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犬王》觀後感|湯淺政明對於演唱會動畫片的一則回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曾聽業界人士提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從《你的名字》開始,就形成一個賣座鐵三角,朗朗上口的歌曲+知名導演/聲優/歌手+一定要在電影播完主歌和副歌。《龍與雀斑公主》《航海王:Red》都是這個公式下誕生的產物。湯淺政明的前作《乘浪之約》某種程度也套入了這個公式,只是歌曲與劇情融合地不是很好。
新作《犬王》由、Science SARU 製作;找來了《月薪嬌妻》金牌編劇野木亞紀子撰寫劇本;漫畫《乒乓》作者松本大洋負責角色設計;電影《花束般的戀愛》知名音樂人大友良英編寫劇中樂曲,並邀請人氣樂團「女王蜂」主唱 Avu-chan 及多棲演員森山未來配音及獻唱片中歌曲。電影改編自《平家物語:犬王之卷》,講述室町時代,天生外貌畸形的能樂藝者「犬王」與遭受詛咒失明的琵琶法師「友魚」,兩人在戰局紛亂年代,如何透過音樂創造的奇幻事蹟。

歷史故事,現代詮釋

《犬王》雖然改編自《平家物語》的小說,有著濃濃的歷史元素,卻依然是「唱好唱滿」,後半段還開了三四場古代演唱會,透過動畫把主角們的表演發揮到極致,創造high度破表的體驗。而且音樂不全然是「猿樂」(能樂的前身),還融合搖滾、流行樂等各種曲風(在一部歷史片聽到搖滾,真的非常有衝突感),主角們的表演也融合芭蕾等舞蹈元素。總之,這部片看起來很像「音樂傳記電影」,描述600年代前一個偉大樂團的誕生與沒落,而這個樂團為何會爆紅卻又沒落,關鍵在於「他們的音樂唱出那些正史未紀錄的故事。」

《犬王》比起《乘浪之約》,敘事上更狂放、更打破規則,特別是影像節奏(鋪排)前後完全不一致,前面鋪陳兩個主角犬王與友魚的背景,而兩個相遇後就開始ㄧ連串的演唱會表演,我覺得湯淺政明把演唱會表演是整部片最重要的敘事點,透過接二連三的表演,讓人能感受到這組音樂人對於「說故事」的熱情與慾望,也折射出故事的主軸。但「演唱會表演」非常長,資訊量沒有前面來得高,而且幾乎沒有空檔可以休息,導致雖然音樂跟視覺上有很多變化,但閱聽起來有點疲勞過度。這我認為湯淺政明不可能沒注意到,所以我傾向他決定打破一般閱聽規則,他就是要帶來一場豐富且精彩的一連串表演,讓觀眾無法休息的看到最後。
《犬王》劇照

商業體系下的狂放美學

《犬王》在動畫敘事上也非常具有巧思,開頭歷史背景的介紹,畫風看起來像浮世繪一般,卻又動感十足,完全可以見識湯淺政明在動畫美學上的用心跟創意。再來一般2D畫風上,團隊也試圖打造繪畫的材質,讓這個古代的場景在動畫呈現上,有著獨特的視覺風貌,最後「友魚」的盲人視角,也透過「大色塊」的暈染創造不同層次,雖然我覺得這個作法可有可無,不影響敘事。但一部電影有多種不同的畫風混搭,這就是湯淺政明的魅力。也像本片主角樂團一樣,透過不同曲風混搭,說出那些未紀錄的故事。

我自己最愛的畫風是「最後一場演唱會」,某個重要大物出現的瞬間,太美了,簡直就是藝術品的存在。湯淺政明在一部商業片中,沒有在敘事上收手,反而很狂放地證明這才是創作,這一幕讚到想哭。
《犬王》劇照

消失的歷史,用創作呼喚

回到電影的主軸「唱出那些正史未紀錄的故事」,這些未被記錄的故事有什麼魅力?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何意義?而友魚與犬王在這個時代的驚鴻一瞥有什麼重大的影響?《犬王》再次說明了「歷史」是有權力的一方書寫,為了制定社會準則,為了使政權握有權威。「野史/故事」則是為「沒有權力的一方」、群眾而撰寫,透過「音樂以及藝術行為」將這些消失的聲音重現在人們生活中。藉由藝術行為,人們因而快樂、悲傷,有所共鳴,找到了歸屬,這些故事不屬於政府,屬於社會。

「歷史固然重要,但野史也絕對不可抹滅,有不同的聲音,社會才會更璀璨。」

友魚與犬王的野史故事,也影響了日本的音樂文化,這證明了小人物的故事對後世是有影響的,也說明了破格的藝術創作將故事深植在觀眾心理,帶來最美的體驗。友魚與犬王在音樂/表演上的狂放不羈,正如湯淺政明在動畫創作上,打破日本動畫既有的2D畫風,挑戰拉伸、變形的準則,敘事上突破套路/模板,尺度上該有血就有血,完全不避諱。這大膽的動畫魅力,使他從商業動畫界脫穎而出,是這個世代最天馬行空的動畫創作者。

犬王與友魚在故事結尾後的「再次演出」,也令我著迷,創作上的英雄惜英雄,曾經一起走過的美好,都在那一刻「再現」,他們之間曾一起經歷的「浪漫」,將永遠地被保留在創作中。
《犬王》劇照
《犬王》海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今敏木木
今敏木木
喜歡今敏、木木梟、無所事事小海豹的影癡,習慣用文字紀錄電影心得與男演員的性感表現。最愛的電影是《千年女優》。IG:konsatoshi631012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