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兩個身體:卡爾 · 拉格斐 | 時尚

2023/05/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本是我的血液,也是我的世界。我一向讀書不少,直到現在。但我不喜歡拿來炫耀——卡爾 · 拉格斐
香奈兒設計總監卡爾 · 拉格斐(Karl Lagerfeld )於2019 年往生。他是大家口中的「老佛爺」。曾自創品牌,也身兼義大利 FENDI 設計師。雅好攝影,閱讀,跟記者交鋒,時時口出金句。
我對於他設計的服飾,印象不深刻,但他愛書成癡,則記憶猶深。晚年,這些充滿人生智慧的格言,結集成書——《卡爾拉格斐的世界:工作、生活與人生智慧》,也讓讀者粉絲對他有進一步的認識,畢竟去世不久,大部頭的傳記尚未上市。
他充分掌握香奈兒的摩登精神,講究細節手藝,為這個法蘭西品牌再度注入養分。香奈兒鍾愛閱讀,拉格斐也不遑多讓,如果說他是位「遊讀家」或「讀書之神」,一點也不為過。
本書序言指出,拉格斐提到歐洲的沙龍文化,如數家珍,侃侃而談。歐洲傳統之下,法國女人發明沙龍,英國男人發明俱樂部。早年洛可可時代,時尚女教主彭芭杜夫人的沙龍,定期邀請文人藝術家即席演講,期間大家互相對話,一來一往,衍生智慧的火花。顯然,拉格斐繼承這項傳統,只不過這是跟記者友人的口才格鬥。
我們一聊到流行時尚,難免有既定印象,比如說血拼、名牌、敗家、刷爆卡。但要是看到卡爾拉格斐的藏書照,恐怕會大吃一驚。一般說來,藏書家或學者才會擁有如此車載斗量的書物。譬如,有位美國芝加哥醫生,生平喜歡蒐集英國作家毛姆的精裝初版本。又如日本明治大學教授鹿島茂,為了蒐集十九世紀法蘭西作家的摩洛哥皮的古書,竟然向銀行貸款。
拉格斐不惜重金,時時淘書,豪宅內部沒有名畫妝點,卻是一片片書牆,供他時時閱讀。他自嘲熱愛書籍,已經接近病態。仔細思考,他應該深信,這些都是他設計過程中的養分。足見他具有「野生的思考」,想當年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到第三世界做田野調查,得出結論——原住民出外檢東西,一時用不到,但心想總有一天會用到。
原住民的場域是荒郊野外,而設計師則每每在書店流連忘返。老實說,我也有這種體驗,為了寫書,時時會上街淘書。古人提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我覺得書到用時喜多多。所謂「心誠則靈」,有時候你想到某本書,那本書並不會出現在圖書館,而是在書店跟你相見歡。文學評論家史坦納指出:「猶太民族有個傳統,喜歡買書,帶回書房之後,閱讀時,還要準備一隻筆,畫畫線,寫寫心得。」
一九三〇年代,大明星瓊克勞馥一出門,即便不是參加派對,總是穿得很體面,她說自己並不是鄰家女孩。顯然,拉格斐有明星的自覺和架勢,早年有點發福,頭上綁著馬尾,頂著墨鏡,雅好白襯衫,套上西裝,出門前,更不忘戒指,並帶著一隻折扇。後來,為加持推廣設計師海地 · 史萊曼(Hedi Slimane) 推出的Skinny 貼身褲,竟然減肥廋身。此後,他的造型為之大變。
流行時尚講求大秀特秀,也許你以為拉格斐時時參加社交活動,但看了這本書,你會發現他竟然沉浸於百年孤寂的氛圍,揚言一進書房,可以同時讀而二十本書。看來,孤獨跟閱讀應該是絕佳組合,畢竟書是良伴,半夜叫醒它,一點怨言也沒有。
時尚產業,競爭十分激烈,稍一落後,便粉身碎骨。但要是名列前茅,那設計師簡直日進斗金,贏者全拿。顯然,名牌服飾業徹底發揮「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但拉格斐強調,他喜歡花錢敗衣,賺多也要花大錢。
「時尚就像海洋,或是愛,會如海浪般潮來潮去。」拉格斐如是說。忘卻過去,不斷朝向未來,是他的設計哲學。尤其在時尚界,你總是得摧毀某些東西,好讓它重生。他也了解時尚產業務必貼近潮流,設計的作品應該親炙市場,切忌自我感覺良好。他揶揄某位設計師說:「我記得有個設計師,她的衣服只給聰明的女人穿。當然,她破產了。」
拉格斐喜讀哲學書,尤其叔本華。但叔本華跟母親關係形同水火,但他跟母親關係良好,早年出生於漢堡,老媽勸他早點離開德國,也許了解兒子有設計才華。因此。長大後到巴黎打天下,造就他登上時尚界的頂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10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