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圖鑑》 v.s《台北女子圖鑑》1-4集|如果是原創劇就ok,改編還是算了吧。

2022/10/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本不想看《台北女子圖鑑》,但最近實在太火,不小心點了進去。看著看著充滿了疑惑,接著就像著了魔一樣複習了《東京女子圖鑑》。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看《東京女子圖鑑》,覺得這戲充滿了銅臭味、三觀不正,到底好看在哪?如今重看,卻看得津津有味。或許這幾年,我從非黑即白的好惡,變成能容納更多的不完美與真實,也算有了一點點的成長吧?

東京女子圖鑑

東京女子圖鑑
劇情簡介
主角綾是一個貪心的女人,總想成為「讓人羨慕的女人」。為此,她從家鄉秋田到東京,努力達到「讓人羨慕的女人」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野心,她工作從不偷懶,隨著生活圈從三軒茶屋、惠比壽、銀座,住處從平民區換成高級區,職稱從職員、經理、到名牌總監,可以明顯看到她努力工作得到的回報。
與工作相比,擇偶是另一套標準。依照社會觀感,女性有美滿的歸宿,才算是個好女人。對比工作收入,綾也希望擁有上流階級的婚姻。所以,對象也是越換越有錢。但男人的消失,讓綾發現男人雖然帶她享受奢華生活,但關係僅僅限於交往。他們選擇的妻子,是沒有愛情基礎、沒有自我夢想,但有著東京本地出身、身家豐厚的女人,而非鄉下出身、努力工作的綾。綾才開始體認到,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沒有用。
為達到結婚生子的短期目標,她降低標準,屈就了能結婚的對象。但男人要的仍是傳統的家庭主婦,觀念的落差導致了分居、離婚的結果。這年,她40歲。停在不上不下的階段,上層階級的男人看不上她,她也沒錢包養年輕的小白臉。最後,她選擇買房,與認識已久的男性友人同居過日子。
在資本主義、階級文化、性別壓力下的生存之道
東京女子圖鑑,揭露了人們在資本主義下無止盡追逐的現象,也探討了階級文化及性別歧視。綾努力工作,但跨不過的門檻是她的出身背景。綾身為女人,跨不過的門檻是她的生育年齡。卡在資本主義、階級文化、性別壓力下的她,進退兩難,最後背離期待,選擇另一條路。
證明綾實現夢想的,是在她登上雜誌「讓人羨慕的女人」專欄之後。諷刺的是,實現夢想的她,沒有當初預期的幸福,而是空虛與寂寞。如果只熱衷追逐資本主義的物質生活,終究會讓心靈貧瘠。但生活其中的我們,手邊的選項並不多。
綾在失落的時候,也會想起跟初戀男友的小確幸,但重來一次,我相信她還是會做出分手的選擇。性格決定命運,綾的性格一開始就注定了她的結局。或有人認為綾過於貪心,但有野心的男人不會被討厭,那有野心的女人,何錯之有?至少綾在失落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房子裡哭泣,而非被男人趕出家門,努力的女人有這樣的結局,並不是壞事吧?

台北女子圖鑑 1-4集 vs 東京女子圖鑑

台北女子圖鑑
為免過於偏頗,努力看完4集,最後還是棄劇,理由如下:
主角人設不同
綾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主動、獨立、有野心的女子。因為不想成為「穿了起毛球內褲也無所謂的女人」,她拋棄了初戀。就算被罵虛榮拜金、當小三也沒關係。她清楚自己所在的階級位置,也清楚自己追求的目標,為了實現目的,她可以不擇手段。並努力往前。
林依珊,人設是個被動的傻白甜。工作跟住處靠小阿姨、交男友跟吐苦水靠好友,常常有人罩。工作認真,卻好像沒甚麼慾望。男人喜歡她,她就跟對方交往,不喜歡再甩掉。隨波逐流的林依珊,常常透露出「我是誰?」「我在哪?」從頭到尾都被推著走,她一路都在問號,讓觀眾也忍不住跟著一起問號「我到底看了甚麼?」
在性別平權的風氣下,傳統的傻白甜早已落伍。有主見而獨立,有腦袋有心機的女人才是王道。在迪士尼都開拍《時尚惡女:庫伊拉》的年代,林依珊的好友許慧如,敢衝敢愛敢恨,或許才是女主角該有的人設。
與地域無關,尷尬的橋段
第一集在短短11分鐘,出現了33次「台北」讓我印象之深。「台北」兩字的瘋狂轟炸,像是怕第一次看到「台北」的觀眾,會忘記這兩個字長甚麼樣子。或許這劇的TA不是台灣人,作為台灣人觀眾的我,只是自作多情。
許多橋段又尬又無關地域,讓人滿頭問號。林依珊第一次面試畫的美容乙級證照妝容,只能歸咎於她缺乏化妝經驗,但屈臣氏跟康是美的開架彩妝不是全台都有?林依珊追問小阿姨為何當小三,表姊憤而罵出「台北人不會管別人家的事」。外遇不分年齡、不分城鄉,有些事就是不能搬上檯面,林依珊被罵純粹是白目。
以上橋段,到底關台北甚麼事?
細節,才能展現區域特色
綾從三軒茶屋、惠比壽、銀座、豐洲、代代木上原的遷徙過程,除了象徵她個人階級的流動,區域也透過餐廳、女性服飾等細節帶出地方特色。例如三軒茶屋是平民區兼容並蓄、惠比壽是20代女性聯誼的好場所、銀座是成功女性居住的地方、豐洲有育兒家庭氣息、代代木是時髦女性自由生活的場所。
與日本相比,台灣除非是偏遠山區,否則城鄉差距沒有想像的大。台北跟其他縣市相較,大約是捷運公車、單行道、房價、物價、居住空間、女性打扮等差異較大。劇情裡,讓人有感的是第二集初戀男友為物價、房價所苦的感受,頗符合年輕北漂人的心情,可惜著墨不多。
台北市共12個行政區,依家戶所得、房價及歷史文化,排序資本主義的偏好並不難。萬華、大同、東區、內湖、天母、信義,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劇裡看不到。例如東區粉圓很有名,但東區最大的特色是粉圓嗎?應該是流行商圈吧?東區的sogo、明曜百貨、誠品更讓人有記憶點。輕描淡寫,讓區域不只失去特色,連可預期宣傳觀光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改編不如原創
目前為止,這兩劇的共同點只有新鮮人到大都市。如果《台北女子圖鑑》改成《小資女闖台北》的原創劇,而不是改編自《東京女子圖鑑》,那它完全可以做自己,做出像《艾蜜莉在巴黎》的風格也無所謂,負評也會少一點。但如果追求的是話題性,就當我沒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8會員
47內容數
天生愛看故事的人。 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我的愛。 如果說追劇看戲是浪費時間,那就讓這些浪費的時間活出它的意義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