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讀後感:工作不到1年辭職也沒關係?Z世代職場大軍報到……他們在想什麼?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以前還能以年輕人自居,並檢視文章與自己觀念的異同,如今變成必須了解Z世代的價值觀以及對職涯的期待與想法
  • 分享Z世代的特徵,以及在職者對於領導、溝通方式該需要有的變化

作者想表達甚麼?

  • Z世代有什麼特質
  • 企業該如何改變、留才、傳遞價值觀
  • 大環境的變化,未來職場工作可能的方式
  • 傳統職涯與職場觀念的改變

重點內容

社群媒體與3C產品陪伴成長的「Z世代」,逐漸成為職場主力
這群Z世代有什麼特質?
職場上的跨世代溝通,將面臨何種考驗?
Z世代
  • 聯合國預測,2030年工作人口中,Z世代占比約40%
  • 1997年後出生、由社群媒體與3C產品陪伴成長的「Z世代」
  • Z世代是「矛盾的一代」
  1. 追逐夢想、渴望自我實現的同時,也不忘追求高薪
  2. 願意為工作負責任,卻不表示他們欣然接受傳統的管理模式或思維框架
  • 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社群」,這使得互相理解成為很大困境,不容易協同作戰
  • Z世代與上一代人
  1. 不適用過去上對下的階層關係,更注重雙方「交換合作」
  2. Z世代的人不要覺得自己被教訓,應該要學習上一代人的經驗
  3. 上一代人也不要想指導Z世代,而是互相學習,雙方共同理解、前進
  4. 跨世代溝通相當重要
線上會議變頻繁,跨文化溝通技能更重要
  • 疫情讓跨國線上會議成為日常
  • 愈來愈多行程改為線上會議,參與者數量不受限制
增加了許多與外商高層或領導者跨文化溝通的機會
  • 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 CQ)
  1. 高文化智商除了加深跨文化認知的融合能力
  2. 試著從不同文化的觀點看事情,藉此了解對方
人機協作時代,AI為各產業賦能
  • 未來「人機協作」的工作只會有增無減
  • 同步強化專業和科技新知,才能在崗位上站得更穩
  1. 運用AI、聊天機器人的客服
  2. 採用MarTech(行銷科技)的數位行銷或電商領域
  3. 透過機器學習來推薦有效名單的業務等職務
  • 學習程式語言、了解其運作邏輯
Python、Java、R語言、JavaScript等,都有助於精進人機與AI協作的能力,適應科技進步帶來的變動性
Z世代大軍進職場,改寫過往規則
  • 截至2020年,Z世代已占世界20%工作人口
工作態度、自我價值的追求,與千禧世代、嬰兒潮世代有很大不同
  • 2020年的Z世代求職者調查發現( 518人力銀行)
  1. 8%Z世代求職者認為,少於1年的工作資歷不會影響未來求職分數
  2. 36%Z世代求職者認為,工作不適合就轉職,不會特別在意在職時間長短
  3. Z世代也比較無法接受傳統包袱
請特休要看臉色、同事還沒下班就不敢走、官僚體系等
  1. 公歸公、私歸私是Z世代的特性
  2. 企業管理應避免無限上綱的責任制
  • 高薪但是爆肝、隨傳隨到的概念,對於Z世代毫無吸引力
付出多少賺多少,零工經濟的美麗與哀愁
  • 零工經濟(gig economy),近年來引起全球廣泛討論
  1. 時間彈性、付出多少賺多少
  2. 以零工為志業尚未成為主流,但受薪階級對於兼職的接受度已經漸漸提升
  3. 未來求職者身兼多職的情況可能會愈來愈普遍
  4. 零工經濟本來是鼓勵大家多元發展
  5. 勞資雙方的關係還在磨合,法律也在灰色地帶
  6. 很多情況下零工經濟都變形成『剝削經濟』
斜槓人生,職涯無邊界
  • 「斜槓」
  1. 不受限於職業與身分的束縛,發揮自己想做、且能做好的專業和才藝
  2. 讓工作者從單一雇主或職涯中解放
  • 斜槓的背後機制,主要與數位科技進步有關
  1. 社群媒體、YouTube等平台,讓更多專業、多工人才被市場看見
  2. 媒合平台的出現,大力推動了斜槓的可行性
  • 服務媒合平台Toby「台灣斜槓族」數據顯示
目前平台上最熱門的5大服務需求:私人健身教練、居家清潔、鋼琴課程、寵物訓練、到府烹飪
認同感至上,企業徵才新關鍵
  • 美國矽谷的新創公司,能吸引到全球最頂尖的人才
  1. 蘊含著一夕致富的可能性
  2. 渴望獲得的是「改變世界」的影響力
後者也日漸成為企業招募員工的重要誘因
  • 求職時,與薪資同等重要的指標之一:
能否認同公司理念,並找到工作意義、發揮自身影響力
  • 本土新創在薪資上無法與外商相比
  • 24歲上下的Z世代員工
  1. 重視個人化成長大於組織發展的機會
  2. 公司能否給予斜槓的空間、準時下班去安排個人時間
想完美達成目標?你該具備橫向領導力
  • 所有人都須具備「橫向領導力」
  1. 傳統的「領導力」是立基於由上而下的組織架構
  2. 當代企業中,更多是平行架構、跨部門的溝通聯繫
  • 《橫向領導》一書曾言
任何職位都該把自己想成潛在領導者,並具備3個基礎:培養和鍛煉個人能力、理解戰略目標與合作關係、學習參與式的領導方法。
高齡工作者2類型
  • 企業選用高齡工作者現在產生兩種極端的情況
  • 專業且可以管理或指導年輕員工的職位
顧問、專業資深人員等
  • 需要大量人力且上手門檻較低的類別
餐飲服務生、警衛等
  • 許多企業因為找不到人,請較高齡的職員留任
  • 也有很多該退休的人,因為經濟考量不敢退休,這在日本、韓國特別明顯
遠距工作挑戰:你該如何保持高效率?
  • 推動遠距工作概念逾20年的接案平台UpWork,曾預測2022年以前
  1. 約有4成工作者會開始遠距工作
  2. 在疫情衝擊下,這個趨勢無疑加速實現中
  • 遠距模式即使是時勢所趨,也未必適用所有企業
早在1980年代就推行遠距上班的IBM,考量工作效率與回覆客戶的即時性等,在2017年取消部分遠距上班的制度。
  • 疫情後,企業與個人可能較疫情前更能習慣遠距工作,成為大眾日常
不怕失敗的「亞馬遜式」公司
  • 亞馬遜(Amazon)
  1. 從一家沒人看好的線上書店,擴張為全球最大電商,進而化身雲端服務巨頭
  2. 成功故事背後,存在與失敗共生的精神
  3. 亞馬遜推出許多產品或服務,如拍賣服務zShop、智慧手機Fire等都以失敗收場,但日後卻都成為亞馬遜壯大的養分
  • 貝佐斯於2018年寫給投資人的信
「如果你的失敗紀錄沒有隨著企業成長,那你投資的規模根本無法改變任何現狀。」
返鄉青年催生勞動美學新經濟
  • 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趨勢,也影響到未來工作的價值
  • 《職人新經濟》一書提到
愈來愈多文化底蘊豐厚的年輕一代,將傳統上較低階的手工勞動,轉變「品味創造」行業,如男性修容師和精品肉舖等。
  • 東吳大學 社會系 副教授 劉維公
  1. 勞動美學有非常強烈的在地性,是懂得創造經濟價值的經營模式。
  2. 返鄉青年對於做出來的產品長什麼樣子,有一種美學的主張與堅持
不只是設計、風格層面,更要與土地有緊密的關聯,如手釀啤酒、創意料理等
  • 愈來愈多富含文化素養的年輕一代,將傳統上較低階的手工勞動,轉變成「品味創造」的行業。

個人心得

  • 有些議題跟z世代的標題沾不上邊...。
  • 個人算是新世代與舊世代的交接處
  1. 年資序列 V.S 能力敘薪
  2. 關注群體 V.S 關注自己
  3. 尊師重道 V.S 不遵古法
  • 人生就是不斷跌的狗吃屎,與其吃別人塞的,不如吃自己選的
  1. 企業不願意改變,只想改變年輕人
  2. 敘薪方式、未來發展、內部文化…
  3. 留不住年輕人的主因:不是錢給不夠,不然就是心受委屈(馬雲語錄)
  • 不是吃不了苦,而是這苦要吃的值得
  1. 不願意待傳產、願意去國外打拼
  2. 不願意待企業、願意去夜市擺攤
  3. 不願意待台灣、願意去看看世界
  • 現在的年輕人,選擇比老一輩多太多太多
  1. 傳統職涯觀念在被顛覆
  2. 國外發展、斜槓、副業、平台外送、新興產業…
224會員
438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