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默而生——學生倡議二三事

2022/11/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文:廖宥甯
筆者在高中三年級時有幸參與新課綱的社會倡議活動,期間親身體會學生角色的發聲過程,並觀察到社會對學生視角的態度,因此想藉這篇文章分享自身經驗與反思,希望能為未來高中生——或是各階段的學生們——的社會參與行動提供一些幫助。
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尋找有效的發聲管道
筆者認為,找到有效的發聲管道是學生倡議行動中最重要但也最困難的部分,如果沒有辦法確實且精準的將自身觀點傳遞給大眾或是目標受眾,好不容易彙整出的意見很有可能就付諸流水。
有效的發聲管道可以訴諸體制內的官方途徑,和體制外的媒體報導兩部分,前者能將學生觀點傳遞給政策制定者,可能帶來和高層面對面互動討論該議題的機會,更快速地促進滾動式改革;後者能引起局內人的共鳴與局外人的關注,使大眾一起注意學生正在面臨的困境與難題。
無論是上述哪種方式,都需要有了解遊戲規則者的協助。像是體制內的發聲途徑,如果身邊有長期參與兒少權益活動的朋友,他能告訴你有哪些「正規」的方式將意見傳遞給政府,像是衛生福利部的兒少報告、或是各縣市的青諮會與兒少代表等,都能以體制內的方式為學生發聲。但體制內的發聲很有可能被高層忽視,甚至流於形式,所以如何讓體制外的大眾一起參與討論也十分必要。
投書給媒體是最直接的發聲管道之一,根據筆者的自身經驗,其實媒體頗樂意報導學生的意見。不過每家媒體側重的報導議題不同,有些時候需要投其所好。而且媒體報導也是一把雙面刃,學生的想法可能會為了版面被誇大甚至扭曲,所以在面對採訪時一定要審慎發言,也可以先自行書寫新聞稿,正式採訪時方能盡力維持自身觀點的原汁原味。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自己的意見自己說
從上述的兩種發聲途徑中可以看見,如何將自己的意見順利地傳遞出去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課題,而在這其中最必要的就是「自己的意見自己說」,不管是和媒體、立委或相關利益團體合作,切記一定要給自己最直接的意見表達機會,能避免想法遭到外人的曲解,進而造成資訊傳遞上的誤會。
而在這個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年代,臉書、Instagram 這些社交平台都能幫助我們直接傳達自身觀點,也因此寫作是發聲時的必要能力,我們需要擁有駕馭文字的能力,方能精準表達心中所思所想,不必借助他人捉刀,避免產生資訊傳遞時產生的落差,導致最後產出的文字或聲音和我們的想法有所差異。
同時在這裡提醒想為自己、為身邊群體發聲的各位,在彙整及發表觀點時,可以多寫多說「自己看到的」具體客觀現象,少一點「自己認為的」主觀意識想法。因為後者很容易不小心掉入情緒化的表達,便少了一些說服力;但前者是直述白描我們所觀察到的現實問題,盡可能不帶立場的敘述事件,可以留給讀者更多思考的空間。
此外,如果能在發聲時提出一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更佳,不然很容易會被讀者認為是不具建設性的抱怨;但若是遇到真的無法回答的結構性大哉問,也不用硬逼著自己想出一個解方,畢竟身為學生我們的視角也難免有所侷限,無法想出全面性的解套方案,這時可以把這個問題拋給政府、大眾和社會,有時候提出問題就是社會改革很重要的一步。
最後,筆者想慎重提出發自肺腑的忠告,在事諸公在發聲時,切勿只為一己私欲出發,這樣難免遭人懷疑動機或有所侷限,若能從個人角度推導至群體和社會的層次,能有更深刻且利他的效益。拉高層次不是要讓理念顯得高大尚而遙不可及,是為了擴大討論的面向,引起更多的共鳴。
雷乃發聲,始電——學生聲音的力量
在筆者參與學生倡議運動的前期,常得到許多諸如「不可能成功」、「不會有人聽你們的意見」的悲觀回饋,但基於某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叛逆精神,筆者和伙伴依然堅持這項行動。接著出乎意料地發現,不管是媒體或體制內的政策制定者都十分重視學生的意見,前者因為較少聽見學生的聲音而將我們視為新題材,不少教育界或電視台記者都向筆者與夥伴發出邀請,希望能報導學生角度的想法;後者則把學生定位為新課綱的「產品使用者」,因此重視我們的「使用者心得」,曾邀請筆者和夥伴到國教院和國教署參與座談會。
或許上述是較為樂觀正面的案例,但也告訴我們不必小看自己的聲音,學生的觀察視角固然有其侷限性,這點我們也不用否認,但我們可以忠實且仔細地寫下自己的觀察,提供一隅的所聞所見,正是這一個一個角落的紀錄書寫,方能拼起多角度多維度的全面性視野。
而在荊棘重重的升學主義道路上,我們會合理化所遭遇的困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這是一種試圖擺脫自怨自艾和抱怨的生活方式,然而當這種合理化的行為過分入骨,很有可能陷入「象徵暴力」的窠臼,使我們失去問題意識,遺忘這些問題的來由其實並不是那麼合理、其實我們沒有任何義務去遭受這些苦難、其實我們有改善這些問題的可能。所以即使我們為了生活必須說服自己,找尋在坎坷中堅持下去的動力,但還是要保持問題意識,時時刻刻觀察身邊那諸多「不合理」的現象,不輕易放棄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因為象徵暴力的施壓逐漸麻痺。
身為學生——以及一個年輕人,筆者認為現階段的我們應該珍惜身上的血性和理想性,畢竟生而為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命課題,所以不必太早服膺於那些告訴我們「不可能」的質疑,也毋須為那些「大人世界黑暗面」的威脅恫嚇而卻步。如果我們不開口,那再多的可能終歸不可能。
在發聲之前,不要小看自己聲音的力量而扼殺未知的可能性;也是因為勇於發聲,這些聲音方能化為改變現況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9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