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科技巨頭以「仇恨」為理由封殺言論之罪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言論自由方面,美國已沒有資格批判中國(1)
原文發佈日期:2021.1.14
原文作者:岩田 太郎
授權翻譯:波波先生
岩田太郎(駐美新聞工作者)
身為民主主義代表的美國,現在卻面臨民主主義危機。這是因為,由國民們選出的議會代表,在公平公正下進行下屆總統誕生的選票計算作業時,卻因為狂熱支持者們的暴力行為讓一切付諸流水。1月6日上演的極右派暴動,正是以保守共和黨「川普派勢力」為中心,對民主主義完全否定的行為。關於這部份,已經有許多人發表了看法。
另一方面,發表煽動目的言論的用戶,連帶沒有包含煽動意圖的內容,都同時遭到社群媒體的預防性封鎖。言論發表的「自由性」、「多樣性」與「不同意見」被排除,大大破壞了民主主義的根基。兩者同時在美國上演,這一部分,討論的還不算太多。
數位轉型(DX)的進行與城市長期封鎖的生活,讓科技深入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係與各種交易活動。然而,背後實際掌握SNS營運,擁有編輯實權的科技巨頭們,卻以「電子佈告欄只是單純的媒介」這種拙劣的藉口,在未透過任何民主的論證、透明的程序及司法的判斷下,擅自將決定「真實」與「正確」的權力無限擴張。
而且,這些決定還偏向某黨某派。這就是科技巨頭以「仇恨」、「暴力」為藉口,將所有非自由派的不同意見,預防性的排除在平台之外。這與「川普派勢力」引起的暴力行動相同,都是民主主義從內部開始腐爛所導致。
這篇連載,筆者將為大家揭開民主黨與科技巨頭對社群言論的審查結構、與將言論審查正當化的詭計,甚至藉自由主義來排除所有不同意見,而這一切是如何與大企業以及財閥的利益緊密相接。
在SNS被斬斷手腳的「川普派勢力」

「若非自由的言論,則言論失去意義」
筆者在此,簡單的對美國科技巨頭剝奪川普與其支持者的言論空間做一個整理。首先,推特永久停止川普的個人帳號,作為代替的官方帳號也遭到停止處分。臉書與旗下的Instagram也無限期禁止帳戶的短期與中期使用。
這是對「川普總統的發言恐將引起其他暴力行為」所做出的預防性過度解讀,我們必須注意,此行為並沒有獲得任何搜查單位或是司法機關的裁決。
另外,Google旗下的YouTube、Amazon旗下的影音串流平台Twitch、遭到川普驅逐的中國影音APP TikTok、社交新聞網站Reddit、受到年輕族群歡迎的Snapchat、通訊軟體Discord等也跟進,從平台驅逐川普與他的支持者們。
另一方面,遭到這些具有影響力的言論平台驅逐的川普支持者,找來不需審查言論的「Parlor」作為替代,導致這款App被Google與Apple Store下架,提供Parlor雲端系統支援的Amazon AWS也停止對其提供服務。川普派勢力就如同標題所述,在社群媒體上被斬斷了手腳。
還有Amazon、Shopify等電子商務平台,也禁止販售川普周邊商品;支付平台PayPal則禁止川普的支持者交易。放在日本來說,這些幾乎等同於對付黑道勢力的手段,是對生殺大權的濫用。
我們可以理解,科技巨頭有意避免因為再次暴動而可能產生的法律風險,卻沒想到對支持者們的彈壓直至趕盡殺絕的程度。這讓筆者想起新約聖經啟示錄中的一節:「除了有這印記的人,誰都不能買或賣」,這無疑是一種排除與肅清的行為。最終造成「若非自由的言論,則言論失去意義」、「若非自由之人,則無法稱為人」的結果。
在事件延燒當中,德國首相梅克爾表示:「介入言論自由,不該由社交媒體方面來決定,應該交由法律及以法律為基礎所制定的規則來判斷。」並對推特永久停止川普的個人帳戶持批判意見,強調「保護言論發表的自由是絕對必要的」。
現今的歐盟(EU),正與在歐洲發展的美國科技巨頭們,對法規與課稅問題產生對立。而梅克爾的對美國的批判,與其說是針對言論自由問題,倒不如說是美歐衝突局勢下的發言。即便如此,相對兩黨政治中某黨發言傾向沉默化的現象,最近美國社群媒體的非民主性問題,透過具有影響力的世界領導者批判,還是具有一定的力道。
國會大廈縱火事件彷彿操弄政治的納粹
德語圈出身奧地利的演員,原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共和黨),公開上傳他談論國會大廈暴動事件的影片。他提到在1938年,由於納粹的煽動,德國各地發起了襲擊猶太人的「水晶之夜」事件,藉此批判1月6日參與暴動的支持者及這些支持者所支持的共和黨議員。
在YouTube上傳影片批判闖入國會大廈事件的阿諾・史瓦辛格
相較「水晶之夜」事件,因華盛頓國會大廈所發生的暴動,而讓美國科技巨頭將「川普派勢力」驅逐出言論平台的動作,卻讓筆者聯想起1933年德國國會大廈的縱火事件。此事件正是遭到納粹在政治上的操作,進而一步步對言論自由設限。當納粹達成完全排除異己言論,便打著「為了挽救民族以及國家安危」的大旗,將民主主義的立法程序架空,而通過了惡名昭彰的「授權法」。
當初的納粹與現在的美國科技巨頭,皆使用「預防暴力犯罪」當做藉口,抓補、預防性羈押了包含國會議員在內的多數共產黨員以及社會民主黨員。當然,在美國不太可能發生預防性羈押共和黨員的情況,但對這次暴動的處理,卻有可能拿川普與暴徒們為藉口,提供機會封鎖具有正當性的批判與抗議活動。民主黨與自由派人士對「排除」、「彈壓」、「控制」的態度,正往令人擔憂的納粹方向靠近。
另外在推特上,駐美中國大使館的官方推特曾經發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指被漢族佔領的東突厥)的女性,不再是生育機器,她們變得更加自信、獨立,能夠以自身意志決定是否生育」的內容。這項內容卻在1月10日被推特以「情報錯誤」為由刪除。
筆者對漢人侵略東突厥一事上,一貫持反對立場。駐美中國大使館「新疆女性獲得解放」的推特內容,無疑是令人作嘔的天大謊言。但是,對於錯誤的言論,應該用比武器更為鋒利的文字持續辨明真相,並不是刪除了「邪惡中國」的言論就可以解決的。
再者,曾經對民主黨候選人提供政治獻金的推特CEO傑克・多西,在2015年10月,明確表示「推特堅守言論的自由,支持對權力發表真理,推特的企業責任就是鼓勵對話」(Twitter stands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 We stand for speaking truth to power. And we stand for empowering dialogue.)。
負責相關研究報告的中國新疆發展研究中心的李曉霞研究員表示,「這次事件顯示,美國與西方國家所謂的言論自由是多麼的虛偽」。在這件事情上,對李曉霞的發言我們必須承認她是正確的。
SNS審查制度與中國的輿論限制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將香港的民主活動人士周婷收押進監。周婷曾自述她理想的民主主義,就是「守護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的言論自由」。然而,美國的自由派菁英、IT企業所推廣的審查制度,與中國集權主義對言論的彈壓在實質上並無不同。
身為民主主義大國,民主黨與美國自由派卻對周婷展現了「審查正是民主主義」,難道不感到羞恥嗎?我們不禁聯想,民主黨與美國科技巨頭,在「反民主主義上」想必是齊心合力、同舟共濟的關係。
繼任的拜登總統,正想辦法解決國美國國民的分歧。但是拜登、民主黨與科技巨頭們都沒有對言論控制表示反對,在默認的態度之下,實際上正是變相鼓勵彈壓言論自由。以「袪除暴力換來自由」為名,有可能藉此奪取政敵的言論空間與政治參與,而這樣的「包容」、「多樣性」與「團結」,對自由派來說才是民主主義的「升級」。
下回,筆者將詳細分析社群媒體等美國科技巨頭的審查制度,在法律性與社會性上的邏輯。第三回,將針對美國對言論的彈壓,引申探討日本社交平台在審核方面的實際情況。
原文網址:https://jbpress.ismedia.jp/articles/-/63632,正式授權翻譯
有興趣的朋友或其他相關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日本媒體國際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波波先生
波波先生
台灣台南18年,台北12年,日本東京6年持續中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