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後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4)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為2019日本SF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在先前的部份,我們已經介紹過台灣科幻的特色。像是奇幻與科幻之間幾乎沒有距離,以及台灣科幻發展中形成的5個流派,都有著參考國外作品後再創新的痕跡。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在「參考國外作品再創新」這個環節當中,台灣的創作者從日本的科幻作品中吸收了哪一些養份和內容,最終再轉化為自己別具一格的故事。

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

對於今日台灣的科幻創作者來說,日本的科幻帶來了不少值得注意的影響。出生於1980年代後的新一代的台灣科幻創作者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接觸過來日本的科幻作品─尤其是動畫與漫畫作品。
台北的西門町是日本和台灣文化交流的場所。自2018年起,台北燈節都會推出西門町代言角色─《冥戰錄》的林默娘的花燈
這邊先談一些對於1980年後在台灣具有知名度的日本科幻作品。首先是《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即使對科幻作品不熟悉的讀者,也知道「暴走」、「人類補完計劃」之類的詞彙。其次,《鋼彈》系列由於在台灣的電視頻道播出的關係,累積了不少愛好者。2000年播出的《鋼彈SEED》,更是目前台灣20─30歲年輕人的青春回憶。小說的部份,《銀河英雄傳說》是不少台灣讀者的啟蒙之作。裡頭關於獨裁和民主的辯論,更是經常被台灣的讀者拿來跟台灣的政治、社會情況相比。
在台灣廣為人知的三部日本科幻作品:《新世紀福音戰士EVA》、《鋼彈SEED》、《銀河英雄傳說》
日本的SF作品來到台灣之後,我們認為,至少產生了3個方面的影響。

A. 新題材的出現

引入日本的特攝片之後,在台灣逐漸形成了一批特攝片的愛好者。特攝片當中經常出現的巨大「怪獸」,也成為了台灣科幻作的新題材。比如唐澄暐的《陸上怪獸警報》、《蔣公銅像的復仇》等,都是以怪獸為主題的科幻創作。
日本的特攝片當中的怪獸,現在也成為台灣科幻創作者使用的題材

B. 舊題材的復活

早年在台灣,成為大學生之後就能加入聯絡各大學的電子佈告欄系統。也就是目前在台灣廣為人知的BBS。1990年代,在台灣的BBS上引入了初代的網路遊戲。網路遊戲的流行,在大學生之間帶起了一波以網路遊戲為主題的科幻創作。這一類創作提到了在虛擬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穿梭,並且在網路上以連載的方式與讀者接觸。隨著這一群大學生畢業,以網路遊戲為主題的科幻創作也逐漸消退。然而在2009年前後,同樣以網路遊戲為主題的《加速世界》和《刀劍神域》被引入台灣,並帶起了另一波以網路遊戲為主題的寫作熱潮。
由日本引進的《加速世界》、《刀劍神域》,再次帶起了台灣創作網路遊戲類科幻小說的熱潮;星爆氣流斬的魅力果然驚人。

C.表現手法的改變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在1990年代被引入後,台灣的創作者們開始模仿該作品的敘事方式,並將其稱為「意識流寫法」。這一種意識流的寫法,包括使用佔據一頁或兩頁空間的巨大字體,或是在一頁當中不斷重複某一個關鍵詞。比如連續排列的「好可愛好可愛好可愛.......」。另一方面,日本科幻作者永野護的「先寫設定、後寫故事」的作法,也受到一部份台灣創作者的採納。比如伍薰在《臨界戰士COLONIA》中,一開始先放上巨大機器人的設定,然後才開始說故事。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中的「暴走」,已經成為台灣的讀者熟悉的詞彙;另外,創作《五星物語》的永野護老師的「先設定、後故事」的方法,也被一部份台灣的科幻創作者採納

62會員
253內容數
庸俗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偉大的事物,都從最庸俗的地方開始,而任何庸俗的事物裡,總是能掰出最偉大的地方。在從庸俗變得偉大,或是從偉大裡發現庸俗之前,就先獻給自己能夠誠實面對自己吧。 那個庸俗簡單又隨時可能變得偉大的,庸俗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