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句點更悲傷|人們與死的距離|你看到的不只是你看到的|讀書心得|紅說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比句點更悲傷封面

「有時候看到電視上那些殺掉長期臥床的父母再自殺的人,很想告訴他們:你們辛苦了。 」

——大師兄《比句點更悲傷》

【概要】

身為接體員的作者大師兄,以他在工作時的所見所聞,寫下一則則看似虛幻卻是日常的現實,是一本「人生如戲」的最好註解。

【作者】大師兄

殯儀館接體員,也是《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書的作者。該書已售出中國、韓國版權。坦言最大的期望就是「願我一生都肥宅,不帶遺憾進棺材」。

【難易度】

中,文字淺白詼諧,但文字力量很沉重

【分類】

散文、真人真事

【分享】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話是這樣講啦,但是這本書用有趣來形容好像不太洽當。
如果想直接聽我說故事歡迎到Podcast收聽哦!傳送門:紅說|RedmanTalk
說到喪葬,第一個從腦海閃過的,是來自於《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的片段畫面,男主角剛入殯葬業就受到震撼教育,和師父進到往生已久的死者家中,這畫面味道一來,男主角忍受不住,直接爆吐,回家抱著廣末涼子崩潰,反觀,師父則是非常莊嚴尊重的一步一步處理著遺體。
前幾天,因為家裡本身務農,所以去幫忙把最後一波的蓮霧全部採收下來。會放到這個時候才收,自然是品質沒有這麼好了。在拆袋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早就已經爛在袋子裡了,根本看不出曾經是蓮霧,整團黑爛物體滲著水,飛出一堆的小蟲,即使戴著口罩也完全沒有用處。就是測驗肺活量的一場考驗。所以我在想,即使作者說得輕鬆,但接體這種事,即使做再多都不可能習慣的,也因此更加的敬佩與感謝。
隆重揭曉!

》關於接體員

究竟甚麼是「接體員」呢?接體員的工作,從書中的描述,就是平時在殯儀館處理館上大小事,而接到通知的時候則需要到現場進行包裹作業,再把遺體運回殯儀館冰庫放置。平時要要現場作業,也要面對不同樣貌的家屬,有理性的自然也有無理取鬧的,算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平常我們說的:「我有故事,你有酒嗎?」現在想想那些故事根本不值得配酒,跟這男人所寫的故事完全不能比。馬克.吐溫講過一句話:「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而令人更揪心的,是這些事都太過真實,真實到能想像,不對,不是太過真實,就是這些事情全是真實的,才會因此去意識到,其實死亡離我們一點都不遠。
看完這本書,除了敬佩還是敬佩,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敬佩作者的敘事能力、敬佩身為接體員的作者;感謝自己能一如往常的坐在沙發上看書,感謝身邊的人都平安健康。小時候覺得很老套的願望,長大才知道多珍貴。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會先來。
「如果他是我很重要人,警察又說可以抬起來了,我會讓他在水溝裡泡者麼久嗎?」
《比句點更悲傷》這本書有三個主要的章節,分別是:
  1. 以為都是應該的
  2. 以為你都知道
  3. 以為是真的
其實看這個章節名稱,就會自動去聯想到一些可能性的畫面,光就「以為」這兩個字,代表的就是默契被打碎的聲音,也是要認清一直以來自己的認知其實都是自作主張,基本上都不是太開心的事情。就像品冠唱的歌詞:「我的以為,只是我以為......」書中的故事,我很慶幸自己身邊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也希望永遠不要發生。由於故事非常多,挑了幾則印象特別深刻跟大家分享。

》有這麼嚴重嗎?

就經驗來說,如果最後是孤獨死的,通常身邊沒有親人,就算有也不親,喪事就簡單辦。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孤獨死,會成為所謂的「長老」。「長老」也就是無親無故沒有人來認領,由社會局出手安排,排隊等火化的遺體。然而本以為的這具「長老」,居然有家人出現了。從這家人的樣子看起來,就像個一般家庭,一般不會有孤獨死的情況發生在這樣的家庭。
後來從他兒子的口中聽到,原來他們和他爸是長期分開居住。他爸本來是個軍人,退休後大家本來預期的快樂三代同堂,這樣的想像,卻在這位爸爸過去的軍人思維中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命令式的言語、以及充滿控制性的行動。累積久了,誰受的了,你有辦法因為晚歸而被爸爸鎖在門外嗎?自己的家門外,更何況還是已經是成年人了,諸如此類令人喘不過氣的生活,終於也有按耐不住地一天。於是經過溝通之後,決定彼此分開居住。到目前為止大約十幾年,久了,老人越來越孤僻,彼此的聯絡也越來越少了。也就是成了現在看到的情形。會說這樣的下場很慘嗎?明明有兒女卻是孤獨終老,而且遺體是在好幾天後才被發現的。
看到這邊,我只覺得有因必有果,結果如何有時候不會像表面看到這麼簡單,是自己造成的也不在少數,沒有經歷過的人,似乎沒有置喙的餘地。誰對誰錯,又誰有資格評價呢?辦喪事的時候,有位長輩就數落著這個兒子不孝,只見這個兒子的臉色非常難看。「他們沒有養你們嗎?搞得像仇人一樣。」另一位則附和說:「對啊,有這麼嚴重嗎?」
這樣的人還會少嗎?站在道德的至高點,說著自以為是的言語,似乎想要藉由責備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崇高。然而會說出這種話的,往往就是事不關己的人。以自己表象所見就自以為是的斷定一切,但實際上,如果不是當事人,又從何明白在那樣環境之下的所築出的壓力,以及摩擦之間負面情緒的累積呢。
以前總對「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句話不以為然,因為某些事情就表面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能是當事人自己的過度解讀而已。直到我服了兵役才明白,曾經四個月聽起來沒有多久,親自到軍中一趟才發現像過了一輩子,雖然跟過去兩年、三年的兵比起來已經好太多了,要說是草莓兵也罷,但事實就是受到限制的日子真的不太好過。在那之後,對於他人的事也就不太評論了。只要不是當事人,必定是無法理解那個感受的,而事情往往比表象看到的更麻煩。當下次又聽到「有這麼嚴重嗎?」很抱歉,基本上是有的。如果以家人、或是以養育的名義,那不過淪為情緒勒索罷了。
說出這種話的,往往就是最事不關己的

》付出的最笨

這是另一個故事,那天,大師兄看著一群家屬在廳堂吵架。兩個弟妹不停指責哥哥跟大嫂的不是。妹妹率先發聲,罵大嫂:「我爸是不是你害死的!你為什麼要殺了我爸!」弟弟接著幫腔:「對啊,早就講要送老人院,就你們不要,現在被你們照顧死了吧,殺人兇手!」只見大哥大嫂欲言又止,終究沒有說話。
後來這個妹妹依然生氣,還去按了法院申訴鈴,本來訂好的日子又被打亂,遺體被退冰再解剖了一次。那天在冰庫外面,大嫂好聲好氣的對小妹說:「你又何必這樣呢,我們照顧爸也是盡心盡力啊。」小妹怒目說:「還敢講啊,你這殺人兇手!」大哥這下子受不了了,一個箭步衝過來就給小妹賞了一巴掌:「幹,當初要救的也是你,照顧到後來不照顧的也是你,媽的,假道學,我早說不要急救讓爸好走,媽的要救不照顧的垃圾」
接著向弟弟:「還有你,你以為大家都很會賺錢嗎,你知道不知道我家幾口要養?我是賺多少錢,你每個月的錢,我都用在爸身上我一毛都沒拿啦,你知不知道安養院要多少錢,你不願意負擔多一點又在那邊罵幹,知不知道爸每天在家裡一咳嗽我們就提心吊膽,我和你嫂子都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就你們這群,要救不照顧的垃圾,誰希望爸走了!媽的就你們,人死了要出來哭,人活著都我們全家在哭啦!幹!」大哥說完話,頓時全場安靜下來了。
會對這則這麼印象深刻,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搞的,看完也跟著一股氣都冒上來了。責任都推卸掉是要讓自己好過一點嗎?當然,書中的故事,不全然都是說著悲傷的事,說的很多都是活人的事。而活著人,往往比死掉的更難搞。
一個家裡面誰最笨,付出的最笨
雖然這本書不全然都在講老人過世的事情,也有不少年輕生命殞落的篇幅,其中有的無可奈何,有的自作自受。但由於之前在學生時期的時候,比較常接收到有關老人安養方面的社會問題,所以對於這兩則故事的印象更深刻,一來是覺得這個議題存在很久了似乎都沒有一個好的方案,再加上作者曾經也在長照機構服務過,對於這個部分又更加深入的著墨,文字中透漏的情感又更讓人無奈。
總是喜歡拿外國經驗為己用的台灣,這次似乎也可以看看外國目前對於長照是如何安排的,如何讓年老後的日子不再是像以顆皮球,甚至還是能活有生存尊嚴與自由。看這書沉重歸沉重,好處在於能夠藉由他人發生的現實,來反省現在的自己。或許正在看書的我,不知不覺也踩上了道德的制高點;也可能在現實中,我們都曾扮演過那個說出「有那麼嚴重嗎?」的風涼話大師。
故事分享到這邊,書雖然反覆翻了很多遍,但終究不是親身經歷的故事,說太多可能會有偏差,就留給有興趣的讀者去感受囉!
看完書後我在想,雖然台灣是亞洲第一個能夠合法同性結婚的國家,但實際上在生死這方面的事情還是偏向保守,因為覺得談死不吉利,往往避而不談,然而死亡卻是必然會到來的終點。與其逃避,不如在生前面對面來討論,在生前不留遺憾的讓雙方都能好過一些。因此,下次要跟大家分享一本書是《凝視死亡》,來看看面對死亡這件事,國外目前有甚麼做法吧!這裡是紅說,我們下次見!
若要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紅說RedmanTalk的其他連結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