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國文」系列:〈大同與小康〉與〈原君〉的作者都在崇古、尚古!

2019/01/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中國文課本〈原君〉的作者黃宗羲,年輕時支持南明的福王政權,後來不得不臣服滿清統治,其作〈原君〉是古中國少見,敢於質疑、反省帝王專制的文章。
準備教師甄試的時候,讀《古文三十》、翰林版國文參考書,反覆閱讀〈大同與小康〉與〈原君〉兩篇,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兩篇作者都有崇古、尚古情節。
〈大同與小康〉的作者對上古時代是這麼描述的,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與小康〉的作者將五帝時代當成黃金時代,講的像天國,可是這跟眾多歷史、考古、人類學等書籍所呈現的景象完全不同!後者普遍呈現的是,遠古時代的人,生活普遍艱難,既要跟天候、猛獸、疾病搏鬥,又要跟其他部落爭奪生存資源。所謂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似乎只發生在自己的部落,人們對於其他部落,尤其是那些跟自己部落敵對的人,常展現殘忍無情的一面--奴役、屠殺、烹食之類的事並不罕見。即使沒有君王,仍有族長、酋長或貴族階層行使權力維護社會秩序、統治部落或是城邦的其他成員。
此外,似乎也沒有「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種好事,孤兒寡母、身心障礙者遭到強者驅逐、排擠,財產被攘奪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而麻瘋病及一些傳染病的患者被放逐或慘遭殺害相當常見,何來「皆有所養」?可能是描述中國上古的歷史文獻或是神話傳說太少,又受到孔孟等人的影響,〈大同與小康〉的作者將五帝時代過度美化,字裡行間流露出濃厚的崇古、尚古情懷。
至於黃宗羲的〈原君〉,作者寫道:「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對於上古時代的人,黃宗羲與〈大同與小康〉的作者認知稍有不同,認為:古今人性相同,都重視自己的利益,而且趨利避害、畏苦好樂。基於這樣的認知,黃宗羲進而假定:上古時代的君主是被眾人推選出來,而且那些當國君的人,不少幾年後將辭去君位,或者想離開卻無法如願。
然而,這樣的說法也與眾多歷史、考古、人類學等書籍的觀點相悖!因為後者普遍告訴我們:世襲、權力集於一身的君主幾乎是演化而來,而不是由某個天才或聖人在某個時間點創造出來。推動演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但往往不是那些熱心公益、淡泊名利的人,反是那些熱衷競逐權力的人,是這些人用各式各樣的手段將原本分散在他人手中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而這些人不乏極度自私、兇狠殘忍或是無情無義之徒。黃宗羲筆下的古代君王顯得過於理性、佛心。
總之,〈大同與小康〉及〈原君〉的作者,寫作當下完全沒有其他學科的研究作為參考,不得不依靠古書,可是一依靠古書,幾乎註定作者無法跳脫將三皇五帝當作黃金年代的思維定勢,也無法徹底排除古書作者的崇古情節對自身獨立思考的干擾。〈大同與小康〉的無名作者與黃宗羲崇古、尚古,字裡行間散發出若隱若現的古早味,本來也沒什麼好異議的!可是當他們的文章成為高中國文的範文,而那些比較接近史實的歷史、考古、人類學等書籍、文章,卻在國文、歷史、學校課外閱讀活動中「缺席」,缺乏不同學科知識與其他學說作為對照,我們真的能免於兩位作者崇古、尚古情結的影響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8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