如果你的收藏(佔有)行動在適切的範圍內,那你這行動所產生的內在價值(收藏或欣賞的樂趣),所有同好都能懂(感同身受),甚至給與高度肯定。
但如果你的行動可以替你帶來很高的價值,卻無法替他人帶來內在價值,很可能代表你的行動就算能替你帶來樂趣,也是透過犧牲他人來達成的,或是具有外部性,由不特定他人來幫你支付成本,你也就對同好或更廣泛的社會(甚至是地球)造成了實質的傷害。
像有些攝影愛好者不惜殺害或控制生物來拍出他想要的影像效果,雖然他對作品相當滿意,但得知實情的攝影同好顯然不會認同,社會大眾也不會接受。這是因為行為者採取不道德的手段(欺騙、偷竊)來擴張佔有效果,或是不願共享或分享其所獲得的價值,一開始就打算獨佔。採用不道德的手段,或是對於外在價值(可用錢買到的東西)斤斤計較,那內在價值就會快速減損,甚至完全消失。
第二種不適切的佔有,是當事人從未認知自己的內在價值是來自於佔有過程,反而誤以為是透過對結果(人事物)的實質佔有。像是買了大量的服飾,到無法盡穿盡用的程度,因此而認為自己是透過「坐擁」這些財產而完滿。但其實這種人真正的滿足形式是透過「買」,因此就算「坐擁」衣山或包包山,他們仍然會覺得「虛」。
這種錯認會出現在許多被稱「御宅」社群的成員身上。當事人以為自己熱愛漫畫,但其實是熱愛「買」漫畫,或是享受那種包裝並放入櫃中的行動,並不是真心喜愛漫畫產品本身。但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喜歡漫畫產品,這種錯亂會製造出一股反作用力,讓當事人收集(佔有)得越多,就越覺得空虛。
第三種狀況,是從未反省自身的佔有行動,總是盲然堅持這就是人生的必然。許多自認是「職人」或「走上修練之道」的傢伙都有這種問題。就算他們真在領域中闖一些名堂,他們也在人生的其他向度中感到(或的確很)失敗;而為了逃避這種失敗,他們又會更加投入特定的佔有行動。最後整體人生失去平衡,就算留下什麼物質或文化遺產,他仍過了個讓人討厭的一生。
像是鎖定玩樂器的興趣,就一路堅持下去。雖然技藝表現或許出色,但是他總是把堅持的價值放在其他一切價值之前,卻沒有反省過這種堅持。這可能是因為他聽到某個音樂大師說堅持是王道,所以他就拚死堅持,堅持到天崩地裂,也不肯回頭檢討他是否應該這麼堅持,或那位大師是否只是隨性虎爛,他自己也做不到。
我們的社會通常鼓勵「堅持」,否定「放棄」,但「放棄」和「堅持」本質上沒有必然的道德對錯,只要行為者清楚繼續或中斷行動的理由就好了;但問題就在於絕大多數的人從未對自己的佔有行動進行完整反省,就算有所檢討,往往是種偏狹的反省,並沒有提出正反並陳的評估,有時更是越檢討反而越強化這種「過度佔有行動」的正當性。
另一種無效率反省的特徵,就是只思考「這東西對我來說到底有什麼用」。指出這點或許會讓許多人感到震驚,但我要強調,確認事物對自己的意義是有其必要性,但你的反省若「只」限於這種層次,就可能產生出前述兩類的不適切佔有。
你若是為買而買,那東西的用處就是次要的議題;如果能想出這些東西的新用途,那或許還能多加點額外意義,但依然無法改善「一直買」這個惡行。你還是會一直亂買,然後一直花時間想這些東西對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

清掃

談到這,你可能已察覺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個佔有狂,或是有成為佔有狂的潛力,你心中或身邊或許已有一間垃圾屋,而你總是拼命的搬東西往裡面放,從來沒想過讓你爽的是「搬」,而非「東西」。
對於收集一堆無用垃圾的人,日本曾流行過「斷捨離」這個解決方案,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但這還是從結果面入手,而且有點像癌症療法,對多數人的副作用太強,可能會「淺嘗即止」,一段時間後又故態復萌。
另一種建議是培養多元興趣,但在你缺乏自制力與反省能力的狀況下,這也可能只是讓你陷入更多種佔有行動之中。像是從沉迷一種電玩,變成沉迷多種電玩。
那到底該怎麼解決呢?若你是個佔有狂,那就必須直接面對自己的病態佔有行動,瞭解為什麼會熱衷這種行為模式,然後思考自己該怎麼把這種「過度」改變為「適切」。
奇妙的是,如果當事人能真切認知自己的價值滿足是來自於行動過程,那麼過度佔有的狀況往往就能大幅改善。就像吸菸者一旦瞭解到自己吸菸只是為了逃避現實,那吸菸的逃避現實功能就會大幅下降,吸菸的動力也就下降了。
所以收集者並不是因為櫃子滿了而停止收集,也不是因為錢用光而停止收集,而是因為看到那個盲目收集的自己而感到無趣時,才會停止收集。所以佔有狂真正需要的東西,大概就是能照出他內心的鏡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渣文本
人渣文本
我是人渣文本周偉航,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渣誌」,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我預計每年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