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聊電影|《五星饗魘》|創作的執迷與擁抱烈焰的愛|院線電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作」如同霍桑餐廳中的每一道「精緻料理」,藉由主廚這名「藝術家」傳達作品宗旨以及背後意涵,「大聲拍掌」則是聳動的標題吸引觀眾的目光,主廚斯沃維克因此強調了「品嚐」而非追求「飽食」的裹腹之慾。
電影裡的這份「Menu」,既能總結主廚個人生涯重要時刻的作品,同時代表著影響他一生的過客清單。坐在一旁酗酒的母親,是主廚「回憶」餅皮上的虧欠,女副主廚捅向自己的一刀,則代表男性衝動「男之蠢」的懊悔,對於男副廚師的惡言相向,同時回望了自己曾面對過的「凌亂」。而此次受邀的客人名單中,除了三名「資方」代表以及點評過這間店的美食「評論家」,還請來享用過十一次的餐廳「常客」。對創作者如同天使的投資者,其實只在乎他們帶出的利益產值,不在乎藝術家的核心理念,招致了他們的墮落;對創作者形同惡魔的評論者們,抓著不合自己胃口的細節(以為做壞的乳化醬),把苦心擺盤的成品,無論好壞都得罵得一文不值;對創作者來說,最重要的則是得到觀眾的回饋,沒想到號稱「常客」的夫妻,連吃過的任何一道餐點名稱都說不出來,而對主廚極度熱衷的瘋狂粉絲,只會嘴上說說連一道料理也做不出來,甚至還拍照成為盜取食譜(創意)的小偷,破壞了藝術家堅守的原創精神。對藝術家而言最孤獨的則是無人得到共鳴,因此主廚才會如此針對瑪格,希望獲得她的認可,曾到過主廚住處參觀的瑪格,才會點了一份「起司漢堡」,找回了主廚身為創作者的初心,一個別於高檔餐廳這個體制外,代表美國(平民)文化記憶中的料理。
「我們也不過是驚慌的一瞬間。」
《五星饗魘》電影本身也是它所要諷刺的「高概念美食」,故事展現的概念與創意大過了品嚐(觀賞)的感受與滋味,部分角色的動機與刻畫也意外地淺白(後半段沒有再繼續挖掘很可惜),我依然認同其中透過餐飲暗喻的創作論述,片中提及的「付出者與接受者」不免聯想到《#白蓮花大飯店 》食蓮者與採蓮者創造的階級意識,在本片中則是藉由「餐廳與廚房」的區塊來劃分,出身「服務者」的瑪格才會被再三被主廚提醒「做錯了位置」,還給予她時間在兩邊做出選擇,隱藏了真名的瑪格則帶出了「服務導向」的交易,是養成怪異需求(戀女情節)奧客的元兇,尤其是從事「服務業」的觀眾,看了一定心有戚戚焉。整間霍桑餐廳或許也代表了人類的文明,發生在房屋內部屬於食物鏈的階級鬥爭,卻只是整座島嶼生態系(地球歷史)的其中一夜,人類終將被這道「淨化之火」吞滅,觀火的人(包含觀眾)有幸活了下來,品嚐著這一切去享受剩下的人生吧。
延伸聽歌: #陳華 feat #禮韋 《#燭光晚餐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8會員
292內容數
主要是個人文章放置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