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後山是霍亨索倫︰一口棺木的苦旅

薇亦柔止
發佈於歐洲史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腓特烈大帝立在堡上的銅像
由此處向東駛去,約莫一小時,得見遠遠山頭上矗立著一座黃褐色的巍峨城堡,它是普魯士統治者的老家——霍亨索倫堡。
入堡參觀,必須經由專人帶領,他們都説,這座城堡紀念性質高過於實用性質,換言之,當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爲了緬懷祖先,在本源之地重建了這座城堡。城堡本身中看不中用,即便是美輪美奐,但地處偏僻,王室無人願意離開歌舞昇平的柏林,來此地居住。

歷史上,唯一真正住過霍亨索倫堡的人,只有威廉儲君一人,也就是末代德皇威廉二世的兒子,因戰敗無能坐上應許的皇位。二戰時避難堡内,多半也是政治因素,盟軍軟禁他,大概深怕霍亨索倫趁著希特勒失勢復辟。
嚴格説來,住過這座城堡,還另有一人,那就是霍亨索倫最引以爲傲的腓特烈大帝,是的!他的遺骸曾經住在這裏。
二戰末期,俄羅斯紅軍攻入波茨坦,這時德軍什麽都不帶走,偏偏要帶走腓特烈的棺材,可見這口棺材對德軍而言至關重要。爲何?似乎有個隱約的答案︰1806年拿破崙攻入柏林,特意來到腓特烈的靈前瞻仰一番,還說了一句歷史名言︰「倘若躺在裏面的傢伙還活著,我今天就走不到這麽遠的地方了。」
說也奇怪,拿破崙臨走時,派軍嚴加看守這口棺材。
二戰時,歷史重演,柏林淪陷,進退無據時,德軍最放心不下的卻是這口棺材,這説明了腓特烈在希特勒心目中有著戰神的地位,若在山窮水盡之時,布蘭登堡奇蹟再現的話……
幸好,沒發生那樣的不幸。
戰後,鐵幕封鎖了國王屍骨的去路,這口棺材便無回去波茨坦的可能,德國政府遂將棺材判爲霍亨索倫的私有財產,交予族人安置於霍亨索倫堡,或許大家猜到了,這座城堡是也是私有財產,並非國有。
柏林圍牆倒塌,國王的棺木等候了兩百年的光陰歲月,終於等到了一線希望,1991年,國王的遺骸再度從霍亨索倫堡啓程,踏上歸途,他終於如願追隨愛狗於地下,安息於波茨坦無憂宮的泥地之中。
但凡看過伊麗莎白二世葬禮轉播的人,或許會有個模糊的概念︰沒錯!歐洲王室的棺木是不入土的。正因如此,腓特烈的繼位者爲了保住面子,違背了國王的遺囑,不讓他隨愛狗一起入土。
腓特烈大帝生前並未見過霍亨索倫堡,我比他幸運得多了,見過他的無憂宮,更因地利之便,經常來此地走動,我實在是太愛這座城堡了,它本身就是一部歐洲史。
我總在秋意深濃時,選一個陽光慵懶的上午,遠望著被秋紅溫柔包圍著的山陵,紅葉彷彿有心來妝點歷史的悲涼,染出一點喜氣。來到山下小鎮,巷弄曲折處,從一線天的缺口,瞥見頭頂上的城堡,隱約而遙遠,可望不可及。當車緩緩駛入環山車道時,瞧著越來越近的城垣,心身因歷史帶來的悸動而感到暢快,視覺因秋紅掩映中的黃石而得到無比的享受。
登上制高點,眺望滿山遍野的幻麗,不免要唏噓感嘆一番,歷史能改變一切,無能留住什麽,千年來,紅妝,蕭索黯然地驚落了一段輝煌歷史,無有神聖性的光環作爲浪漫的渲染。盛極一時的霍亨索倫王朝覆亡了,恆定無有變化的,唯有這山景與紅葉了。
因戰爭,霍亨索倫家族失去的有這麽許多,也因戰爭,亦是得到那麽許多,歐洲各國都留下他們的印記,王室中都流著他們的血脈,王朝沒落了,但他們的子孫依然存在。
森林深處石苔上,歷史已然落下印記,如今,無人回首追憶,唯餘,紅葉飄落一縷魂。
73會員
84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