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Last dance 婚禮紀錄工作

2018/12/2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Last dance,最後一首圓舞曲,我是這樣定義今年的婚禮拍攝,不想刻意說死自己在這塊區域裡的定位與努力,以及曾經我拍過的新人而感到驕傲與幸福,有其榮幸我能得到新人們的信賴,而為他們留下完美的畫面,另一種解釋是告訴自己,每一場婚禮記錄我都當作是最後一場來努力拍攝。
但,凡事都有這個”但”,在Vocus不像在FB或是官網上,有很多的同業,很多的客戶,某些事情無法盡興的跟大家討論,破例在這談談很多人不敢談,怕得罪客戶或不願意談怕影響同業,”婚禮攝影師”。
婚禮強調的是紀實能力,而非畫面設計能力
婚攝總稱叫做婚禮紀實攝影師,或是紀錄攝影師,從字面上來看,紀實的意思是,紀錄當下真實所發生的事情,如同於記者般的拍下當下發生的事情讓所有人知道,不加修飾,不做干涉,依國外的婚禮攝影師來說,畫面的內容可以說是真正貼切這名稱的工作。

“台灣的婚攝包山包海”

前幾年的婚攝,拍攝需求單純,將新人當天真實的樣子記錄下來,真實的透過相片傳遞幸福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實”,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這行業,大家開始將腦筋動到其他服務的部分。
原本婚禮當天從未採用的擺拍婚紗方式,也就是現在我們稱的類婚紗,隨著新人的要求,達到另外一種不同的風格與效果,大家一窩蜂的要求希望攝影師能配合拍攝這類的類婚紗,這沒有任何的對或錯,站在攝影師的角度,客戶的要求當然盡量能配合都會做只是,現實面來說,時間與地點能否配合,並不是所有場地都可以拍成類婚紗。而在台灣攝影師有時候還要充當儀式的流程引導,對於長輩或是新人的要求也只能盡力配合。
台灣婚宴的場所,這幾年從流水席,漸漸演變成飯店甚至是大型婚宴館宴會廳,從簡單的日光燈變成聚光燈再加上燈光秀,搞得越來越像舞廳,我必須說當整體產業興起時,絕大部分吸引客人的方式,是利用額外的特色來吸引觀眾,而不是將服務品質顧好或是食材料理來的重要。這就是華人,無關種族歧視,而是華人偏好外表面子問題,所謂裏子爭不贏,外表總要勝過,婚禮會館變成大家爭相競爭面子的地點。我相信很多新人如果看到應該很認同這觀點。
而攝影師為了克服這種到處是七彩顏色的場景,開始加上外拍燈、離機閃,一盞兩盞,不夠再來3、4盞,已漸漸失去婚禮紀錄的意義,甚至我還看過將攝影棚的拍法搬到婚禮現場。錢真的難賺,一點都不錯,當你必須帶著更多的器材來到現場,意味著你需要更多費用來購買更多的器材,更多的人手幫忙,前幾年開始這種方式拍攝後,我已經意識到,利潤下降或是價格提高已經是不可避免的。
而多方競爭的結果,攝影師有時候從拍照服務同時還要增加錄影,同時帶著兩台機器拍攝,一人多機多模式,層層疊上去,不僅品質容易出問題,也造成攝影師顧此失彼的問題。
燈光效果十足的婚宴
台灣的婚宴會場,星光閃閃
一早5、6點起床,直到晚上11、12點回到家,已成婚攝的常態,出班飲食不正常,喝水吃飯常有一餐沒一餐,有時還要開車跟著車隊迎娶,跟時間賽跑,安全性問題加上回來相片的後製,成品製作,所耗費的時間甚鉅,有時候還會面對客人的客訴,這工作的環境絕非一般人想像中的爽拿。
有時候總工時超乎外界想像
無法認同的專業~卻一堆人投入婚攝行業
科技快速發展,成本大量降低,網路的發展,相機的取得不再是難度,拍照變成全民習慣,人手一台相機走到哪拍到哪。經濟停滯不前,所得降低,大家開始尋找額外的兼差方式,當人手都有一台相機時,婚攝就成了兼差入門的選擇之一,一人一機,門檻降低。
隨著網路口耳相傳,拍攝一場婚禮少說1萬起跳,或可到達2萬,沒有甚麼比這種兼差方式來的高獲利了,大家開始投入婚禮產業,有名的攝影師甚至開始開課組隊,形成台灣特有的婚攝環境。

相機不等於攝影

大量快速投入攝影產業的結果,就是程度參差不齊,無攝影學理論作為基礎,拍攝出來的照片通常只會讓人看不出重點或色彩美感欠佳。這幾年投入婚攝產業多以科技業者工程師居多,先得相機後學得攝影技術,工程師與宅男們對於科技產品的要求與關注,往往比一般人更加熟悉,這邊我們談的是攝影技術。但攝影學的理論絕對不只是快門、ISO、相機的效能而已,它還包含色彩學以及豐富的情感心理學。
我的電腦清單裡有許多攝影師,我必須說,他們真的拍的超爛的,甚至連發個文章都不知道在寫些甚麼?甚至你可以在他的文章裡看到工程師的冷笑話。但我從不刪除他,我只是想知道在他們的世界中,是否有發現到所拍出來的照片,無法顯示你的專業。
直接傳達照片中的情感才是紀實的目的
現實與理想
經濟停滯,以及過多的婚禮浪費,讓許多新人開始朝向簡化婚禮,或是節省費用舉辦婚禮,婚攝價格終究成了提出討論的項目,許多人會說只拍這一次是該請,又有人說只會看這一次幹嗎請?我的看法是,因為只看這一次,所以才應該請,因為你這輩子也只會看這一次,你會希望這一次看到的會是凌亂不堪的照片嗎?
但怎麼選,卻成了婚攝產業下滑的主因,台灣從以前的美學教育就嚴重不足,在這種基礎教育不足的情況下,要新人在一片婚攝的作品中挑出或是看出專業照片,除非是長期關注的攝影師或是對於相片有研究者,這時候價格就成為最大的考量。再回歸市場機制後,削價競爭也開始發生,從一場萬元的收入,快速跌至千元甚至接近紅包價。當新人客戶開始認為攝影可有可無,或是攝影是簡單而容易得來的,婚攝的利潤將像代工產業一樣,低利高工時。
當客人無法理解攝影師建構這張照片的專業性,攝影師不懂得教育客戶,本身深度亦不足以解釋,而當從客戶那邊得不到該有的報酬時,惡性循環之下,攝影師隨意拍,客人隨意給,這產業就已經漸漸的走向滅亡之途。
隨之而來的客訴,新聞事件問題將會層出不窮。我們或許常強調攝影的美不該局限在相片之中,但可惜的是,當認真在看待這事情的時候,你費盡心力,依然得不到共鳴之時,連我都會開始懷疑,藝術到底是人生的一部交響樂,還是哀樂?

Last Dance 婚攝的最後一首圓舞曲,已經響起了嗎?

你知道台灣每個月幾乎都有路跑比賽嗎?你知道一場21公里的半程馬拉松能在一小時完賽,你必須3分鐘跑一公里,3分鐘也等於泡一碗泡麵的時間,就能跑一公里。2020我開始參加路跑活動,那時的我們憑著一股傻勁跑著。這是我的跑步紀錄,它持續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