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月、5月 閱讀、觀影、遊戲歷程

2023/05/29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四五月過於忙碌,僅僅把各種檔案剪貼起來。
閱讀:
1.《名為帝國的記憶》 阿卡蒂瑪婷著 獨步出版 2023/4/14
故事的概念和我自己的構想很像。讓我對自己的創作更有信心。概念不錯,但是宮廷鬥爭和帝國諸多角色寫得不好,整體故事相對平淡。但是企圖心是好的。
我會寫一本比這個好看的小說。
2.《一二,縫好鞋扣》 阿卡蒂瑪婷著 獨步出版 2023/4/14
克嬸就是克嬸。以為不算出奇的謎團,我不但被騙過,人性上更是整個被誤導,太精采了。對反派的塑造和翻轉合情合理但卻擊中我自己的盲點。
不愧是推理第一人。
3.《比利蝙蝠》 浦澤直樹著 東立出版 2023/5/10
延續著20世紀少年的末日宗教和敘事解構,怪物的政治思辨和敘事解構,比利蝙蝠繼續在挑戰浦澤直樹能力極限的領域持續探索。這是21世紀的火鳥,陰謀論的日式太空漫遊。
浦澤直樹的宏大視野結合了長崎尚志的淵博,造就了比利蝙蝠這個奇特的大作。再次印證了火鳥就是日本漫畫的至高巔峰。
或說,在冥王之後創作出如此讓人聯想到手塚的作品,或許也延續了浦澤對巨人的思考與對話。
浦澤20世紀少年後的作品我都不算喜歡,但絕對尊敬。說故事的能力跟不上創作的企圖心了。處處都顯露出欲振乏力的疲憊。
我想,經歷這幾次孤高的挑戰後,他未來的創作生涯,都會描寫平實的人生故事了吧。
從高中開始就是浦澤迷。就算近來的作品都用一種微妙的心情硬啃,但是還是很感謝他這種從未放過自己的意志。至少我自己無法想像要怎麼才能做到。
果然漫畫家,都是天才。
4.《收穫心態》 丹.蘇利文, 班傑明.哈迪著 商業周刊出版 2023/5/13
企業顧問寫的書,寫得很簡明,但是完全符合我的心境和課題。書裡面提及很多企業家、創業者明明外在已經獲得成就,努力又有能力,但實際上自我評價非常低落,而且深為各種身心症狀所苦。
他自己用了一個思考模型去說明兩種心態:落差心態和獲利心態。
落差心態就是用自己預期的終點來評估現有的成果。這樣你永遠只會給自己負分。你能力越好、你的負面感受會越大,而且永遠無法擺脫。
而預期終點往往也是謬誤的:經常是傷害本質的外在認可,而不是專注於我們的內在感受。會讓我們與自我的喜悅與踏實斷裂,追逐永無止盡的外在聲音。
乍看之下好像這是嚴格、自我要求高,好像是好事。但是其實這造成的是我們各種身心病灶:我們變得偏狹、不知感恩、武斷急躁、身心分離、焦慮
落差心態的養成是整個社會所致。我們自以為客觀但其實並不客觀。而且會陷入忽視成長和成就的思維盲點。
而且,這種嚴苛對於我們所要追求的工作表現,只會造成阻礙。會讓我們失去平常心,對於所要做的事情充滿各種無謂的負面情緒。
而收穫心態是從起點開始審視自己。從開始到現在,我真的成長了嗎?我改變了多少?我有沒有做到我預期以外的成果與收穫?我有沒有得到幫助與學習?
專注在內在感受上。真誠的審視自己,這才是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評估方式。
雖然很簡單,但是在我壓力最大、最徬徨的時候,讓我比較安靜專注下來面對眼前的事情。說到底,沒做好也真的沒什麼,相較於起步時的迷惘和恐懼,走到現在已經很幸運,應該要時時充滿感激了。
5.《名為和平的荒蕪》 阿卡蒂瑪婷著 獨步出版 2023/5/27
有比較好看。但沒有好看很多。我想真正的原因,是我沒有看到真正的帝國。不斷反覆的同義字、不斷出現的詩句,對我來說只用這些來代表帝國都太簡單。帝國是一種遺忘與迷戀。
遺忘自身、迷戀巨大。主角在中心與邊陲、帝國與野蠻的選擇,太過欠缺層次,太過抽象。閱讀時一直在想為什麼,大概,雖然生活在紐約,但是作者可能對於前現代的帝國的暴虐與迷幻,沒有太多切身經驗吧。
不像活在帝國屋宇下的我們。或許這是我要寫作的原因之一。我的故事跟別人的故事,終究不會一樣的。
6.《台灣美術研究講義》 謝里法著 藝術家出版 2023/5/29
寫得很個人化的筆記。好處和壞處都是很個人化,零碎片段。雖然沒有非常完整的脈絡與論述,但很快可以知道謝里法的個人看法。
電影:
1.《克里斯洛克:憤怒有道》 2023/4/1
個人風格強但我不愛、中間一大段散掉了,但是大家關注的當然是對Will Smith事件的完整回覆。
“I took that hit like Pacquiao”
“Don't fight in front of white people.”
其實除了Louise C.K., Dave Chapelle 以外,好像沒有真的很愛的脫口秀。Bill Burr蠻喜歡、王勝出奇的厲害。其他就看看。
2.《站在我這邊》 2023/4/2
總算看完了Stand By Me了,在無數場合聽到這部片,但之前一直沒找到,最近在Netflix上架看完了
四個男孩去看屍體。兩天一夜的少年冒險。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屍體"
史蒂芬金好像是最適合改編的美國小說作家,我想原因是電影真正傳達的,總是關於生活中神祕的情緒
關於電影的一個誤解是影像化適合傳達無遠弗屆的想像力,但其實比起小說,電影對於世界觀的描繪總是片段零碎。
影像其實非常受限,甚至可能是所有敘事媒體當中限制最多的--影像能做到的,比舞台還少,比遊戲還少,它真正能夠傳達的,僅僅是是生活中私密的情緒--所有的奇觀,都只是生活中私密情緒的延伸而已。
所以,魔戒在建立起哈比人生活以前,無法真正被改編。哈利波特能夠影像化,也是因為找到了少年的孤獨生活與夥伴間的奇幻冒險。奇觀,必須依附其後。
每個擅長創造視覺奇觀的導演都深諳此道。柯麥隆和史匹柏從來不會忘記,用最簡單的生活開始,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
而史蒂芬金,那麼適合改編成影像,大概正是因為他最擅長挖掘日常生活與非日常交界的那幽微神秘。他的故事總是那麼日常,環繞著童年與青春的小鎮生活。但在這日常背後,卻藏著那麼多讓人不安的神秘與恐怖。
這點,從他的出道作魔女嘉莉開始--用粗暴直截的徹底毀滅,將小鎮生活與少女的青春期的性啟蒙和月經,蒙上了一層極為不安的宗教恐怖與魔女獻祭的血腥色彩--就從未變過
Stand by Me,沒有任何超自然要素的出現,但是底下潛藏揮之不去的死亡、暴力、毀滅、恐怖和神秘,以及在那底下的純真,是他故事中一再出現,但也一再被喜愛的要素,那麼通俗類型但又那麼私密個人。
好萊塢一代代電影人著迷於一次次改編與重新演繹這些故事,光是列出來那些成功的名字就是一連串的豐碑和搖錢樹:Stand by Me、鬼店、魔女嘉莉、刺激1995、迷霧驚魂、怪奇物語、IT
更不用說那些沒那麼出名的。
我相信在類型小說與影像敘事之間的門扉,有一把開啟的鑰匙,而這把鑰匙的名字,叫做史蒂芬金
正如安眠書店的店員所說的吧:這年頭書店還能存在,只能感謝我們的救世主史蒂芬金。我想,好萊塢也有一大半的人,是靠著這個男人的童年創傷養活的。
3.《星期三》 2023/4/4
鮮明可愛的女主角、逗趣機智的台詞,吸引人的世界觀。但欠缺好的主線,整體故事只能說及格而已。演員和風格撐住了普通的故事。
後半的推理算是垮掉了。
4.《為所應為》 2023/4/7
不是用很外在議題探討種族,而是真正去呈現生活中積壓的矛盾和無奈。什麼是「對的事情」?Spike Lee表現出了底層生活的可愛、溫暖,複雜與底下潛藏的暴力。
5.《輕蔑》 2023/4/15
四月是高達月。我從來沒喜歡過高達。唯一喜歡的點:高達很會拍女人。
但如果我是評論或是學者,我應該會喜歡高達。但作為創作者,高達是不能學的。
6.《靈病》 2023/4/16
7.《阿爾發城》 2023/4/18
8.《隨心所欲》 2023/4/20
9.《孤獨搖滾》 2023/5/16
10.《異星入境》 2023/5/21
11.《銀翼殺手2049》 2023/5/27
12.《烈火焚身》 2023/5/27
我們怎麼訴說內戰的主題?內戰在所有戰爭型態中,都是最殘酷、最邪惡的。
內戰最後,都會變得面目難辨,仇恨衍生仇恨,所有的立場和記憶都不重要
很多最好的文學和影視作品,都是關於內戰,像是百年孤寂和地下社會。這兩個作品都有大量的身分的置換、倒錯或亂倫。
原作瓦吉·穆阿瓦德舞台劇以自己的黎巴嫩背景為主題,黎巴嫩在1975年到1990年,經歷了15年慘酷的內戰。基督教長槍黨在以色列的扶持下,屠殺巴勒斯坦難民伊斯蘭教徒,展開內戰
黎巴嫩曾經是法國統治,許多人會說法文,所以與同樣是說法文的加拿大魁北克區有很多連結。
故事中有稍稍的對西方世界作一點點批判,但是並沒有著力太深,維勒那夫希望虛化故事背景,更讓他屬於一個人性和當代的寓言
女主角實際上出身於保守的基督教家庭,與巴勒斯坦難民相愛懷孕,讓家族蒙羞
丈夫被殺,並且差點被兄長榮譽謀殺(中東習俗,失貞讓家族蒙羞的女子可以讓家人殺死洗清名譽),為奶奶所救(故事中的女性都比較勇敢)
(2001年,維那勒夫田調時,詢問當地居民要是家中成員與異教成員相戀,他們會希望殺死他)
兒子出生後到首都讀大學。但內戰爆發後,失去兒子,在逃亡中親身體驗到基督教民兵的殘酷,於是與伊斯蘭教的民兵領袖合作成為暗殺者,暗殺基督教民兵領袖,被囚禁13年成為唱歌的女人,並被刑求者阿布塔雷強暴產下兩子。
出獄後到加拿大成為遺囑見證者的秘書,在雙胞胎長大後在泳池重新見到長子尼哈德梅與刑求者阿布塔雷,在泳池邊中風,留下遺言死去。
兒子被伊斯蘭教的民兵訓練成為神槍手,後來又成為基督教長槍黨的刑求者—沒有信仰,也淡去政治立場。而是在一次次失根的流離殘殺中,不斷越來越成為殘暴的野獸
主題是面對命運,作出選擇
我們第一個選擇是逃避或面對──遺忘或實現諾言,第二個選擇是愛或恨
如果是按照時間順序訴說,是個悲劇。如果按照事件背景,是歷史片、戰爭歷史片,但從謎樣的遺言開始,是追索命運和自身的家庭懸疑片
歷史、戰爭,遙遠的他方,會讓我們覺得是他人的故事。我們會用獵奇、奇觀的角度去疏遠的看著,將其議題化或浪漫化
但是,烈火焚身卻讓這個戰爭、苦難與歷史個人化,當代化、變得私密
這是我們追尋我們是誰的故事。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罪人與受難者的後代。我們可以遺忘,也可以追尋。
所以,這個故事拆解成為11個章節,引領我們從日常生活,進入非日常。但驚愕的理解,那些遙遠的非日常,離奇荒誕的恐怖或悲愴,居然是我們的自身,居然屬於我們。
這樣銜尾蛇的結構,讓整個故事充滿著神秘的張力與命運的悲劇性。
烈火焚身裡面,存在著維勒那夫一貫的主題:命運
維勒那夫很不像這個串流時代的導演。這個時代,越來越多電影像是電視劇,系列作、IP,用對話用情節講故事,但是維勒納夫的情感始終緩慢、節制、恢弘,並且擅長用大銀幕上面宏大的構圖,來表述他對命運這個主題的鍾愛
私法爭鋒、怒火邊界、異星入境、銀翼殺手、沙丘系列
我們永遠都會在維勒那夫電影中,感受到那些恢弘感,好像大衛連、庫柏力克那些網路和電視劇誕生前的導演一樣。
不管是沙丘、銀翼殺手、異星入境,維勒那夫一直在探索著命運。用專屬於大銀幕和大預算的視覺奇觀,講述古老的哲學主題:命運與善惡,以及環繞著這個主題,探索:人性與神性,個人與集體、國族與文化
是他的作品詩意深邃的原因。
試圖在大銀幕、大片場的規模,類型片的奇觀與幻想敘事,以及古典而永恆的人性探索,這三者結合的導演,並且如此出色,還在盛年的導演,可能僅剩維納勒夫。也可能,在未來的世代,很久都不會有下一個這樣復古的導演了。所以與其說喜愛,對他,我會用珍惜來形容。
命運是什麼?是我們無法選擇、迴避的巨大力量
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或迴避,而故事中每個要素都關於命運:
敘事結構與情節、人物的設置,雙胞胎、母親的遺言、家庭、血緣、文化,國家這些都是命運
而在表現形式上,也有著不斷呼應的形式,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水與火。
故事中,一直出現水。像是泳池。水是誕生的地方,象徵誕生、血池。
女兒和媽媽游泳,在這裡母子/父女/仇人與加害者相遇。
兄妹在此和解,媽媽在此身體急轉直下,「遺言」在此鑄就
所以,泳池是故事終結與開始的地方。
但其實故事中,有許多關於水的意象,都環繞著故事終結與開始的地方:
雙胞胎被丟棄的地方是水邊,但也在此被拯救
長長的隧道像是產道黑暗重生後才有陽光
唱歌的女人被強暴的時候,雨下在加拿大的泳池。唱歌的女人唱的歌是給兒子聽的,兒子也聽到了
第二次,加拿大,身份完全揭露的,尼哈德梅和阿布塔雷身分正式揭露的部分
西蒙穿越隧道出生,他們的生命是祝福還是詛咒,是愛還是恨
每個戰爭、廢墟的場景都有火
而水跟火交錯的場景呢?就是那台公車──媽媽從尋覓者,第一次成為復仇者,從而成為唱歌的女人──愛的追尋終究成為恨,而恨開啟更多的恨。水中誕生的生命混雜著仇恨,所以一切都是極端對立並存的:哥哥是受害者、爸爸是加害者,仇恨與愛並存
故事一直有著迴圈感,重複運用的吟唱和戰火的場景。在基督教社群和伊斯蘭教社群類似的喝茶與沉默的場景、重複行走的迷茫的場景、失語的場景、對自身和歷史的陌生感
故事中其它的符號,也盡量扣住這個命運:像是故事中除了媽媽以外,第二重要的敘事者是女兒,所以女兒的工作和功能定義得很明確:
數學助教,而她數學的討論都關於命運,像是在中東的大學,數學教授說了:尤拉恆等式──上帝存在,一切的最重要的數學符號:自然對數、虛數,圓周率、1都在這個算是裡面。等於零。一切的東西都在封閉迴圈中,愛與恨,父親與兄長,命運。一加一等於一
七橋習題是反覆環繞的在同一個地方打轉。尤拉是盲人,伊底帕斯也是盲人,你要不要面對或逃避你的命運。
上帝存在,但是詮釋上帝的角度成為中東戰爭/黎巴嫩內戰的起源。
就是愛與恨共同存在,你如何詮釋:
父親與哥哥是同一人/兒子與仇人是同一人/追尋的幸福與地獄是同一個點。就是愛與恨的選擇,選擇成為尼哈德梅或是阿布塔雷,選擇從恨訴說或是從愛訴說。
這是一個當代的伊底帕斯神話,伊底帕斯逃離:弒父娶母的神諭(命運)。但他終究回來殺了父親、娶了母親,生了四個孩子,並且被詛咒,最後得知自己命運的時候刺瞎自己雙眼。
伊底帕斯王的父親在丟棄伊底帕斯的時候,刺穿了他的腳踝,與尼哈德梅烙印的地方是一樣的。
雙胞胎到底是誕生於愛,還是誕生於恨?我們到底是誕生於愛,還是恨?民族到底是誕生於愛,還是誕生於恨?
所有的國家,都經歷過漫長的族群和種族鬥爭。所有的人類都處於長期的鬥爭中。
烈火焚身,用一個家、一個迴圈般殘酷而詩意的寓言,去表達一個1975年到1990年的黎巴嫩內戰的故事,去表達一個追尋自身命運的故事、去表達一個選擇愛或選擇恨的故事,去表達一個,從古至今,其實也糾纏在我們所有人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故事
鍾愛表述命運的維勒那夫
一直一直提醒我們同樣的故事:
你要命運、接受命運,然後,迎向命運。選擇愛
能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7會員
43內容數
收錄閱讀與觀影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