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節慶▕ 〈母親節 〉-看電影,聊母親!

2021/05/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 威視電影

什麼是母親?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一到母親節,學校就會邀請我們畫一張母親的畫像,可是我對於母親的印象總是模模糊糊,畫出來的母親,也長得歪歪斜斜,角落那朵用色紙摺成的康乃馨,更因為笨拙,總是爬滿皺摺。面對這份拙劣,母親從來不會責備,但也鮮少跟我分享收到卡片時的感動,漸漸地這就好像例行公事,一年一次的簽聯絡簿,使得心中有一股說不出口的落寞。
直到長大,我才明白,不說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說,就像我不擅於表達愛,母親也是,但這個不說卻又飽含了體貼,我們都明白,說了只會讓彼此不知所措,更何況,愛的細節早就藏在生活裡,可能是當了十幾年人形鬧鐘這件事,也可能是重覆嘮叨吃藥、吃飯或穿外套這些事。
自此,不說的落寞逐漸褪去,因為知道自己是被愛著,即使這份愛,有時內斂到令人生厭,卻不會是純然的惡意。有趣的是,原有的落寞,竟被好奇給取代,不自覺開始思索,母愛到底是什麼?
然而,長再大,面對母親,我依然是個害羞的大男孩,無法直接開口詢問,對於不談愛的家來說,愛這個字真得太過沉重,必須壓縮到日常中,才有辦法稍稍伸展肢體。
我還記得,以前每到周末假日,上完館子吃完飯,我們家都會多花十五分鐘的路程,特地繞去隔壁社區的亞藝影音,想辦法從琳琅滿目的陳架中,挑上一片輕巧卻有十足娛樂的碟片。為此,即使是過時的DVD出租店,在我心底,它塞滿了鄉愁的氣味,即使搬到外地,還是習慣踏入這些過時的場所,只為聽一聽,對我而言代表歡迎回家的歡迎光臨。
而我對於母愛的理解,也幾乎都是從電影中來的,比如《孤味》當中的堅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涵容;又或是《誰先愛上他的》的焦躁,都讓人感到無比熟悉。每看一部電影,就能多找到一片拼圖,慢慢地,模糊的母愛輪廓,緩緩地清晰起來。
只不過,我的母親還是有一點不一樣,因為家裡自行開業做生意,家中幾乎不開伙,難得的開伙日,十隻手指頭數得出來,藉此,電影中常見的母愛,一方面,讓我感到熟悉,另一方面,卻又讓我覺得非常的陌生。直到年紀漸長,看的電影越來越多,才從非主流的電影中,看見非主流的母親樣貌,因而慢慢補完,或說拼貼出專屬於我的母愛全貌。
其中,有四部特別的電影,暈開了我的想像,讓我對於母愛與母親,有更多的發現,也藉此機會分享介紹,邀請妳一起看電影,聊母親!

. . . . .

圖片來源 采昌國際
星星知我心
經歷重重考驗終於獲選太空計畫的單親媽媽,在橫跨宇宙,或說跨入天際之時,要如何維繫地上的根呢?過往,我們都將母親視為家庭的梁柱,這是一種祝福,卻也是一種束縛,好似女人除了母親,就沒有其他的樣貌,電影則聚焦於此,婉娩道來,職場競爭下的女性困境,還有家庭與事業的碰撞與摩擦。

. . . . .

圖片來源 傳影互動
晨曦將至
渴求卻無法孕育生命的女人,孵化出生命卻不能擁有的少女,各自不得不的缺席,為她們串連起嬰兒接棒之旅。這是一場以互相幫忙來啟程的緣份,但能不能畫下圓滿的句號,則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母愛,就像晨曦一般溫馴,但再光亮也有無法穿透的厚重烏雲,表面上,電影是要論證生母與養母的衝突,卻不僅於此,更想要探詢、勾勒關於母愛的多種樣貌,然後再用溫柔的濾鏡,撫平母親的生命皺摺。

. . . . .

圖片來源 絕色國際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
即使來到現今,跨性別的挑戰,往往都不會僅於性別的跨越,還要翻越重重的偏見,慈母手中線,這不只是闡述母愛的偉大,更也代表了陰柔的涵容,能有多寬廣。電影的節奏輕輕淡淡,可劃過的痕跡,卻又波光粼粼,挑動我們的淚腺與思維,不自覺開始思考,母愛的形象,是否只能侷限於女性的軀殼裡?或是說,陰柔其實不用拘泥於性別,母愛就是人類共有的一項寶貴資產呢?

. . . . .

圖片來源 海鵬
親愛的莎瑪
人們總說孩子是愛的結晶,懷著愛意出生,可若她出生在敘利亞這個戰場呢?嬰孩帶來的到底是希望,還是綿長的愧疚?面對鋪天蓋地的炸彈,前一秒還在因為嬰孩笑容而陶醉,下一秒可能就要因為砲彈而逃難,夾縫生存之下,這位母親如何保持信仰,繼續用鏡頭捕捉戰爭的殘酷,但又不忘煙硝之外的幸福與希望呢?就此,這部電影,不只講戰爭的日常,也講一位母親的堅毅與辛酸。
什麼是母愛,或是母親?直到今天,我還是沒有摸清楚,也或許它就是無法擁有一個完整且清晰的答案,但我知道它一直都在,只不過是超乎我現在所能理解的存在,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有時像晨曦一般溫馴,有時又像星星一般,為人點亮黑暗。

結語

除了這四部電影,當然還有許多電影都描繪了母愛的內涵,我想,對照於母愛這兩字所蘊含的茂密紋理,寫得再多,或是電影看得再多,都還是顯得貧乏,就像《離婚活動》這部日劇所說,母親不只是母親,更不只是某人的太太,它也是擁有自主性的一個女人,甚至是一個充滿陰柔力量的男人。故此,傳統的母愛框架,或許符合大眾的視角,卻無法代表每個母親的全貌,但不管樣貌如何,全都有各自的光輝,能夠點綴出個人、孩子、家庭、職場與生活的璀璨。

因應筆者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或下方社群專頁。

延伸閱讀

綜合社會工作、諮商心理、哲學辨識相關專業,抽絲剝繭,窺探影像世界的內涵議題與心理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