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怡良《偏偏我卻都記得》樂評:每一次的懺悔與告解,都值得用一張專輯紀念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0月29日,金曲歌后艾怡良發行第五張創作專輯《偏偏我卻都記得》。整張專輯以人性揭露與自我省思的題材,揭開自我內心的懺悔與偏執。「要提起勇氣再愛之前,先好好懺悔。」
時隔三年,蛻去演員的身分,艾怡良宣告回歸歌手身分,並在10月29日發行第五張個人創作專輯《偏偏我卻都記得》。本張專輯是艾怡良在2018年發行《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後,再度發行的正規專輯,透過更多元的樂曲曲風與深刻的人性觀察,為華語樂壇帶來更多元的風貌。
在先前對於〈貪〉的樂評中我曾說過,艾怡良此張專輯或許會將重心擺在「人性」的反思與揭露。「要提起勇氣再愛之前,先好好懺悔。」的確,從專輯簡介便可見這張專輯的核心-揭發艾怡良生命歷程的疙瘩與矛盾,透過樂曲與文字,從過往的生命中掙脫,迎接未來的挑戰。如果《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是對生命的期許與勇敢去做的奮勇,那《偏偏我卻都記得》便可視為是對生命的反思與醒悟。好好沉澱,再勇敢去愛。
以灰之名 / Remains 作為整張專輯的第一首歌,〈以灰之名〉完美點出了整張專輯的重要概念-偏執地反省,描繪出都會男女透過看似反省的過程懺悔著過去,其實只是以更執拗的方式為關係的破碎歸咎在自己的盲目,看似告解的舉動只是讓自己更陷情感的渦流。〈以灰之名〉以隱微的方式暗示著整張專輯的告解與懺悔,都只是對於過往的無法放手。「偏偏我卻都記得」,但記得,又如何。
聰明 / Clever 〈聰明〉以細緻且獨特的方式表明關係中猜忌的情緒表現,展現感情中看似「聰明」的推理,往往只是出於自我的糾結,捕風捉影,為自我聰敏的推理結果沾沾自喜,而不知這樣的結果只是造成對感情的猜忌,進而對關係產生破壞。歌曲內容的聰明表現,或許只是情感偏執下的結果,而非真正的聰明。
貪 / Greediness 一段關係中的付出,是因為真正的感情,還是只是因為貪呢?〈貪〉以獨特的表現手法與題材直指人性對於愛情的權力關係。看似付出一切的愛情背後常常只是因為貪求更多的回饋,不論是對方的感情回報,抑或更現實的物質回饋。〈貪〉作為先行曲發行,不僅將整張專輯「懺悔」的概念表露,更直接表露專輯的表現手法-直指人性的劣根,揭露人性的矛盾與糾結。
我多想變成她 / Forgetful 〈我多想變成她〉是整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不論是曲調的編排還是歌詞,都是整張專輯中極為細膩且動人的上乘之作。整首歌曲以重節拍與交響樂隊襯托出廣大的格局,並將「嫉妒」的意涵轉化為更加高端的「期望成為你愛的那個她」。〈我多想變成她〉頗有Olivia Rodrigo 〈deja vu〉的意境,但整首歌格局卻更加寬廣。如果〈deja vu〉是在人前不得已將情緒粉飾地寬容而大方,〈我多想變成她〉則可視為獨處時的內心對話,將所有情緒宣洩而出,苦澀而無奈,卻又無比美麗。
懷疑論 / Skepticism feat. Dizparity 〈懷疑論〉以電子曲風寫出人在離開一段感情後的情緒展現。或鐵了心腸而完全斷開聯繫,或用放蕩的糜爛掩飾自我的空虛。整首曲調以冷熱交錯的音樂曲風相互交織而成,展現感情錯綜而迷離的特性,並在最終冷而卻歸於沉澱,準備再度進入下一段感情。
一個禮拜至少有一天是醒著的/Sober feat. 呂士軒 描繪酒醉的歡愉與沉醉的樂趣,艾怡良在這首歌中以帶有urban風味的R&B曲風描繪沉溺暈眩的歡樂,卻也同時暗示著整首歌的醉酒是為了逃避現實的悲慘,在瓶中物的催化下,以歡愉與微醺開啟整晚的歡樂,但在酒醒後的明日又該如何?整首歌沒有一處提到現實的摧殘,卻無一不暗示著明日醒酒的落寞。整首歌曲的編曲十分高級,以帶有時尚感且節奏強烈的曲風,帶出歌曲背後的深刻意涵。
偏愛 / Love Taste feat. 9m88 & BCW 〈偏愛〉以輕鬆的曲風,搭配9m88慵懶的音色,與BCW的饒舌,展現輕鬆的談話角落,並以整張專輯難得的放鬆曲調與歌詞,展現女孩內心談心的情緒交流。整首歌圍繞著性感而挑逗的情感,將這張專輯曲調逐漸轉向光明而自信。結束前段的告解, 敞開心胸,迎接往後的另一段關係。
先過完今天吧 / Let's Call It A Day 承繼著前首歌曲的輕鬆曲風,〈先過完今天吧〉將專輯引入另一層面-告解結束,應當迎接著往後的快樂,但果真如此嗎?整首曲調雖然以愉悅的曲調演奏,但在旋律的背後,卻隱含著茫然與不知所措。先過完今天吧,明天發生什麼,再打算吧。
痛感 / Something 'bout you feat. 李玖哲 愛情的弔詭在於,無論怎麼努力,彷彿都與對方離得很遠。〈痛感〉接續著輕快的曲風,卻說著令人心痛的語句,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或許便是這世上最令人痛苦的情緒。這世界最痛的感受,是明明悲傷,卻要用著輕快的語調,戲謔式地問自己,為什麼他不愛我。
早晚 / Being Late 〈早晚〉將整首專輯導向艾怡良較早期的抒情流行曲風,透過溫柔的語氣,描繪著對於晚歸人的期待,明明知道對方有個更愛的人,卻要假裝著不知道一切,帶著笑接受著一切事實。對我而言,這首歌的風格並非如〈寂寞無害〉那樣的豁達而直抒胸臆,而是以接近崩潰而麻木的輕聲曲調表達感情中無能為力的後悔。了解你的祕密那又如何,我無能對於每個知道的片段了解得更深入,只知道,你有個更愛的人。
我這個人 / I Missed You 作為《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電影主題曲,我原本認為將這首歌放入專輯會顯得格外突兀,後來發現,這首歌完美地收合整張專輯。將專輯先前的懺悔、告解、瘋狂再到麻木,以疲憊的曲調,整合出情感的總結-只是寂寞慣了。是啊,這些情緒,這些瘋狂,這些懺悔,不正是因為獨處太久而宣洩,不正是因為在夜晚想起這些偏偏記得的悲傷。〈我這個人〉對於整張專輯的概念給予極為完整的詮釋:我的這些執著與偏執,造就我纖細而情緒化的心思,像我這樣的人,是否值得再被愛一次呢?
整體而言,我認為《偏偏我卻都記得》的格局與製作並未超越《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但在取材與樂風部分,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整張專輯的構思與完整度,我認為是極為完整且精彩的,以探究人性的角度出發,最終回到「我」的身上,呈現極為完整的專輯構思。然而,這個我,不也正是收聽著音樂的你我嗎?我認為整張專輯的敘寫方式足以見識艾怡良在音樂路上的成長,與思想層面的成熟,在近幾年來的專輯中,確實可為上乘之作,也為《垂直活著》畫下完美的句點,開啟下一個音樂階段,屬於《偏偏我卻都記得的》的時代。
專輯喜好排行: 1.我多想變成她 2.我這個人 3.貪
這些看似瑣碎而零散的懺悔,何嘗不是最獨特而細微的生命體察。每一次的懺悔與告解,或許,都值得用一張專輯紀念
Brian's corner
Brian's corner
一個喜歡聽、喜歡讀,對於世界充滿期待,也喜歡紀錄生命歷程中,所發生一切美好事物的普通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