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傘上:遍地開花》:具宏觀視野、節奏明快、紀錄深刻,極力推薦】

2018/12/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傘上:遍地開花》:具宏觀視野、節奏明快、紀錄深刻,極力推薦】
雨傘運動現場(劇照)
【《傘上:遍地開花》:具宏觀視野、節奏明快、紀錄深刻,極力推薦】
早在十一月初看過《傘上:遍地開花》,非常震撼,是一套節奏明快及引人入勝的紀錄片。看過之後,一直想寫些影後感,卻久久未能下筆,皆因自己算是局內人,深知觀感如瞎子摸象,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詮釋,難以在網路世界掀起對話。然而,每次看到相關的評語及訪談,都會再一次引起我執筆的衝動 -- 大概這就是「縈繞心上」的意思。
《傘上》的確是一套會令你記在心裏的電影。
//
到底我們為何要紀錄雨傘運動?
拍攝紀錄片,除了是因為歷史事件、記憶外,紀錄者或多或少都有種責任感,既不能完全抽離於事件、剝落自身的立場和態度,亦不能過於貼近,否則會失真、淪為說項宣傳,公信力和感染力大減。《傘》掌握了一個抽判的距離,既流暢地講述傘運的前世(下集應該會講今生),如何從一個念頭變成一場運動,也羅列了親共人士的觀點,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化解他們的荒謬。
每每到捧腹大笑的場景,都是笑中有淚,笑他人的荒謬,哭我城的淪落。《傘上》的觀野寬廣,只有一直跟從香港民主運動脈博的人才會針對性地從雨傘爆發前的公投運動開展,有序地訴說如何一步一步地累積民氣,達至傘運爆發的顛峰。這也重新提醒地觀眾和香港人,羅馬不是一日建成,民氣也不是一蹴而就,運動更不是曇花一現。
導演的責任不止於紀錄最「傳統」的雨傘聲音,更巧妙地納入不同立場的爭辯,包括從926開始便認為需要更激進行動的年青人、對「和平」及三子冷嘲熱諷的示威者、為了尋找兒女而差點向警察跪下的婆婆、14歲便搬鐵馬思考如何佈防的學生……這就是運動的複雜和多面,是任一個體、或任一鏡頭都無法完整捕捉,但至少《傘上》盡最大的努力將各方的分歧、爭辯和整合都呈現出來。這就是運動的張力,也是導演對紀錄片的一種責任--它是用以啟發思考,用來提供對話的土壤,擴闊你的理解,而非單單用來確認某種立場、偏執及權威。
不過,觀看雨傘電影最大最大的難關,始終是一旦接觸相關片段,腦海便隨之浮現的flash back,以及伴隨的難堪和頹喪。 運動的遺憾太多,即使我們曾經歷一段烏托拜般的理想和生活,壓垮我們的始終是暴虐的權力。電影一層一層的鋪墊,直到催淚煙大盛,也就赫然終止,靜待下一部曲。重新回顧這段時間,也期然有種難言的感覺,似是目賭香港人一步一步地走上萬世矚目的高台,然後摔得遍體鱗傷。一張張悲憤交加的臉孔,對戰友、對運動、對香港著緊的激動,會在香港再現嗎?
理智告訴我,不知道。但對人性和民主近乎偏執的信仰告訴我,肯定會的。觀看優秀的紀錄片,每一個歷史定格都是這種拷問,每一個片段飛過都是回溯和重塑,將現在和過去結合,然後啟示未來。這可能正是告訴你要如何走出傷痛幽谷的一套電影。
論娛樂性,《傘上》也是在傘運電影中最優秀的。有刺激的場面,節奏也拿捏得好,更有些政治反諷的黑色幽默,對一套紀錄片而言,實在無甚可供挑剔。
還未抽時間去看的,一定一定要看。盡力推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冠聰
羅冠聰
羅冠聰,24歲,香港眾志創黨主席,學聯前秘書長、常委,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歷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當選人。幾年在學運和民主運動的累積,成為了一個有獨特故事和感悟的人。 政治是走鋼索的技藝,步步為營,風愈猛烈、肩膀的負擔愈重,每一步就更要分外小心。沉穩、堅忍、專注,是我們在這個不安世代向前的不二法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