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的作者,從明星編劇轉讀醫學院,出來開業當新手心理師,她那時已35歲,有8歲兒子。因為交往兩年的男友無預警分手,個案又棘手,所以她同時也找了另一位心理師為自己諮商。
事後她獲得靈感,覺得該把一切記錄下來,於是雙重對照的故事環繞著主題:『無論是誰,即使是心理師,都該找人聊聊,因為我們都是在與他人的連結中才能成長』。
作者也寫出自己/心理師的內心世界,是怎麼想的,充滿情緒的,真實的掙扎。
書中有四位主要個案,各有不同議題(悲傷憤怒、死亡、親密議題),作者也展現出晤談的各種變化與彈性。
嗯,我算是資深心理師吧(工作20年以上),資歷與閱讀心得有點關連,我直接講重點好了:
#非常適合心理系所學生、新手心理師看
心理師必須以自身為工具,與個案連結,但書本通常沒有教,必須靠經驗與反思經年累月,最後才能自在地運用。作者誠實描述自己的心境,新手都是在擔憂中走過來的,讀了讓人不孤單。書裡同時也提很多理論概述,適合學習知識。
#翻譯很LOCAL
讀起來像是林謅罵在內心獨白說話,我覺得蠻順的,有許多配合本地文化的詞,像有一段「督導的意思是:不要跟個案說幹話」。其他還有:機車、白目、老娘、幹...等,很特別。
#蠻多睿智與真實的語錄
(1)你們一起在諮商室裡營造的氣場:沒有與病人共處於同一個物理空間,就感受不到這無言以喻的線索面向。
這句形容的好,我也是這樣想,要進入諮商關係,我是不接視訊及其他非面對面形式的,那只能諮詢-資訊交流,而沒有關係。
(2)人最不想面對的事,往往就是他們最需要面對的事。
(3)我們要怎麼改變?在與他人的關係裡改變。
(4)也許我們在真正放下之前,都需要懷疑、批判和質問。心理師的主要任務是回應當下。
(5)她之所以會變得像現在這樣,部分原因是不是她承擔了兩個人的哀傷?
#缺點:不是工具書,算是心理師的故事書
我認真看了1/3後,開始無法專心,興趣缺缺,於是剩下的開始速讀,這書花3小時看完。
後來發現主要是我資深,作者的心路歷程,對我而言1/3後太過於瑣碎。直白點就是太囉唆,內心戲的細節太無邊無際。變得像是看故事,而不是工具上的反思了,途中又插入各家諮商理論,感覺就會有點亂。
書腰寫著「即將改編為影集」我大概就明白了,章節的鋪陳與節奏,就是影集的劇本概念,作者之前參與過「六人行」影集編劇,如果有看過的,感覺大概就是那樣,我後面的速讀就類似快轉(本書共462頁)。
新手看倒是很建議的,全方面的概括認識這個行業真正的內心歷程。
若已經工作五年以上,我建議加看國內呂嘉惠心理師所寫的《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書寫類型一模一樣,但比較輕薄、有焦點。
結論:是好書
要引人入勝、清楚說明的心理專業書很少,這本書我還是推薦。
但建議當故事書來看會比較順一點,想想自己的人生(理論倒是以「人生語錄」的方式來理解即可)。
最後一點有趣的是,書中心理師談到,如何讓心理診所生意增加,會建議「第一次晤談」「若不滿意就免費」,藉此推動個案在零成本下來嘗試。
我應該做不到吧哈哈,「初談」通常是我最用力的時刻,知道我談個案概念化就能想像了,我不會只做收集資料、彙整主題、下次再開始的作法,所以初談我反而應該收最貴才對,之後連續談才是優惠。
我們都該找人聊聊,真的!
因為人類從不能單獨存在,在關係連結裡才有成長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2會員
165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