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完美媽咪,也不需要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不知道接下來的描述,是否能讓一些媽媽得安慰?
不完美媽咪
我不是特別喜歡小孩的人,因為我神經敏感,尤其怕吵;
我一板一眼,不會童言童語,不懂如何逗孩子開心;
我不是個精力充沛的人,尤其不愛戶外活動;
我怕曬、怕髒、怕風吹,所以我不帶孩子去露營;
我很少陪玩,我從小就對兒童活動沒興趣;
我會彈琴,但不會教,也懶得盯孩子練琴;
我無法長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我很需要獨處;
我不吃孩子吃剩的食物;
我不是家裡最早起的人;
我曾嘗試帶孩子去參加共學團體,但試了一次便打退堂鼓。
原因是,交通往返就耗掉我不少精力,加上要融入一群陌生媽媽和孩子,別說我的孩子焦慮,我自己也覺得不自在、有壓力;
我曾想過多參加親子講座、親職課程等,但我沒有多餘的精力。加上高齡育兒生活的疲憊,我個人覺得腦子變得很不好使;
我有在家教育的理想與憧憬,但在多方評估自身情況後,我放棄了這個選項;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的「我不是」、「我不能」。
我曾思考過,這樣的我,適合當媽媽嗎?
我很喜歡聽過的一段話:

「上帝讓你的孩子來當你的孩子,你就是最適合他的媽媽。」

我想,是的!上帝不誤事,祂知道自己在作什麼。我領略到一件事:
上帝把孩子交給我,不是因為我是萬能「完美媽咪」,也不需要是,因為祂才是最高指導教練,就連我,也是祂的孩子!
我選擇回到我最基本的身份與優先次序:上帝的兒女、基督的門徒 ,然後才是妻子和母親。
後來我想通了,有理想很好,自我期許也很好,但不要讓這些理想或自我期許變成了「應該」,我「應該」這樣、我「應該」那樣,或讓這些成為一個「好媽媽」的標準。
每個媽媽都是獨特的,套句我老友對我說過的一段話:

「媽媽獨特的呼召與學分,也是獨特的過程與體驗,無人可取代,沒有人相同。」

我很認同,也被鼓勵。
我有許多的「我不是」、「我不能」,但還是有不少我可以作、享受作的事,例如:
我勤於料理,讓孩子吃得健康;
我善於訓練孩子規律作息,孩子睡眠充足,每早起床都是開心的;
我樂意料理家務,讓家人有個乾淨清潔的生活環境;
我願意和孩子對話、聊天;
我可以回應孩子的點歌,彈奏他們想聽的曲子;
我發明了一種「假裝我們在咖啡廳」的遊戲,在家裡播放咖啡廳音樂,孩子們畫畫,我看書;
儘管不喜歡上山下海,但在孩子學齡前,不分晴雨,我還是幾乎每天帶他們出門活動,就算只是去逛個超市;
上帝是如此豐富,在夫妻相愛與合一的基礎上,祂讓不同的父母發展出不同的家庭風格、文化與使命,世界因此更豐富。
當我放下與人比較的心,選擇與祂同工,按照祂對我的設計來生活,
育兒人生還是有辛苦,但心情可以更輕省、更自在。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聖經.哥林多後書 8:12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是平凡的二寶媽、基督徒。婚後的備孕之路遠比想像的艱難與漫長,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分別在38歲及41歲時生了兒子和女兒,開始了高齡育兒之路。 願和您分享我和孩子、先生及上帝一起成長的小故事,讓人生不只是「過生活」,更像是「讀生活」。 歡迎您來逛逛,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