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嬰兒轉運站 Broker

2022/07/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確診後到康復這段期間,體力明顯下滑,也沒辦法專注在各種藝文作品上,我無法從這陣子讀過的書與看過的影劇上提出我的新看法,在寫作這部分突然感到很喪志。決定再次動筆的契機是看完這部《嬰兒轉運站》,感謝 IU 的粉絲舉辦了包場,我在看這部電影時,因為粉絲這個身分產生了更豐沛的情感。看完後回望領到的手幅,寫著「이제, 우리랑 같이 행복해지자 (現在,和我們一起幸福吧)」,就有了無論如何都要寫出來的想法。
《嬰兒轉運站》是一部2022年上映的韓國劇情片,韓文 브로커 是一句外來語,即英文的 Broker,原意為仲介、掮客。在這部片中,掮客的角色是嬰兒人口販子。負債累累的相鉉聯合在教會工作的東秀,在某個大雨磅礡的夜晚將原本該由釜山教會接手的孤兒偷偷帶走。看著只留下「我會來接你」的字條,兩人諷刺得出又是個被遺棄的孩子的結論,準備將嬰兒羽星賣掉。沒曾想母親素英在隔天前去尋找羽星,在複雜的情緒下,素英搭上與相鉉、東秀的貨車,加入了尋找合適父母的旅程。旅程中幾人漸漸卸下心牆,下意識的為彼此傾注自己所有,並透過一次次選擇,扭轉了原本的人生。
-墮胎 v.s 棄養
《嬰兒轉運站》上映這段時間,恰巧美國 Roe v. Wade 墮胎案正熱議中。在這個資訊快速傳遞的年代,全世界 Pro-Life (支持生命權) 與 Pro-Choice (支持選擇權) 兩派人士進行了激烈的抗辯。美國最高法院最終推翻了 Roe v. Wade,相關配套措施最近也循序漸進地進行。我個人是擁護 Pro-Choice 的,所以得知結果後感到相當惋惜。然而透過《嬰兒轉運站》,我看到了更多,雖然我的立場仍不改變,但透過另一種視角,學會了用更深層的想法去解讀整個議題。
電影中令我最有感觸的一段話,是刑警秀珍與母親素英在天台的激烈爭辯。秀珍無法理解如果最終你必須拋棄孩子,又為什麼要將他生下?素英則反問秀珍:「在出生前就把他殺死,罪會比較輕嗎?」。正是這段對白,令我察覺不該將這個議題單視為生命權與選擇權的對立,應該更深入從母親、嬰兒、家庭與社會結構等多方面進行討論。或許《嬰兒轉運站》詮釋手法較為感性,你我所處的真實世界其實更冷血。每個母親在做生與不生這個決定時,可能有盲點,可能有牽掛,但無論哪種選擇,對母親們而言都殘酷到無可比擬。
從一開始在教會門前遇見素英時,秀珍就忍不住對她貼上了不負責任的標籤。隨著一路尾隨監聽,她發現了素英有意無意透露出的過去,深刻了解到她的愛意與種種不得已。素英在這趟旅途中,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無法與羽星分離,她不敢多照顧羽星,哪怕是多一句話都會加深難以割捨的感情。東秀則在整個過程中,從原本怨懟自己被拋棄的人生,到後來能看著素英進而理解親生母親。無論是生前墮胎或者生後棄養,除非親身經驗,旁人永遠無法理解這種關乎生死的抉擇有多困難。與這些疲憊不相上下的便是外界壓力,大眾匆忙的為這些故事編寫結局、提出感想,卻甚少人願意去聆聽過程,進而去幫助那些不知所措的母親們。如同素英在車上說到:「假如我能更早一點遇見你們,我或許就不會拋棄羽星了。」
-那些被拋棄的人們
電影主脈絡圍繞著棄嬰,但從相鉉、東秀,以及其他小人物身上,導演也呈現了社會忽視的底層艱辛。被這個社會遺棄的人不只是嬰孩,經濟相對弱勢的人亦如此。我非常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呈現手法,故事中沒有特別著重在任何角色,旅途中每個角色的故事被平均分配,卻能充分感覺其立體性與飽滿度。也因為每個小故事拼湊得宜,觀眾從中體會到了更多完整的故事。
這台貨車上,每個人都是被拋棄的。東秀與海進是孤兒、素英離家出走後成為性買賣工作者,而債務累累的相鉉,令妻子與他斷絕關係。相鉉與女兒對話那場戲,意外成為我整部唯一熱淚盈眶的部分。或許是宋康昊演技太好了吧?我從他眉宇間、他的哽咽,以及他黯然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滿滿落寞。以現實層面來說,相鉉這個角色因賭債受到妻女冷落無非是咎由自取,然而他卻不是一個絕對的惡角。從接觸到羽星那一霎那,他成為顧慮最周到的一位。最初心態是把羽星照顧好才能賣得好價,漸漸的他對羽星以及車上這「一家人」產生感情,最後犧牲了他的人生以成全羽星幸福。
刑警秀珍跟蹤這「一家人」途中,一開始僅以大眾眼光看待這幾人,對他們充滿不解。秀珍設計圈套,只想引誘他們入甕,想盡快抓住他們的心比誰都急。隨著監聽內容越來越多,後輩一句疑問:「我們好像成為更希望羽星被賣掉的人了?」令秀珍啞然失笑。究竟哪一種方式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我們自以為的模式,會不會才是毒藥?在不知故事脈絡以前,我們的角色又何嘗不像秀珍?這個社會需要前進,我們當然無法駐足於任何一人的故事良久,也不能保證最終作法勝過其他可能性。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彩色的,無非絕對的黑白與善惡。那些被拋棄的人們看來如此黯淡,他們對羽星的愛卻誰都無法超越。他們看向羽星的眼神如此耀眼,卻甚少人能看見。假如往後遇到了那些被拋棄的人們,我想這個社會會需要更多耐心去傾聽,將他們內心彩色那部分聽出來。如同秀珍最終因此卸下心防,用自己可以做到的方法照顧羽星。
-1+1>2的魔法
相鉉一行人並非一開始就如此和諧,因為對彼此不了解,東秀與素英間尤其有非常多火花。東秀身為被拋棄的那方,曾經期待父母會回來找他,卻不想期待總是落空。他雖然做著人口販賣,卻感到五味雜陳。他向素英發火,其實更是對自己的背景憤怒。素英在尚未理解這種心態前,以為東秀是高傲的,因此爆發了相當多的不滿。隔天兩人和解後,素英表示自己想要一把雨傘,卻又感傷自己即使有雨傘也無法保護羽星。東秀則表示,只要是夠兩個人撐得就好。
我認為這裡的雨傘既有隱喻也有雙關。隱喻著一種能避雨的保護罩,讓素英與未來的羽星能免於世俗責罵與排擠。嬰兒羽星的名字以韓文寫作우성,雨傘的韓文則是 우산。我想此處東秀想表示,孩子只要與母親在一起,兩人就可以什麼都不怕了。兩人撐起的雨傘絕對比一個人踽踽獨行更有力量。或許生活會變得相當艱辛,但兩人一起沒什麼克服不了的難關。物資缺乏,心靈富足,對年幼的羽星而言,沒什麼比母親更重要的。這也許就是「孤兒過來人」東秀這一生想填補的空洞吧?雖然自己也好好長大成人了,多次試圖逃出育幼院的原因沒有別的,便是日子過得再苦,他都只想要與父母同在的心情。
-缺席的角色呢?
故事中秀珍與素英大吵那段有句話被悄悄帶過,雖然只有這麼一句話,卻也引出了這個議題的本質。我已忘記確切原句了,「為什麼不責怪孩子父親呢?」大概是這麼一句話,正是社會大眾總是忽略的一環。全世界的嬰幼兒議題,我們總會往母親身上聚焦,卻很少人想到父親這個角色。生養一個孩子絕不是母親一人的責任與義務,社會卻總是對父親二字想都不想。「他」不知不覺缺席了,彷彿一切與「他」無關,但其實一切不也因「他」而起嗎?
我看過聽過許多友人的例子,成為妻子、母親、媳婦後要背負的責任遠比想像中大許多。雖然時代在進步,有越來越多家庭讓男性參與其中,他們應該將工作與家庭比例分配得當,就像傳統要求女性需要自然而然做到一樣。然而我仍耳聞許多受傳統壓迫的女性,無論是家務分配、孩子教育、金錢管理,甚至是孝養父母,都有非常多令人不解的案例。偶爾聽著聽著總會有種「我真的活在2022年嗎」的錯覺。顯然我們在性平這件事上,仍有待加強。個人認為家庭關係中的性別平等,並不是指要求某一性別要多做或少做一點,而是要求男性女性應該做的一樣多。這是一種對雙方的尊重,父愛並不需要刻意被隱藏,母愛也不需要被無限放大,兩者都不該成為默默無聲的角色。
花了點時間振作,總算重新開始寫了。感謝《嬰兒轉運站》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動,因為觸動了心裡某些部分,讓原本雜亂無章的感性可以重整。也恭喜是枝裕和導演通過此片獲得天主教人道精神獎,以及宋康昊奪下第75屆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
「唯有被閱讀過,一本書才能活起來。」這句話出自紀優.穆索的小說紙女孩 書是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導師或摯友 但願我能將這些生命過客帶給我的感動化作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