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給戀人們的城市時空元素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牽起另一個人的手,整個空間的意義就會改變。而時間,也頓時截然不同。
(攝影:楊海哲/圖片來源:書籍內頁,典藏藝術出版提供)

小時候住過的社區

和親近的人一起回到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成年後,我們所看見的彼此,都是經歷過成長之痛、已然成熟的模樣,而無法認識彼此相遇之前曾有的過去。但,只要看一看彼此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就有助於理解對方的過去。雕刻家創作銅像的時候,必須先做出模具,再將銅水灌入成型。假使我們沒機會看見最後的成品,但只要看過銅像的模具,就能大概想像出成品的樣子。同樣地,一個人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就是形塑出「他」這個人的模具。去看一看某人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可以想像他當時有過什麼樣的生活,而進一步認識他的過去。那個空間,會像恐龍留下的化石一樣,讓你更了解對方走過的路。
自己一個人回去看一看小時候曾經住過的地方,也很有意義。雖然那個空間是不變的,你的體會卻不同了。因為,你已經長大了。人都是用「身體」來體驗空間的。將長大後的自己放回小時候曾經住過的地方,就像小時候拿去年的衣服來穿,好看看自己長大了多少。而即便體格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只要心境變得更寬廣了,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細究這其中的變化,可以更清楚地認知自己正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所以,找個時間回去看一看自己小時候住過的地方或有過初吻的地方吧。帶著不一樣的「身」和「心」前去,你會看見一個不一樣的空間。同時,你也會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攝影:楊海哲/圖片來源:書籍內頁,典藏藝術出版提供)

有階梯的地方

談到城市裡適合約會的場所,就不能不提「階梯」。有階梯的地方,人們可以好好地累積情感和關係,沒有車輛會來打擾,可以自在隨心地漫步。我的建築事務所位於論峴洞,前方的巷子,以及經理團路後段的巷子,都是和階梯相鄰的道路。如果要租小套房,可以盡量找坐落於這種巷子上的物件。因為,巷子上不會有太多車輛來往,十分安靜,甚至可以發揮如同庭院的作用。
階梯的一級,通常是28公分深、18公分高。由於空間被切分的如此微妙,在階梯上,人與人的關係會產生很細微的變化。例如,兩人一起步上階梯時,自然會配合彼此的步調;一對男女搭乘電扶梯時如何站立,會間接透露出兩人有多麼親密,例如:站在同一階,比站在不同階來得更親密,而站在不同階、又同時抱著彼此,其親密程度則無需旁人言說。因為,兩人站在不同高度的階梯上互相擁抱時,碰觸到彼此的身體部位和在平地上時是不一樣的,感受也會很不一樣。所以,有時候,階梯也會變成有點具備性意味的場所,例如電影《愛你九週半》的男女主角就有一場在後巷階梯上的著名愛情戲。階梯不僅可以是隱含權力意味的空間,也可以是促成微妙互動關係的空間,更可以是具有性意味的空間。
(攝影:楊海哲/圖片來源:書籍內頁,典藏藝術出版提供)

電線桿與路燈

如果可以,盡量選在路燈下和戀人接吻吧!以前網路上曾經流傳所謂「最美自拍角度」,有一張照片是男子俯視著下方,右上方投射著隱隱的光源,讓男子看起來很有型;另一張照片則示範了失敗的案例,男子打開冰箱門,俯視著冰箱裡的海苔飯捲,臉上則投射著冰箱燈的光源,讓男子看起來平凡無奇。可見,同一人被投射不同的光源,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這一點,任何自拍過的人都很清楚。
電線桿和路燈是絕佳的組合。建築上,「柱」是一種很奇妙的元素。假設有一片空地,也許繼續保持空蕩蕩會是很好的選擇,但若是立起一根柱子,那片空地彷彿就會變成自己所有。同樣地,同樣都是巷子,但只要某一條巷子多了一根電線桿,它的周圍就會自成一個領域。狗狗習慣在電線桿旁撒尿以標示領域,也是基於這個道理。「柱」所能造就出的空間領域性,無論是人、還是狗,都可以明顯感受到,因為那都出於動物的本能。而夜幕降臨後,電線桿上若有路燈亮起來,則更添效果。路燈將有如聚光燈般,使電線桿下的空間變得更特別。家裡若有用不到的椅子,不妨拿去放在住家附近的路燈下,讓自己可以在那個特別的空間裡稍作休息。假如放兩張椅子,氛圍更是格外不同,坐在那裡對話,彷彿能夠毫不受外界干擾。倘若換成長椅,則是另一種氛圍,讓坐在上面的兩人,彼此之間彷彿沒了界線。情侶一起去看電影的時候,經常將兩人之間的座椅扶手收起來,把單人椅變成長椅,因為長椅會讓兩人之間的關係更靠近。而長椅是否有椅背,又會創造出不同特性的空間;沒有椅背的長椅,通常人們只會坐一陣子、很快就會離開;但有椅背的長椅,人們可以靠在上面,從容悠哉地坐著。所以,想要好好享受兩人世界的話,最好是坐在有椅背的長椅上。而旁邊若是有盆景綠意,更是再好不過。
我們應該不斷將身邊的空間彩繪成有意義的空間。而用來為空間增添色彩的那枝畫筆,可以是電線桿那類柱子,可以是路燈,也可以是不同型態的椅子。最重要的是,這些改變是你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攝影:楊海哲/圖片來源:書籍內頁,典藏藝術出版提供)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8.12暖心上市
我們所在的城市,也像是解體的玩具堆。
雖然充斥著失去用途、廢棄的空間和如同廢棄物的建築,
但其中也存在著能產生新意義的空間。

書籍簡介

我們有自己聆聽的歌曲Playlist,然而,我們卻沒有一個關於「空間」的清單——憂鬱或需要充電的時候可以去哪裡?需要思考或想獨處的時候可以去哪裡?可以讓我感到幸福快樂的空間有哪些?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是不容易的。有哪些空間造就了你?有哪些空間是現在的你很需要的?你所生活過的社區、巷弄和房子,即便早已物是人非,其中也一定存在著只有你看得見的光芒。如果有了這樣的「空間清單」,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更大的慰藉,且人生變得更加閃耀。旅行,並不是非得出國才能達成;在每天生活的城市裡,你也可以「發明」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賦予新的意義,定位自己的座標,甚至創造回憶。
如同作者俞炫準建築師在書中所言:「這本書所提到的各種空間,是造就我的空間,以及我所喜歡的空間。那些空間,是我的人生中偶爾閃現的一些微弱的星光。而我寫這本書,就是在試著將那些互相都隔著一段距離的微弱星光連結起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星座座標。」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

作者簡介

俞炫準
韓國弘益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俞炫準建築師事務所(Hyunjoon Yoo Architects)代表人,亦為美國建築師。曾於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韓國延世大學研讀建築,以優異成績自哈佛畢業後,於國際著名建築師理查・麥爾事務所精進實務。2010年曾擔任麻省理工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員與客座教授。獲得2017年芝加哥Athenaeum建築獎、德國Design Award、亞洲建築家協會建築獎、亞洲Cityscape Award、首爾市建築獎、2013年度最佳七大建築、2013年金壽根Preview Award建築獎、美國CNN電視台15 Seoul’s Architectural Wonders、2010年大韓民國空間文化大獎總統獎、2009年新銳建築師獎等30多個國內外建築獎項。
曾參與2010年韓國現代建築作家17人亞洲展上海展、2011年韓國現代建築作家16人亞洲展橫濱展、2015年墨爾本大學邀請韓國現代建築作家展。曾擔任青瓦台建築翻新顧問、大韓民國建築大展評審、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副理事長等要職。旅美時期的建築作品有「165 Charles Street Apartments, New York」等,2005年返國後的主要建築作品有「韓國青雲大學圖書館」、「主題動物園ZooZoo」、「江北三星醫院綜合診療中心」、「古里核電廠新大樓」、「Floating House」、「MUG Hakdong別墅」、「雙達里住宅」、「青年就業中心/社會企業開發中心」等。
致力於向大眾傳播通俗易懂的建築學知識。參與過韓國電視節目,並撰寫《朝鮮日報》、《中央Sunday》、《每日經濟》專欄。於弘益大學開設的通識課程「現代建築的流變」,獲韓國政府KMOOC計畫選定製作為線上課程,並譯成多國語言、開放給全世界使用。著作也廣受好評,已出版中文書籍有《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移居地的標準》《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

城市觀察家

加入發現你的城市生活與空間記憶】Facebook社團
分享你對城市的觀察或故事、照片、文章,或各式各樣愛上城市的好點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