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分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9.8.6 文章
個人心得分享:
經過這幾年的覺察,我發現剛睡醒的情緒常常就是內心最真實的情緒。當醒著時,我會不小心一直壓抑情緒,或者逃避,可能是一個慣性,因為負面情緒不好受,然後隔天醒來的時候,感覺到心情不好,而那個感覺就是前一天未去面對的情緒,這幾年來我大部分用的是轉移注意力法,但最後發現,我其實原本的情緒是在的,當我逃避掉的時候,他會繼續來影響我,在我身上,我發現了有幾個方式,第一就是注意力會變得不集中,第二脾氣變差,第三有時突然心情不好,我有發現剛醒來注意力常常是最能集中的,彷彿睡覺的過程精神有被療癒,思緒也變得不那麼混亂,但是反而那時候會有負面情緒,而醒來之後,如果我因為要應付其他事情,原本的負面情緒不見,但是反而注意力開始不能集中,思緒變混亂,彷彿他要我去面對已經不能再壓抑的情緒了,如果不面對,我變得無法好好做事。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可能我的問題大多是直接影響精神,我比較沒有身體上的問題,頂多偶爾頭痛而已,甚至對於頭痛我也能夠去控制,我可以很容易找到頭痛的心理上的原因,知道我現在是因為在什麼情緒,什麼想法而頭痛,那是非常明顯的,可是我後來發現讓自己暫時逃避情緒而讓自己不頭痛容易,但是我就發現那個情緒沒有真正消失,他會從頭痛轉移到讓我的精神上的問題,當下一開始突然不痛,可是可能過十分鐘要去做一件事時就發現為什麼注意力無法集中,一直心理有一種東西在干擾的感覺,一樣的痛苦,只是轉移,沒有解決,有時候我真的寧願是身體上的痛,因為頭痛時至少當下可能代表我有狀況,必須先休息,不用去做事,當然痛也做不下,痛至少夠真實,心理上的痛也是,當下如果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反而比較好,例如想哭,生氣等等,但是當轉移時,以為自己身體心理不痛了,然後卻變成一個很奇怪的精神狀況,那蠻折磨的,變成一個可能比較反應慢,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狀況,嚴重可以導致我做不下任何事,我主要是說原來以為表面沒有負面情緒了不代表沒問題,也許是壓抑而用另外的形式出來給你看,可能根本沒找到產生這些情緒的信念之前已經先壓抑下去了,所以我是覺得有負面情緒反而還是比較好的,當然前提是有負面信念,當負面情緒有出來時,反而那個時候離內心是比較接近的,那是才是容易發現信念的時候。
我有看過精神科,但是藥物對我一點改善也沒有,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吃了最長三個月,影響不了我的負面情緒,也影響不了我的注意力問題,唯一的效果是吃的初期會很想睡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改善我的感覺,但當然藥物不是我的重點,只是覺得怎麼會一點效果也沒有,覺得很怪,而去心理治療總覺得也是怪怪的,無法有治療效果,因為我覺得不管我怎麼說,畢竟他是精神上沒問題,他也很難聽懂我的感受,講來講去就是不對勁,有時候我原本知道我要講的,被他的話帶去了,就越離我的感受更遠,越講越講不出我的真正的感覺,有一種他用在看正常沒問題的人的角度在看我,尤其是諮商所的心理諮商師,因為這種我感覺比起醫院的臨床心理師,他比較不會當你是有病的,當然這很好,不會有覺得我很糟的負面投射,但是就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沒辦法很深入,因為如果是多數那種所謂沒問題的人當然不會有我這種問題,所以他必須先跳脫看待多數所謂正常人的角度來看我,可是這我感覺就蠻難的,而醫院的臨床心理師也只是把你當作有病,知道你跟多數所謂正常人不一樣,但是治療過程好像又一直把你當普通所謂正常人來治療,沒有進去所謂不正常裡面的邏輯,讓我覺得醫院的臨床心理師更差,他多了貼標籤的步驟,我是覺得常常為了要跟別人說話,自己的感覺就會講不出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49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度理性的社會與精神疾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藍莓開花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記分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記分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乾球溫度、濕球溫度與高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眼軸長度與近視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