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羊的流放人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十五) 水至清則無魚?
如果,有位業務報告某客戶願買的價格遠低於一般的行情,在老闆大怒之後,該業務與客戶再度協商後,竟成功的讓客戶願意付較高的價格,如果您是老闆,會是甚麼想法?
記得曾經有位資深前輩,被公司派去海外負責關廠,到當地的部份工作是要將剩餘資產變賣。當時他折騰了好久才得以整包拍賣出售。總部對拍賣價格不滿意,要他再找別的賣家或是想法子提高賣價。但過段時間,結果仍是一樣。
私下問過前輩,前輩說這是他窮盡一切努力後的結果陳報,如果因為總部一句話他就改變,要不意味他之前思慮不周,工作未盡力。嚴重點更可能被認為是有意欺瞞,打壞自己的信用。所以通常他都是堅持原案,總部不同意,可以另派人處理。
最先提到的那位業務在老闆震怒後竟可以賣個好價格,想必在老闆心中已上演無數個小劇場。果然,老闆不同意第二次的價格,要業務再去處理。該業務騎虎難下,也許之前是賣臉面求爺告奶的才換來,怎能再用一次?如果可以不斷漲價,老闆合理的懷疑就是業務把收的回扣吐出來而已。所以老闆更用力地逼迫著業務,讓業務自現原形。或是能力不夠,或是品格不好。
老闆並沒有展開調查或是調動處分這名業務。相同場景搬到宮廷劇的話,皇上身邊的太監大概會問:「皇上既然知道了,為什麼不懲罰他呢」?皇上說:「水至清則無魚,我已經敲打他了,況且這筆交易還是需要他完成,希望他日後好自為之」。回到現實,除非有人舉報,收受回扣的事本就不易調查,雇主能做的大概是職務調整,再也不信任此人。
但是,為了自證清白就打死不改,一定是最好的結果嗎?或許外在環境發生了變化,如因為疫情再加上班竟引起電腦產品熱銷,航運滿艙,有改變的契機卻漠視之,是否容易形成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文化?而對員工心存懷疑卻不查明澄清,給予適當的處置,不會讓員工離心離德嗎?
管理,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會員
71內容數
在北新橋到福和橋間的河濱步道,常常可以見到老老少少運動人群。夏天此處日曬不到,更是許多跑團假日訓練的地方。也是我們這群女子相約晨跑的地方。跑著跑著跑出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