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還有感動—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與《文學一甲子》讀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位於彰化溪州的純園
今(2022)年八月說是「吳晟月」也不為過:聯合文學出版社推出《文學一甲子1:吳晟的詩情詩緣》《文學一甲子2:吳晟的文學情誼》套書、《印刻文學》雜誌八月號選擇吳晟作為封面人物、目宿媒體製作發行的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也即將在院線上映。這些作品的出現,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方式重新認識這位被媒體稱為「國民詩人」的吳晟。
 
▍紀錄片《他還年輕》的特出之處
8月23日的特映會,感謝允元老師邀請
今年7月應宇翔之邀,和幾位朋友前往彰化溪州的純園勞動數日。期間,有幸由吳晟老師導覽其極為豐富的藏書區(紀錄片《他還年輕》中僅拍攝到藏書的一小部分),對老師的閱讀量與探索國內外文學脈動的企圖深感震撼。雖然自己在2021年台北詩歌節閉幕時已觀賞過《他還年輕》,但在時隔近一年、拜訪老師後再度觀賞,發現片中確實捕捉了許多細節與神韻,一位「作家」的形象在純粹的影像紀錄中顯得突出。
導演林靖傑在特映會的映後分享說,這部紀錄片在「片名」的取名有過諸多考慮:取作「泥土」觀眾可能會興趣缺缺,取為「負荷」又似乎太理所當然,經過討論後便定名「他還年輕」。吳晟同名詩作〈他還年輕〉的「他」原先指的是「台灣」這塊土地,而紀錄片將「他」轉化為「詩人吳晟」。無論是因為北農事件的心緒波動,或者是對於自然環境的熱忱參與,都可以從片中明顯地看出吳晟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地符合「他還年輕」這個標題。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2020年6月13日由王柄富賞析吳晟詩作〈他還年輕〉
他還年輕
雖然在深邃的海洋底下
岩石的湧動已經好幾億年了
高溫、擠壓、崩裂、沉積
每一次變動,都是艱苦的淬煉
讓沙泥變質成為最堅貞的母岩
不同於目宿媒體過往「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作家紀錄片,《他還年輕》除了片頭向陽老師在「臺灣文學牛津獎」的發言,中間沒有穿插任何學者的評論,也沒有過多的文本分析。整部紀錄片單以吳晟的日常生活為基底,讓觀眾透過這些最純粹的第一手影像,窺探這位台灣詩人最真實的一面。
雖然有「北農事件」、「尋訪濁水溪」、「出國探訪」等幾個重要事件,但片中的「章節」僅以年分與季節訂名,不選擇以小標的形式做出價值判斷;配合大量自然景象的鏡頭語言,整部紀錄片的節奏顯得舒緩而放鬆。可以這麼說,串聯《他還年輕》整部片的不是刻意設計的情節,而是吳晟真真實實的生命經驗。無論是對家人的愛與不忍、對文學的獨有觀點,或者是對自然環境的理想與熱忱,吳晟的各種面向在導演紮紮實實的長期「蹲點」中,建立了生動的形象。
 
▍吳晟《文學一甲子》的人際網絡
若仔細觀察紀錄片《他還年輕》,片中有個鏡頭拍攝到一張便條紙,上頭寫著吳晟規劃作品的出版進度;其中預計2019年出版的《文學一甲子》因為北農事件,遲至近日才出版,整整晚了三年。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其他絕大多數的台灣詩人,吳晟從未加入任何詩社,甚至沒有參與任何的文學社群運作。如此純粹的寫作生活在當代台灣的文學場域中,無疑是極其特殊的。
《文學一甲子》套書包含兩冊,第一冊分為五卷:「文學起步」是吳晟對人生與寫作路程最真誠的自剖,「一首詩一個故事」和「詩與歌的故事」以詩為基點延展出無限的人情味,「詩集因緣」與「文學獎」則記載了吳晟參與文學獎與詩集出版的背景。第二冊分為四卷:「文學情誼」可以看到吳晟與其他作家之間的相處與閱讀,「未完成的編輯夢」展露了吳晟編輯工作的點滴,「詩與我之間」和「追念」則記錄了文學場域中極其珍貴的種種感懷。對於想要認識吳晟寫作觀的讀者而言,這兩本書有著莫大的幫助。
在《他還年輕》中與吳晟互動的作家與翻譯家,都可以在《文學一甲子》中看到吳晟更為詳細的文章自述:〈未完成的編輯夢──記瘂弦老師〉寫大力提拔吳晟的瘂弦、〈衝擊──悼念保羅.安格爾〉寫邀請吳晟赴美參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IWP)的聶華苓夫婦等。除了前輩作家,書中也收錄了吳晟與許多年輕文學朋友的情誼。
「讀詩還有感動,就代表還有生命的熱情。」吳晟在紀錄片《他還年輕》裡這麼說道。我想,這正表現出了「詩」在吳晟心目中,是多麼重要的志業。《文學一甲子》套書目前已上市,紀錄片《他還年輕》也將於9月2日於院線上映,歡迎喜歡文學的朋友關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2會員
100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