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大暴雷-只是單純的金融因素嗎?

2023/03/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繼3月10號的美國矽谷銀行(SVB)暴雷倒閉,美國還有一連串被點名的名單,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共和銀行」也傳出危機。這是一間標普500的成分股,他的重要性可比SVB大很多。
SVB表面上是因為擠兌,但有沒有其他問題,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
目前發現居然長達10個月沒有「風控長」,這在銀行業是很重要的職務。沒有風控長,可以想到的負面原因可多了,例如公司高管想要掏空自家資產等等。另外還有聘用倒閉的雷曼兄弟的財務長擔任證券部分的行政總監,這部份也很奇怪。
美國雖然目前看起來暫時穩定了,但位於大西洋的另一邊的歐洲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簡稱CS,中文簡稱瑞信)如今也驚傳危機。不但連兩年虧損,也承認內控問題,股票直接跌到熔斷。
瑞士信貸的管理資產規模,是1兆5千億,是引起2008金融海嘯的雷曼兄弟的2倍,也是SVB的好幾倍以上。
一、世界大背景:升息與疫情。
跟美國矽谷銀行不同的是,瑞士信貸銀行背後的因素可不只是金融因素,而且有複雜的內外因素。
瑞信財報顯示2022年業績淨虧將近80億美元,2021年虧損16億美元,以規模上兆的銀行來說,並非大錢。真正的原因是這兩年的財報,該銀行的審計機構的會計事務所『普華永道』拒絕簽證。而且瑞信有在美國上市。美國的證管會也點出財報有問題,要求重做。
等於被雙重認定公司的財報有問題。這可能比虧損更嚴重。
更嚴重的是由於瑞信狀況不好,想要增資,之前已經先問最大股東-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意願。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拒絕,並且直接對外表示理由是這樣才不會超過10%的天花板。表面上很合理,實際上的理由卻可能是之前投資瑞信的金額已經巨幅虧損。這也是壓垮瑞信股價跌到熔斷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且瑞信還承認在內部控制中發現重大弱點,這稍後會詳說。
與SVB和所有銀行面對的金融環境一樣,大升息時代,對銀行的經營壓力更大。這當然也會造成瑞士信貸的壓力,但這是所有銀行都面臨的,嚴格說來,不是瑞士信貸發生危機的主因。
除此之外,連續三年的疫情影響了許多產業,這些產業多少也影響了銀行業的放款業務。銀行的業務有很多。SVB跟瑞信剛好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事投行(投資銀行)的業務。所以產業不景氣,受影響更大。
二、除了外在環境,是否有其內部因素?
瑞信終於在前幾天交出重製的財報。並且承認內控有問題。
瑞信這幾年深受醜聞影響,而且這次已是它幾年內第二次尋求幫助。
內部因素往往才是企業最致命的問題。就像SVB目前也已經被查出許多內部相關問題。而瑞信的內部管理問題卻更多。
1、首先是洗錢。
瑞士信貸曾為涉及酷刑、販毒、洗錢、腐敗和其他嚴重犯罪的客戶(知名的客戶有為馬可仕、伊美黛洗錢)提供服務長達數十年。
2、違反美國「海外反腐法」。
瑞信聘用很多中國高官後代(紅二代),為了(私下)取得中國標案,還因此被美國罰款。此外還有其他許多違反美國「海外反腐法」的操作。
3、挪用客戶的資產。
這非常敏感,瑞士信貸的高層居然可以直接動用客戶資產,時間長達10年以上。
其他還有作假帳、收受賄絡放貸等等。任何你想得到的金融業會做的狗屁倒造的事,瑞士信貸幾乎都做了。
三、瑞士不再是洗錢天堂,俄烏戰爭加快了進程。
上面已經提到了瑞信外在環境跟內控問題,還有一個專屬於瑞士銀行界的「有趣」的不利因素。
瑞士的銀行為客戶保密制度已有約300年歷史,雖然瑞士直到1934年才正式立法。其《銀行法》規定,瑞士的金融機構可以拒絕任何政府對客戶賬戶的調查和監控,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存款人存在犯罪行為,否則賬戶的信息會受到永久性保護。而且客戶還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最安全的匿名方式來辦理業務。
在過去數百年間,瑞士得益於其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和中立的政治立場,管理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私人財富。
美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就借助對瑞士的銀行業巨擘瑞士銀行(UBS,瑞銀)的稅務欺詐調查,加強向瑞士施壓。要求瑞銀交出在該行持有秘密賬戶的52,000名美國客戶名單。
美國司法部指控瑞銀隱瞞了這些美國人數以十億美元的未繳稅資產。美國參議院於2008年7月指控包括瑞銀在內的瑞士銀行們,協助美國富人透過總值約180億美元的離岸賬戶避稅,造成美國每年大量稅收損失。
最終,為了解決美國對瑞銀兩項指控、避免已受『金融危機』重擊(請注意當時正發生金融海嘯)的瑞銀倒閉,瑞士政府不但同意支付7.8億美元罰金,還允許瑞銀提交約280位美國嚴重避稅者名單,瑞銀也承諾在一年內提供4,450名美國客戶的資料。
瑞士就此打破了堅持了幾個世紀的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
無獨有偶,歐盟方面也一直在向瑞士這個非歐盟國家施壓,在2017年12月把瑞士列入一個不合作國家「灰名單」,該名單上的國家或地區,都是承諾要遵循國際稅務準則、但尚未全面施行的司法管轄區。
同樣也是因為稅收的問題。瑞士的稅率也低於美國及大多數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的歐洲國家。因此,全球數以萬計的富豪,都喜歡在瑞士銀行開設秘密賬戶,把自己的巨額財富和資金轉入瑞士。
過去瑞士很多銀行,都在從事類似的事(洗錢)。他們不喜歡小存戶,他們只想收大存戶。很多瑞士小銀行,開戶條件是最低要100萬美金,或其他不等的高標準。即使允許小戶開戶,也會收「開戶費」,中間會收「管理費」,關閉帳戶要收「銷戶費」。也就是用收費手段逼退小客戶,目的只收「大客戶」。瑞士很多銀行就是專做「有錢人的私人財富管理」。
這一點已隨著瑞士在202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了向上百個國家或地區移交各國離岸客戶資料的工作,放棄了其延續了數百年的銀行客戶資訊保密制度而結束。
俄烏戰爭的發生,讓瑞士部分銀行不得不跟進制裁俄羅斯富豪。此舉完全破壞了這些「非法權貴」的信任。由於俄羅斯的案例,萬一得罪美國,資產直接被凍結。讓很多大存戶紛紛將存款轉出。瑞信就是參與制裁的其中一間銀行。
這讓參與制裁俄羅斯的瑞士的銀行,都面臨著『資金外流』的情況。光是瑞信一個季度就流出1200億美元。
四、大到不能倒,還是大到救不了?
瑞士央行已宣布救助500億瑞士法郎,相當於540億美金,給瑞信。
瑞信近年來就陸續有醜聞跟虧損的消息傳出,如今證實全部都是真的......。
讓人恐懼的是,同樣據稱有大量的資本緩衝和優質的流動性資產,瑞信的種種情況與倒閉前的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幾乎雷同......。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羅比尼說,「它可能是大到不能倒,但也可能是大到救不了。」羅比尼接著表示,在這種狀況下,瑞信發生任何事情,都將造成系統性影響,不僅影響歐洲的金融系統,甚至還會擴及全球,「如果矽谷銀行已經能產生連鎖反應,那麼瑞信破產將是不同的層級,更像是雷曼時刻。」
不過這次美國對於SVB,瑞士央行對於瑞信的監管跟救助手段都非常的快,這是記取了上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應該不致於釀成骨牌效應。
但筆者覺得諷刺的,應該是『國際清算銀行』的總部就位於瑞士,轄下有「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訂立了很多金融控管的規則。
如果連監理委員會的所在地當地,又是這麼有歷史(百年以上)的老銀行都無法遵守規則,以及「有效被監管」。那世界各地的其他銀行,又該如何能被監管?

不禁感嘆,也許最難管的,或者無法管的,還是人心(人性)。
========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6會員
118內容數
楚焱堯(Neil),現為台灣夯創業電商育成顧問,擔任勞動部電商講師。熟悉領域為電商經營、產業分析及時事評論。 為國內少數具有實際操作的實戰派電商講師。曾帶領台灣女裝品牌從每年數百萬營收,激增成破億的公司。轉戰大陸電商市場,創下全大陸淘寶天貓店單日單店第27名佳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