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叛逆的外表,老舊沉重的靈魂─《靠北少女》(有劇情)

2020/05/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靠北少女》
《靠北少女》的劇情架構很像台灣八零年代拍攝很多「校園青春片」,像《寒假有夠長》、《風雨操場》、《又見操場》、《國中女生》、《至聖鮮師》...等,這幾片偶爾在有線電影台都還看得到。
典型的公式,大部份時間這些青少年就是調皮搗蛋、打架鬧事、蹺課作弊、荒廢書本、跟老師家長吵架.......不斷衝撞成年人建立的各種遊戲規則,包括學校、家庭、生涯規劃、人際關係,電影結尾他們卻都乖乖唸書升學考試、金榜提名,服從大人的一切,所有的叛逆、衝撞盡成過往雲煙,只是年輕人的一時荒唐而已。
這些國片表面上用青春、叛逆作包裝,來吸引票房,結局十之八九卻都以年輕人向成人價值觀低頭作終。大人都沒錯,我們最後都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一片苦心,也都及時「迷途知返」,電影開頭也許對家庭或學校的冬烘、封閉、僵化、專制,有點批判或冷嘲熱諷,但結局都是很「正能量」又「主旋律」。
《靠北少女》裡,女大學生七瀨和他的父親野畑計,關係很糟糕,由於野畑計成天忙於工作,疏遠妻子和女兒,家庭關係並不融洽,這也是日本時下很多受薪階級家庭的寫照。然後他創立的製藥公司陷入經營危機,面對敵對財團併購的威脅,他決定服用某種會假死二天的藥品,以逼出潛伏的內奸,引發一連串的故事和笑料。
電影前段描述很多七瀨和父親衝突的橋斷,她不僅整天和父親吵架,把「爸爸去死」掛在嘴邊;一再拒絕父親繼承製藥公司的要求,又跑去組重金屬樂團,唱著半調子的「死腔」,甚至把「父親去死」寫進歌詞裡面,就算樂團出道不順利,也打死不肯照父親安排去製藥公司工作。
一個巴不得父親從她生命消失的女兒,在經歷慘烈的企業保衛戰之後,一切都諒解了,再也不恨父親,甚至願意繼承原本無論如何,都不想去的公司,所有的仇恨、衝突、矛盾,通通都煙消雲散,而且看樣子,連原本熱愛的重金屬樂也放棄了(雖然從電影情節來看,她的實力很不怎樣,就算出道也是浪費時間)。
那作父親的在女兒妥協之後,有沒有反省自己過去父職的缺失,而相應作出改變呢?完全看不到!雖然電影裡有句台詞「人死了兩天之後,會改變很多」,但野畑計看樣子什麼都沒變,他還是會一如以往的不斷工作,而且也不用再費力經營親子關係,反正女兒都妥協了,而且她已經是自己公司的員工,連跟監的人力都能省下來。
不僅女兒諒解父親,甚至已經過世的妻子,都原諒丈夫過去對她的冷淡,本來野畑計在妻子臨終之前,都還在工作,以致沒見到她最後一面,等到電影結尾,妻子也都原諒他了。
電影從頭到尾的賣點似乎都在年輕人的青春叛逆,可是背後的價值觀卻是老舊的。很反諷的是,電影核心是「回春藥」的研發競爭,好像青春無限美好,但是主導一切的還是大人,甚至是老人。最後幾幕,真正的內奸拿出野畑計假死前,誤簽的「假遺囑」,裡面寫的是自己死後,繼任的新社長要服從「在場最年長的人」,所以真正能決定事情的還是老人,即使這間公司是靠年輕人的勇敢、智慧和熱情才搶救下來的。
所以貫串全片的「潛台詞」是什麼呢─成年人亂搞一通,把家庭和事業都弄砸了,還要靠年輕人出來收拾,但是等真的救起來了,年輕人還是會向成年人投降,服從所有規則,砸鍋的成年人既不用反省,也不必檢討,更不用讓步妥協,世界也就這麼繼續運作下去了。想想,這也許是編導對日本父權文化的某種「高級黑」也說不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