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泛統與統促的現狀與未來 part4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其實在今天的中華民國體制下,你我都會是統促黨的潛在支持者。

進入尾聲,這篇不會太長,主要都在講國民政府來台灣後的狀況。
當蔣介石在中國被蘇俄擊敗後,帶著百萬軍民來到台灣,此時稱之為風雨飄搖也不為過。但隨著韓戰爆發,美軍重回台灣海峽,整個情勢才穩定下來。這邊請不要去提主權未定論等支線,跟統促的關係太小,別歪題。
此時的台灣,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狀況要先提。
  1. 經過228等清鄉屠殺,台籍菁英幾乎都消失了,還活著的不是遠離家園,就是隱藏自己的教育背景,躲起來當無知農工,以免被清掉。
  2. 來台的國民黨相關人員,有相當多的高知識分子,而這些人深受建構出的中華民族主義影響,對於台灣本身有很不切實際的看法,加上高層幾乎不會去走基層,形成的偏見極為嚴重。
這合在一起就是,初期的反攻大陸階段,全島都進入軍事動員體制,在這種狀況下,基礎教育系統崩潰,直接導致幾年後,國民黨終於想要開始經營台灣時,面臨到基層崩解的慘況。總之,國民黨需要把基礎教育打起來,也沒有原本的作業系統可以灌了,所以很乾脆的就把中華民族主義的系統灌下去。再說,讓這些剛脫離日本統治的民眾,直接進入軍公教等統治體制?太危險了。最後形成我們看到的小學義務教育,高層的知識份子還算填得滿也就罷了,基層充斥連書都教不好的老外省,到今天都還是笑柄,背後原因實在很單純,鞏固教育體制以利統治。
我們先跳過這段到韓戰初期的混亂狀態,因為從現在來看,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蔣介石跟他兒子蔣經國,有計畫性的把台灣人換腦袋,比較像是為了軍事體制施行的恐怖政治。說白一點就是軍政府,一切為了軍事需要,不聽話就宰掉。
等到一切穩定,體制也慢慢上軌道,然後蔣也發現應該是反攻希望渺茫,只能好好建設台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包含教科書跟教育現場,已經遺留太多的軍事化教育概念在裡面,直到今天還是這樣。
所以,為何產生出一大堆的統促思想?只是因為課本一直灌輸我們大中國的思想,我們就真的相信這一套?
當然不是,會走到今天的樣貌,主要有三個因素配合,內生性,外在誘因,還有階級因素。
內生性的因素,就是新生活運動的遺留,這套納粹青年團訓練的方式,強調的「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光看表面是一個沒有問題的指標,為何實施就會出問題?道理很簡單,這六項要求全部是軍事訓練用,有哪一項是希望學生能夠培養思考能力,加強科學探究精神的?
而且在實務操作上,要成為一個可以做到這六項指標的好學生,學校的環境必定要求一致性的秩序,固定的秩序才有標準化考核的可能。這也利於教師打分數,區隔出乖巧跟會做亂的學生,更重要的是這種指標都是外加的,並不是訴諸學生內心對於秩序本質的認同。
說白話一點,就是你沒有任何質疑學校內秩序的權力,只有認同這一條路,當你認同了這種學校秩序跟習慣,自然會認為只有這種方法才是對的,最後就內化成自己相信的信仰,把教育軍事化當做一種常識。
外在誘因,是指提供某種因素,讓你願意接受軍事化教育。不用說,聯考制度、單一標準考試就是,只有透過這種考選制度,你才可以上大學,才能夠在這個制度內脫穎而出,成為菁英份子,日後生活沒煩惱。
如果教學內容是活潑有意義的,那麼考試標準化的問題還沒那麼大,但威權時代的教育內容需要為政治思想服務,尤其是人文社會方面,強迫灌輸你大中國意識形態。那麼,這就後患無窮了,因為你上了大學之後,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再去碰觸這些人文思想的東西,人生最後一次碰到是在中學,而且還是簡化過的版本。
這配合新生活運動遺留的軍事化教育,讓聯考制度下的學生,只有兩種人可以突破重圍。一種是聰明絕頂的離群值,不鳥你隨便看也一百分,到這種程度的人,你會發現不少人後來都出國,然後都變成反國民黨份子,但總人數畢竟不多。另一種是耐力絕佳,明明課本枯燥乏味毫無趣味,但總是可以找到念下去的理由,把成績逼出來,這類人在聯考勝利者中佔了絕大多數,能夠爬出泥沼的多半是這種性格。
耐性好,其實難聽點說也是奴性強,包括筆者在內,當年走過來的都差不多,你總是要相信這一套對自己是好的,不然怎麼可能撐得過去。一旦撐過去,就很容易反過來認為只有這套成功才有價值,變成成功者偏誤。
更慘的是,因為你人生最後一次好好念人文社會的東西是在高中,又必須相信標準化答案,長大後除了這些錯誤的東西,一般人也不會去想要花時間修正跟重唸。再說,當年就讀的那麼痛苦,何苦現在再讀一次。
最後,就是幾十年來的階級因素,因為台灣一開始的統治階層,不分統治機構的上中下層,可說幾乎都是外省人佔據,後來經過聯姻跟聯考的洗禮,把台灣人跟像筆者這種第二代的洗上去。但,越是接近統治階層的頂端,你的思維必定要很接近,不然打不進去那個圈子,也就是說「不成為同一路人,就沒有前途」。
相反的典型就是李登輝,只有沒接觸過這套從小洗到大的洗禮,才會在國民黨內忍了幾十年出頭,突然倒打一把。其他在台灣島內接受洗禮,又有企圖心要往上鑽的,大多數都接受了這套思維,不然很難混進去。
說穿了就是小圈圈,你想要在一間學校或是一個機關裡面,很快的得到上級賞識,等著往上爬,當然要成為同一圈子的人,白色恐怖的年代就不用說了,就算是現在,你在一間機關跟一群深藍主任混,天天說台灣要獨立,你覺得他們會依照表現優異程度讓你送你去受訓升官,完全不會搞你?
例外不能說沒有,但整體來說就是這樣。這種發源自新生活運動的軍事化教育,透過在台灣的義務教育,加上民族主義需要,影響了幾代人。一旦你接受了這套思維跟說法,也就會往後複製,認為下一個世代也要是這樣。這造成整個政府機關的換血速度實在有夠慢,到了今天雖然在基層已經幾乎換到快沒差了,但在高層內有此類想法者仍不在少數。
所以,這跟統促有甚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這不只是大中國意識的問題,而是你會接受某種達到新生活運動要求特質的人,是一個很棒很好超讚的人。即使這個人的能力平庸,紀錄上的表現平凡。但反過來說,只要一個人沒達到這些標準,就算他成就非凡,你也會覺得此人哪邊不對勁。
若我們把具有中國民族主義思想的人,以及具有達到「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的人,會發現交集非常大,而且隨著年紀越大,趨近於完全交集。
這類人,共同特點,會相信有一套固有的秩序,而這套秩序當然圍繞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我們當前的體制,不就是從由中華民族民族主義份子去建構出的嗎?
讓我們把這幾年的年改政策拿來對比,會很輕易的解構出支持跟反對者的特質,其實真正有很大交集的,就是上述這些人。因為就他們的世界中,自己已經達到了這些正直正確的目標,你們怎麼可以把我這個正直的人害死呢?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是錯的,更因為自己的階級利益建築在中華民族主義上,所以就算自己不相信,也得要拼命的說服自己是一個中華民族主義者。不然為何這些人一旦有錢,全部都移民去加拿大,而不是對岸血濃於水的祖國?
會認為年改改就改,其實也跟年紀這些的關連不大,只是正好年紀越輕,受到這種文化荼毒的比例就越低,越會從比較客觀的角度去檢視所謂的財政問題,不會輕易的被中華民族主義拐去。這也是為何要用階級去檢視台灣當前統獨問題,而不是年紀或是家庭背景。年紀跟家庭背景是有相關,但那個只是因為過去的因素,使得交集度很高而已,真正決定性因素是,你是否把自己當成了那個相信中華民族主義是存在的階級一員。
上述年改的例子,只是要說明,統促的來源其實是跟中華民族主義掛在一起的階級利益。例如那些退將,為何跑去中國臉不紅氣不喘?因為對他們來說真正的信仰是中華民族的利益,既然台灣沒有了,那就去中國找,很奇怪嗎?對於白狼跟新黨那些人來說,台灣沒有了就找中國來,非常合理啊。
階級利益不是只有錢而已,還有更多的文化資本在裡面,只有當台灣相信中華民族的存在,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有根,現在已經把中華民族拿掉了,對他們來說當然是完全不能忍受。
這也是為何軍人的大中國意識最難洗清,因為新生活運動本就是軍事化教育,跟軍隊的狀態完全符合,交集更大自然難清理。而且要他們清也不見得願意,因為客觀來說,「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就以軍人氣質來說還蠻不錯,也算相當合理。
問題是出在,這六大特質的前提是建築在哪一項思想上?這六個特質沒有一個是意識形態,只是一種優秀軍人的氣質。但如果把這種氣質強加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配合政治需求與統治階級的利益,結果就是培養出數以百萬計,相信只有這一套做事風格才是正確的「菁英」。
不然看看網路那些大學生,有多少人看待政治問題,是真的抓問題來分析?幾乎都是先射箭再畫靶,先找到了那個符合心中崇敬的對象,在找理由說服別人,更說服自己,那個人都是對的。
泛統派其實很多,看看身邊那些自認非狂熱政治份子,有多少人提到中國就覺得前景大好,就算不認為台灣應該被統一,也覺得不能切割中國?這種思想還留著,哪一天就會找到理由,說服自己接受中國的統治也沒那麼不好。
講這麼多,怎麼改變這種狀況?
自古以來,去掉寄生殖民型的民族主義,把本土的國族意識建立起來,只有兩種方法,沒有其他。
對內,教育的本土化,把寄生的民族主義拿掉,沒有接受強制力的下一代,就不會吃這套。同時也要慢慢的把教育系統的人員、制度一個個拿掉,換上不會灌輸寄生型民族主義的人。
實際作法大致上又可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把舊有的考試制度拆掉重組,必修改選修,必考改選考,而且課本內容開放,讓大學自己選擇。另一種則是把教育人員的晉升制度修掉,讓支持敵對國家的人晉升困難,不能以專業能力做藉口。前者表面困難其實相對容易,後者是說的簡單實際上超難辦到。
對外,則是需要外敵入侵,再也沒有比敵人侵略更能夠團結一致的刺激,戰爭是不可能分段的,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只要中國對台灣進行任何一場小型衝突,中度的區域戰爭,甚至只是打掉幾架飛機,都足以催化這個過程。
尤其是對軍人來說,就算原本接受中華民族主義,經過中國侵略的外在刺激,會非常容易的把寄生的型態轉變為自主性的。說白一點,要催生台灣的民族意識,只要一點小小衝突,就可以把台灣軍方內部,對於中華民族主義不夠深的全部轉成台灣民族主義者。剩下那些轉不過來的,也得看看現實利益,通常打打算盤就會裝死到退伍。
解構加上建構不難,想通就會知道,為何躁進的做法行不通,又為何低調迂迴不見得是壞事。因為舊有的階級利益太大,除非中國現在已經倒了、分裂了、崩潰了,不然只要心懷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懷抱的成分越大,就越會找到理由去擁抱中國。
但反過來說,當中國自己都無法提供這個虛假的理想鄉,要拋棄也很簡單。更不要提有外敵刺激的狀況,翻轉的速度會更快。照道理來說,一個國家有太多對敵國有幻想、嚮往的國民不是好事,但就以兩岸來說,因為中國根本不具備全方面一次性攻下台灣的能力,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優勢就是,對於想要通敵者,風險實在太高。而對於搖擺不定者,政府的力量會超過其游移的心情,而在任何兩岸的衝突與戰爭爆發時,中國攻擊能力的不足會極快的降低這些人對於中華民族主義的依靠心。
雖然很殘酷,但透過這種方式,反倒可以把內部積極的中華民族主義份子清理掉,不管是心理上還是物理性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