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大師怎麼說】Jamie Oliver : 給予孩童飲食教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Jamie Oliver 的食物革命
筆者近日關注食農相關議題,由於食安的事件屢見不鮮,就連Wiki維基百科都有頁面記錄《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吃得健康與安心已是每個餐飲企業訴求的基本條件。同時,在科技發展與資訊揭露的社會,消費者能輕易地使用條碼追蹤產銷履歷生產追溯,慢慢地食農素養(Food and Agricultural Literacy)的基礎概念已開始發芽在消費者心中。
我們今天要談的是食農教育傑米·崔佛·奧利佛(Jamie Trevor Oliver)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烹飪推廣家,以原味主廚(The Naked Chef,另譯原味主廚奧利佛)之名廣為人知,他因擅長使用有機食品,以及幫助改變英國學校的飲食習慣而為人熟悉(資料來源:Wiki維基百科)。
以下的影片是他在2010年TED Conferences的演講影片,筆者彙整重點如下。
一、飲食習慣的影響超乎你的想像
  1. 飲食習慣與肥胖會導致死亡,且致死率比自殺與兇殺還高。
  2. 影響我們飲食習慣的三個環境問題:
    (1) 外食:30年前的食物以區域、食物原型的方式提供,健康又自然;但現在連鎖速食店、賣場充斥整個市場,很多食物是不健康、不新鮮的高度加工食品再餵養我們的味蕾,即使有標示成分與營養價值,也只是寫給消費者感到安心的內容,因為它們是球員兼裁判。

    (2)家庭:身為父母常希望孩子有個成功人生,但卻在餐桌上準備很多高熱量食品給自己的孩子,這是在殘害(kill)自己的孩子。

    (3)學校:孩童在學校吃飯的頻率為1日2餐(早餐與午餐),且1年至少180日,但卻沒有任何的食物專家、營養學家在負責設計這些餐點。而當預算受到限制時,只會選擇垃圾食物給孩子吃。此外,在吃飯時不能提供餐具刀叉(理由是太危險,但諷刺的是教室可以使用剪刀),這樣的過程是在孩童心中助長速食文化(用手抓著吃)的傳遞
二、如何開始改變?
  1. 從所有的超市、賣場開始,都應該要有一位食品大使,指導消費者如何選擇、烹飪當季的食材,可以發現有一些賣場已經開始這樣做,但這個理念要推廣到全美,同時還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2. 針對三個環境進行改變:
    (1)產業:提供的餐點要健康、新鮮、具食物原型、非加工過的食物。

    (2)家庭:可以從自身做起,要像傳遞生活哲學般地傳遞烹飪技術,與你的鄰居相互教學3道料理,並不斷傳遞出去。

    (3)學校:每個孩童從學校畢業前,都應該學會煮10道料理,提升烹飪技能,因為這是必備的生活技能之一。
其實影片當中還有許多令人震驚的片段,像是Jamie Oliver提到牛奶原本是個營養又健康的飲品,但企業為了更高的銷售量、讓孩童喜歡喝牛奶,在成分中添加許多「糖與香料」,小學五年級糖份攝取量驚人地有一個推車這麼多!以下截圖給大家看,影片片段從12:57秒開始。
小學五年級一年從牛奶攝取的糖量
另外也有一個片段,是Jamie Oliver帶著蔬菜,到小學詢問孩童這是什麼食物?
可以發現孩童根本不知道食物從哪裡來,且這個問題不是只有英國,美國也有一樣的狀況。而當孩子不認識這些食物時,就永遠不會去吃它。影片片段從11:13秒開始。
Jamie Oliver詢問孩子這是什麼蔬菜?
以上就是本次的大師怎麼說,而有關台灣食農教育的發展及推動狀況,下次再分享給大家吧!
虛虛
虛虛
我是虛虛,迷途世界的產業觀察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