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狂潮下的音樂產業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變與不變?變!

這些年來,四季親眼見證mp3的快速興起,更見過追求黑膠載體的各式文青人的堅持,雖然數位的聲音當時還不算好,但用過的人都知道,真的很方便,只是聲音還是不好。
雖然mp3也被檢討聲音取樣失真,但數位的好處是容量小便於攜帶,加上不要求音質的人能勉強接受,所以一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愛用者使用mp3聆聽。
其實,就連電台所播出的音樂檔案,美其名是無損格式的wav,但也只能算是披著wav外衣的mp3程度而已。
近年來隨身裝置容量都是百G計算,甚至可以添加記憶卡以擴充至T的等級,因此隨著隨身載具容量越來越大,可見的能存放的音樂數量也愈多,保守估計都可以萬首起跳。但常聽的又有多少呢?
隨科技進步,音樂取得的方式也跟著進步,四季也從聽CD多年,直到今年初開始訂閱聆聽數位串流雙軌並行。
猶記得數位mp3興起時,所有人都在瘋狂下載,那時以擁有mp3音樂檔案為榮,似乎沒聽過mp3好像就落伍了一般。只是,這樣的下載殊不知已經是違法行為。
曾幾何時的違法盜版mp3,直到如今的合法化、各家數位串流音樂爭鳴現況,業者無不推出更為划算的聆聽方式,藉以吸引使用者的耳朵與眼球的關注,但音樂出版商(也就是唱片公司)會有甚麼損失嗎?
基本上並沒有損失,反而更容易獲取利潤,甚至因為不需要壓制CD,也讓製作成本跟著降低,所有的美好又回歸到音樂藝術發行者。

使用者呢?

忠實的使用者本來就會花預算購買音樂收藏,如今只是換個方式,並透過各種訂閱制、會員制、年費制等等,讓忠實使用者持續透過隨身裝置,將百萬甚至千萬首音樂帶著走。
最終,喜歡儀式感的使用者將會凋零,取而代之的是天然的網路世代,他們是天生的網路族群,一開始所接觸到音樂肯定是透過APP收聽,而他們的網路社交活動盛況也肯定將比我們這一代還要頻繁,甚至,我預期他們將會透過虛擬實境、虛擬幣、NFT等虛擬代幣之名詞或實際操作層面,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繼續過著虛擬V.S.現實的人生。

音樂產業會衰亡嗎?不會!

走到網路世界之後,都是透過點擊次數收取費用,幾乎不會被盜版的音樂出版商,開始透過網路行銷、宣傳,也不需再花大筆經費買雜誌、電視廣告,只需要在與各大音樂串流商簽約時約定各種宣傳但書,之後持續躺賺
只是這樣的狀況將會造成"大者恆大"的局面,一些小廠、小眾的唱片公司,就很容易被忽略,不過在這內容當道的網路世界裡,只要有夠好的口碑、並善於利用社群媒體進行曝光,就算是小蝦米也能贏過大鯨魚的。
難怪許多音樂家或者藝人,都早已開始自行錄製音樂做發行,並透過網路端的快速傳送,完全不需太浮濫的宣傳預算,可預期的,未來虛擬將會打敗實體,再堂而皇之的讓串流音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部分。

這個過程不用多久,只需再滾個五年。

然後,或許我不會失業,只是持續透過網路分享我所喜歡的音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四季,一位喜歡做菜給家人享用的一介煮夫,靠聲音就能接案配音的穩重男聲,卻在料理中誤打誤撞領悟出人生的另番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