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做的骨肉清爽可見,遇上泥做骨肉後,如何逼人?】

2022/01/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水做的骨肉清爽可見,遇上泥做骨肉後,如何逼人?】
今天會一舉介紹三本書:
本來上禮拜要一一介紹,但後來發現都跟「性別平等議題」相關;分別是:「熟人強暴/家暴」、「性侵/性凌辱」、「派對勞動」。
第一本書要批判的部分,反而是重擊「社會」的自以為是,只是以「誘拐幼女」為引子;後兩本有點讓我意外,並不如我想像中內幕重重,反而在報導中已將大部分重點給點出,書反而不如期望中有更深刻的討論或追蹤。
𝔸 凪良汐 《流浪的月》
"小時候我夢想快點長大,和爸爸一樣的人結婚,過得像媽媽一樣快樂。
那個時候近在身邊的夢想,現在卻遙遠得完全搆不著。
我的視線逃避地移向文住的公寓更上方。夏季的破曉來得早,東方天際升起火焰般的玫瑰色,然而夜晚的領域仍依稀殘留著一勾淡月。
我覺得它就像即將消失的自己。
我目不轉睛地仰望著淡月,就像在等待被砍頭的瞬間。"
我很喜歡這一段,完全帶出這本小說的基調:愛情小說。
#更紗 因為逃家而搭訕朋友口中的「戀童癖」少年--#文,在文家的日子,她好像可以回到從前父母親恩愛的時光。
但這畢竟只是個理想,才9歲的她還是得回歸現實,回到那個因為父親早死母親承受不住而離家尋找自由後而棲身的「地獄」。
身為被誘拐的少女,在工作場所裡也遭受「理所當然」的注視,但這種自以為是的社會關懷,只是濫用同情擅自為她貼上「受害者」標籤,並不關心她身為一個人的需求,以及埋藏於新聞下的事實。
十五年後,她在文開設的酒吧,兩人重逢了。
彼此揣想著是否因為當初的率性而使得對方遭受傷害,在這種想像的溫柔裡,克制不住地靠近-可是男友亮發現了,對更紗使用肢體暴力,向周刊曝光兩人的身分-兩人的戀情有機會修成正果嗎?
或者在這個社會裡,並沒有他們這種關係的容身之處?
常識、規範都不存在的地方,是不是就能讓我們彼此相屬?
然而,更紗並不知道,文懷揣的秘密遠比「戀童癖少年誘拐少女」這樣的「事實」更加沉重--他人的善意總是如此沉重,這些可貴的枷鎖完全不曾拯救過當事人的他們,他們的「罪」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這本書不愧為2020本屋大賞的TOP1,雖然塞了滿滿的「受害模式」,故事仍十分流暢地專注在主角身上,讓社會壓迫藉由次要角色的行動層層逼仄,最終解了迴套,修成正果。
𝔹 追蹤團火花《您已登入N號房 우리가 우리를 우리라고 부를 때》
「火花」是「火」與「煓」兩位大學生組成的調查團,在為了新聞獎尋找專題時,投身於「數位性暴力」的潛伏與調查中,最終揭露了喧騰一時的:「N號房事件」。
"我們不要做會凋零的花,而是希望活成燃燒的火花。
我們希望可以斬斷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把女性視為美麗的花進而他者化,最終只把女性視為「生殖器」。
我們不是花,而是火花!"
在是否真的幫助到受害者與是否會造成二次傷害,讓這本書顯得十分節制--本以為能夠看到「N號房」細節,殊不知在去年的報導裡幾已完全,也許批露給警方後的調查,會更有像我這種讀者期待的「血流成河」。
稍微說明一下「N號房」:由於Telegram的匿名性質被有心人利用,N號房並不是指單一聊天室,這多達八個的群組共約一萬人參與其中。
男性可在裏頭分享任何「非法影像」,女性被隨意點評,有人甚至會將他們的偷拍以及女友影像上傳;而主謀與他的嘍嘍們除了駭進私人帳號,也會「釣魚」那些曾上傳私密照的女生,邀約後進行脅迫指令,暴露或惡意性交均是家常便飯,甚至常常公布女性個資鼓勵聊天室進行騷擾與凌辱。
這些受害的女性,不拘年齡,最小的有八歲;不拘職業,在聊天室的男性為了進入「高層」,為了炒熱聊天室氣氛,不惜將身邊的女性作為獵物,非法拍攝與合成裸照無時無刻不在群內流通。
這些影像成為某些人的「地獄」,同時也是某些人的「金礦」--網路讓影像傳播漫天鋪地且從此永無安寧之日,讓許多受害者即使在曝光後也無法律能給予協助。
這本書更多鋪敘了兩人在追查的心路歷程,這些恐怖且不堪的影像日日夜夜,從乏人問津覺得這不過是「男孩子間的玩笑遊戲」的題材,進展到人人關注報導後促進修法遏制非法影像的散播,堅持下去的動力只是希望能為黑暗裡的受害者點一盞燈。
當然這本書的作者,在韓國成長的他們跟《82年生的金智英》還是有許多相似遭遇:
那些不經意的異性觸碰、男友以愛為名的束縛、職場騷擾的公然為之、在路上被隨意錄拍、身為母親與父親的差異……
這些「日常」其實並不尋常,在社會的主流壓迫下,在追查過程中遭受到的威脅感,在決定為這件事獻身而拋棄原本的生涯規劃--
這本書適合給女孩與男孩,一起讀一起討論,那些習以為常究竟是不是「適當」的?
只要一個女人裸身走進男人群中,在她能全身而退前--這些問題再怎麼討論都不為過。
(第三本靜待明日,晚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ㄓˊ感書店
ㄓˊ感書店
因私人因素離開學校,期許能提供新課綱語文教育的多元資源;在學習當道的現今,不追求華麗行銷的文案,只求穩扎穩打的課程設計。 藉個人書評與接案籌募「ㄓˊ感書店實體化」,希望能藉由實體教室與線上課程,提供體制外的教育活水注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