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吸引作者,以品質替代聳動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閒聊

貓貓在與狂徒兄閒聊的過程中,浮現了一個似乎不錯的點子。貓貓先簡略提一下部分想法:
貓貓稍稍瀏覽一下方格子出現的內容......
以追求流量而言,或許正確性成了一種負累。而貓貓目前還不至於為了一點可有可無的流量,特意迎合主流。畢竟糊弄無知的人,實在沒有成就感。
貓貓反倒想嘗試:
既然存在這麼多欠缺驗證的作者,憑著極為有限的計算或是純然主觀的大肆宣傳想法。或許可以做一個平台,提供一些基礎的推論,讓懶散的作者們引用。
在貓貓的想像中:
懶散的作者們原先在寫作時,試著寫出吸引注意的文章,其中有好多推論經不起推敲。而懶散的讀者們也未必去驗證文章中的正確性,只人云亦云。當能夠讓這些作者願意將其中一些推論,替換成驗證過的內容,或許能讓較嚴謹的觀念夾雜在各式文章中傳出。
貓貓認為:
讓高流量的作者引用,引導一部分讀者過來貓貓這裡,比起貓貓自己負責吸引讀者有效率多了。問題從吸引讀者轉為吸引作者,考慮的稍稍不同。不過比起讓那麼一大群潛在讀者想讀推論,考慮的對象更具體一些。

作法發想

貓貓希望能將《貓家計》作為一個內容足夠嚴謹的工具性專題,用以提供其他作者寫作時引用。使希望專注於文筆、吸引讀者的作者,將部分推論所耗費的心思外包至《貓家計》。

貓貓的期待

貓貓目前的文章著重於設定簡單的模型,來給出一些基礎推論。在基礎推論之後,仍有許多延伸議題可談。
藉由討論主動投資中,最大化期望報酬的作法,配上簡單的風險與報酬模型,來說明眼見的算術平均報酬或許反而有礙於真正獲取的幾何平均報酬。
這篇有一個顯著的用途,用來指出怎麼樣的報酬高得不合理;
另一方面,可以用以介紹風險控制能力為何能給出報酬上限,並推估最佳槓桿。
考慮投入或提領,可以知道資產並非嚴格地指數成長。貓貓曾聽聞存在著本金太少,複利也沒有什麼作用的說法。便試著將投資的重要專注本業合起來,提出定期投入的資產成長效果。同理,也可得到退休階段定期提領的影響。
假使定期購入優質資產(忽略風險),可以適用此方法。
而更進一步考慮風險,則可以將本方法再推廣至更一般情況。
對於試著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 FIRE 族群而言,退休時間是一大重要的考量。貓貓在寫作的當下,在網路上看到有人以目標金額來設定退休時間,也有人強調儲蓄率的重要。貓貓認為儲蓄率(開銷水準)退休時間取捨,是一種衡量生活品質與提早退休時間的好方法。
此計算可以指出,當儲蓄率極低時,每一點額外花費會大幅延後退休;
而在另一個極端,當儲蓄率極高時,多省一點幾乎不能再更提前退休。
此算法簡單的用途可以勸人省一點或不必太摳門;
更進階一些可以衍生設計間歇性儲蓄與提領策略,規劃幾段 Gap Year。
龐式騙局,聽來耳熟能詳。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避免捲入龐式騙局是一件重要的需求。畢竟萬一捲入了,即使主謀被逮捕,錢也多半回不來。然而反過來想,對於主謀而言,設計出龐式騙局有甚麼考量?
對於主謀,掩飾騙局本身缺陷是主要考量;
對於散戶,檢驗騙局本身缺陷是避免騙局的依據。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聽了許多關於現象的說法。然而曾聽聞的一些只歸因於窮人心態說法,讓貓貓感到相當不適。貓貓於是試著假設公平情況下,不論心態,單以個人淨值作為變數,來計算貧富之間的門檻。此時依照利率,可有3類不同的貧窮陷阱。僅有其中一類是,窮的原因是窮本身,至於另外兩類並不真正懲罰窮人。對於個人而言,貧富門檻可以作為財務規劃的一條警界線;對於社會而言,觀察利率可以探討貧富結構。
針對台灣常見的股息偏好,只論稅對於股息的影響,試算出個人適用稅率所造成的成本。對於反對股息的作者,可以用成本角度支持論點。對於支持股息的作者,可以藉由不同稅率下的成本,來說參與或避免除權息的取捨考量。
貓貓本身並不打算就股息好壞作爭辯,畢竟發股息的決定權不在貓貓手上。只是單純提供作法用以個人化的計算還原股價。
這一篇截至目前為止,是《貓家計》瀏覽量最高的一篇。以比較玄幻的說法,是如何從虛空中提取出獲利。而實際上,重點在於槓桿損耗的反面。既然調整槓桿可以帶來額外損耗,而在另一方面可以帶來額外獲利。
本篇用到的數學只需國中程度,或許也是擴大受眾的一項原因。
這一篇雖說標題很保守,而論起內容,貓貓自認有著超越《無中生有或是槓桿損耗,指數與槓桿》的潛力。這篇在財務自由的基礎上,追加探討幾個階段。像是最差、最常見的是越花錢,越朝向破產;而最理想卻罕見的階段,則是多花錢,反而使資產加速增長
本篇用到的數學大約需要大二程度,受眾顯著較少,需要二次包裝。
這篇就很歡迎能將概念說得通俗的作者,將想法翻譯給各類受眾。
對於再平衡控制風險的概念,或許有時仍會有想賺更多的念頭,使得投資者捨不得賣出高歷史報酬的部分來購買低歷史報酬的資產。暫且不看風險,若不去再平衡,顯然高報酬部分的占比會逐漸提高。若是對於再平衡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允許一些偏離很是令人心動。那麼折衷情況下,给定有限紀律,怎麼描述實際情形?
承續《有限紀律,當再平衡不完全時會如何?》的觀念,只是將考慮的情況改為隨年紀調整資產配置,例如年輕時與退休時有著不同的股債比。那麼將退休時的股債比作為目標,允許年輕時採用其他配置,只要求隨時間逐漸趨近目標。此時可以不拘泥於幾歲該有幾%的債券,只需決定紀律參數。
此方法同樣可用於開槓桿的情況,無論是嚴格控制槓桿率,或是逐步降槓桿皆可以採用相似作法推論。
這篇比起投資方法,更貼近於考慮心理因素。此時所謂心理因素是在不同語境下,對於風險一詞的不同見解,會推論出幾乎對立的結論。貓貓認為這篇的潛力在於,試著刻劃伴侶、親子間的財務衝突時,可以提供簡易的認知模型,用以建構衝突情境,並探討可能解法
在回顧先前的文章後,貓貓希望文章能吸引一些對品質有著高要求,同時擅長說出好故事的作者。或許可以來《貓家計》取材,來省下費時推論去對抗大量低品質文章的心思。
同時,貓貓也歡迎對文章品質有自信的作者,推薦文章給貓貓。貓貓可以在寫作時引用你的說法。
最後,放張圖來變出封面。本身沒什麼言外之意。
來點作者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66內容數
貓貓原先想著做個筆記,把讀到的文章、影片整理出心得所以取名貓筆記。 不過既然目前見到許多投資文章可以讀,那麼就決定從茶米油鹽開始,改名貓家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