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前一個月的衝刺

洪啓堯
發佈於公民日誌 個房間
2021/12/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幾天一些過去帶過的學生,一直不斷顯露出準備學測期間理所當然的焦慮。尤其是社會組的同學們,罩門還是在數學跟自然這兩門考科。
通常面對這種焦慮,我的打氣方式都是跟他們分享自己考前衝刺的例子,並說明我的例子是有科學根據的。
「腦科學」與「習慣學」裡都有提到,當我們不斷思考某個概念,等於是在間接理解這個概念背後的學理架構。如果這時又有案例或題目來進行測試的話,不僅會讓背後的學理架構更完整,甚至碰到相似的問題,會立刻找到解方,也就是一連串「理解、測試、重組、再理解、熟悉」的過程。
高中時我也是念社會組。雖然是因為讀不懂物理化學才去念社會組,但對於數學,卻完全不排斥,甚至還喜歡解題。 這也讓我的高中數學始終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但是呢,即便愛解題,高三時面對難到哭八爛的學測模擬考,滿分 15 級分我都在7、8級分遊魂似徘徊,題目在寫啥當下都看不懂(當然經過老師講解後都能夠恍然大悟)。後來,在考前一個多月,我認為我應該是沒有把公式邏輯完全熟稔,於是每天回到宿舍就是打開課本,一題一題地去對照課本訂正,堅持每題做錯或不熟的題目都要從課本中有提到的公式套解出來。
這一方式有沒有效呢?當然有。
由於一邊訂正一邊對照課本公式,等於是間接摸熟高中整套數學體系:邏輯符號、代數、幾何,還有機率。基本上,高中三年都離不開這四個主題。抓住這四個主題邏輯,讓我在面對正式考試時,覺得好像每一題都在課本看過,都是課本的範例。
果然,考出來後,數學12級分,已是當年的前標了。
對了,十幾年前的學測數學沒有分甲、乙,跟自然組考一樣的題目。
拉回到今天,距離學測還有三個禮拜。
如果家中有正在準備學測的考生,不妨告訴他們,趁現在趕快把之前做錯的題目拿來與課本對照,從中找出答案。把基礎架構摸好、練好,再把題目讀懂,基本上學測的題目應該不會太難寫才對。
(順帶一提,上述備考邏輯也可用在其他考科上)
各位考生跟家長加油吧。
65會員
160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