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閱讀與擴寫:以〈小美人魚〉為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童話

第二堂小說課,我們先討論維基百科中對童話的定義,並以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美人魚〉、〈灰姑娘〉和〈桃太郎〉作為討論文本。
作爲經典的童話故事,小美人魚一直都是深受讀者喜愛、嘆息的原型角色。
孩子們表示看過許多不同版本的〈小美人魚〉,其中記憶點最強的仍是迪士尼版,也讓大家先比較其相異之處:
老師!迪士尼版本的結局不一樣,小美人魚後來跟王子結婚了,而且還生了一個女兒!
迪士尼的小美人魚還有夥伴,有賽巴斯丁跟小比目魚。
老師,迪士尼版本的海女巫(烏蘇拉)很壞,甚至想要爭奪王位,但原版故事她只是販賣魔法的人,提供不同的選擇給小美人魚,他們這是在醜化巫術!
雖然是很久以前看的故事和電影,但為什麼有些劇情仍還記得?有些卻感到模糊?而迪士尼又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更動?
若要討論故事記憶點、以及後世的主題/歷程/結局更動,首先要能明白何為「情節」;於是接著和學生談情節分析與角色金字塔,了解人物重要性排序與情節安排。

角色金字塔

金字塔可以簡略分成:主要人物(主角)、次要人物(配角)、穿插人物(路人、跑龍套),主要人物無庸置疑是小美人魚,而在次要人物與穿插人物時,有些孩子認為五個姊姊是穿插人物,但在大家深入的討論後,發現若沒有姊姊們提供匕首,就沒有後續小美人魚內心的衝突。
角色金字塔

主要角色:故事核心人物

次要角色:該名角色具有其意義和任務,可推動劇情、襯托主角情感。

穿插人物:存不存在都不影響劇情發展,卻可以讓故事更合理化。

情節分析

一開始讓大家使用便利貼(寫作可以調整更動),將〈小美人魚〉拆成數個情節,可以看到每個孩子對「一個情節」的定義不同,有些分很細、有些則是抓出主要情節就結束,這也是日後要和學生談「主要/次要情節」時的重點。

從情節便利貼中,我們可以看見故事的主情節為:
人魚公主拯救王子-喝下魔藥-變成人類在皇宮住下-王子決定娶鄰國公主-姊姊們送來匕首自救-小美人魚無法殺害王子,最終成為泡沫
當故事透過拆分變得可見時,孩子們就更能直觀地看見情節設計與安排,並能找出自己覺得不合理、希望能再更圓滿的情節點。

學生作品

最後的回家作業是擴寫練習: 在不改動人設、時空背景大架構下進行書寫(前傳、外傳亦可),並需要說明創作動機與目的。
孩子的創作令人驚艷萬分,以下收錄學生的作品:
充滿救贖和釋放的溫暖小品,超級感人又療癒!
很喜歡這個人物設定:如果海女巫就是小美人魚的母親,那又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給出魔藥呢?
很喜歡孩子設定「拒絕王子」的橋段,小美人魚是真的知道自己渴望的究竟是什麼了
精神虐待致死版本,卻也很真實
詳細刻畫時空背景架構,以及人魚15歲前不能浮出水面規定的由來
除了〈小美人魚〉外,亦有學生以〈桃太郎〉作為發想,收錄兩篇:
在原作中,小雞、小狗、小猴是桃太郎的「僕人」;
孩子提升成夥伴關係,並有了更多情感累積
原作中沒有描繪的妖怪島由來——在孩子眼中,並沒有所謂「真正的壞人」⋯⋯
〈妖之島〉作者的話
孩子能試著去理解角色背後的歷程和故事,令人驚艷!
反覆回味孩子們所寫的故事,內心感動萬分和激昂不已:從孩子們的視角出發,在既有的故事架構下,竟開創出如此精彩豐富且充滿溫度的世界。
在方格子的文章,除了是教學經驗的分享外,更是想要把自己在教育現場的感動傳遞出去:
這些課程有別於傳統的語文教學,課程脈絡和內容都是和團隊夥伴們一起發想、設計和規劃的,是實驗,亦是突破。
因此不論是同為教育工作者、家長、學生或是一般民眾,都歡迎留言與我互動,若是喜歡孩子的文章,我也會將留言傳遞給他們。
始終相信陪伴的力量,再加上教育的多元化,能讓新世代的孩子們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與成長方式。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可以在下方讚賞公民連結拍手5次,一起看見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簡香靜
簡香靜
教育工作者,目前於實驗教育機構任教,常台北宜蘭兩地走跳。 相信教育發生在每個陪伴的當下。 喜歡和孩子一起體驗、創造,每個時刻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驗。 擅長透過文字與食物作為媒介,加深孩子與自己、家人、家鄉、土地間的關係。 聯絡我:[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