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樂作品《怪物獨白》(2020舊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首樂曲的全名為:《怪物獨白》(Monster Monologue )Instrumental Theatre for Clarinet in B flat, Violin, Cello, Percussion and Video 可以算是2020年在交大音樂所碩二時期的舊作,主要是以詩人潘柏霖的〈我害怕我自己〉的讀後感為創作依據...嚴格說起來,作品其實還尚未完成,當初是為了參加校內的一場作品發表,暫時完成至一段落。
《怪物獨白》手稿第一頁
此作品的樂器編制主要為:單簧管*1、小提琴*1、大提琴*1、打擊樂(Flexatone*1、Tom*1 )
除了上述的樂器之外,演奏者必須根據樂譜上的指示,做出一些劇場動作,例如:肢體、走位之類的...並且輔以影像的變化(扭曲、變形)進行演出。
《怪物獨白》正式版本的第一頁
樂曲標題之所以為“怪物獨白”,主要是在這首〈我害怕我自己〉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中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獨白:自己是如何在焦慮影響之下,化身為與這世界格格不入的一頭怪物。詩中部分詩句如下*:
“我的焦慮是一隻怪物,牠吃我的快樂過活/我的焦慮是如果我的皮裂開,我會真的是隻怪物...我的焦慮是我知道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是怪物,但他們被稱為人,那我到底是什麼...”
因此,因為焦慮、怪物這兩個關鍵字的呼應,可以聽到我在這首作品的器樂演奏技法上,採用一些較為尖銳、刺耳,甚至是帶有噪音的聲響(例如絃樂演奏者大力地在弦上壓弓)去詮釋關於焦慮、壓抑的景象氛圍。另外,為了詮釋怪物心中很細微的焦慮變化,我也試著在聲響上,盡可能地讓不同音色之間產生出細膩的替換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聆聽到的是,這首曲子被極為壓抑、焦慮的氛圍在裡面圍繞與包覆著。
《怪物獨白》正式版本的第四頁
《怪物獨白》部分樂曲中的演奏家走位圖指示
基本上,這是一首音樂(器樂)劇場形式的演出,但較可惜的是,當初的狀況,並無法有太多充裕的時間好好地去思考關於劇場元素(影像、肢體動作)與音樂之間的關係...目前,至少對我而言,比較能接受的,僅止於音樂的部分... 因此,之後應該會再花更多一點時間在這首的劇場元素上下點功夫,也期待可以有更新的版本問世與大家分享。
* 隨文附上詩人潘柏霖的詩作〈我害怕我自己〉全文連結:https://is.gd/pQnLey
    shih-lin hung
    shih-lin hung
    蜷縮於現實生活夾縫中的作曲人,熱衷於電聲與影像的相關創作。作品多聚焦於日常生活中,那不易被他人所察覺的渺小細微之處,與宗教、神秘主義,乃至大自然、宇宙之間的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