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1984》的世界,你擔心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由就像空氣一樣,只有當它消失的時候,你才會感到窒息」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聽饒舌?近期饒舌歌手瘦子上了一檔音樂節目,唱了一首自創曲〈Don’t worry  about me〉該曲原本是一首描述社會現象的輕快饒舌,因為節目組的「言論審查」,所以強硬地修改歌詞,讓歌曲失去了原本應有的社會意義。當原有的社會意義無法被如實的傳達出來時,我才體會到「自由」的美好,當我們沒有可以隨意表達想法、感受的自由,猶如胸口悶了一口氣,無法抒發出來,是那樣的難受。

George Orwell在《1984》這本書裡頭,清楚地表達他的看法:「在謊言遍地的時代,講真話就是革命的行為。」對人民來說,自由是最珍貴的一項禮物。

如果要說出哪一部分最容易引起大眾的驚訝,想必是書中的人民失去了「自由」吧!身在擁有言論自由的國家裡,人民可以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公眾事物的質疑、批評政治人物的錯誤,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有了「自由」,才可以自在地表達想法、感受。試著想像一下,有一天國家限制了人民的自由,人民損失的會是什麼?可以想像到的,我們可以略說一二,但想不到的,又會是什麼?《1984》將帶我們看見,當政府剝奪了人民的自由,人民的生活會變得有多麼可怕和絕望!

政府透過媒體掌控言論、製造假訊息

政府擁有公權力,服務人民,而媒體監督政府,並公正報導讓人民知道,人民透過媒體來了解政府的作為,這本是政府、媒體、人民三者之間的互動方式。

在大洋國生活的人民,每天接收的訊息,包含對外戰爭、對內治理,媒體不再是監督政府的角色,反倒是政府掌控人民的工具,捏造許多不實的言論和訊息只為了掩飾和穩定朝局。舉例來說,溫斯頓所在的真理部是負責重寫歷史文件,每天的工作是把政府想掩蓋的事實透過媒體,將本該公正真實的報導,肆意竄改,為了就是符合黨的旨意所傳達的訊息,可能早上發布的訊息到晚上又是另一回事,此行為只能用「朝令夕改」四字來形容。而人民也因為訊息不正確,無法辨別政府所做的行為何處不對,前後不一,可以用矛盾來形容,但前後一致,卻都不真實,又該怎麼形容呢?

人民失去自由

自由,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幾乎不會特別提及,因為它一直都存在,但對大洋國人民來說,卻像是鑽石一般稀少、珍貴。

每人的一天幾乎免不了花錢消費,但對大洋國的人民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公開的場合可以讓人消費,如果要購買日常用品的話,就必須到「黑市」去才行,也就是非法的場所,但不僅僅是老百姓會去,就連政府人員也都會去採買商品。說到這邊,讀者可能會很好奇:既然大家都會去的地方,為什麼政府要列為非法呢?對城市來說,「市場」是一座城市經濟很重要的一環,幾乎人民處理的大小事務都會進出市場好幾回,小至買賣商品,大至文化傳遞,也就是說,人民幾乎仰賴它,它的存在可以穩定的不只是經濟,更是「人心」,它給予人民交流的空間,容易產生思想,進一步發展出自由意識,而對政府來說,最害怕的就是人民有自由意識的想法、反抗的念頭,於是政府嚴厲禁止人民有自由消費的行為,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一旦如此,人民就沒有時間去反抗政府了。

覺醒的人民反抗暴政的政府

「Do you hear people sing ,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自由的種子在溫斯頓心中發芽,溫斯頓恰巧遇到了一位擁有相同思想的女子-茱莉亞,茱莉亞比起溫斯頓的不知所措,更多的是大膽卻又不失謹慎,兩人很快墜入愛河,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歲月,而幸福消失得太快,兩人擁有幸福的當下就已經在實行自由的權力了,政府知道了,人民反抗的行為在政府眼下就是一塊刺,只是在於什麼時候要被拔而已。

 George Orwell筆下的《1984》,自由受到限制、經濟遇到困難,生活處處不便,但請讀者試著想看看:《1984》政府運作模式如果套入當今社會,經濟方面採取市場經濟,只做基本的手段措施,人民經濟繁榮、三餐都足夠溫飽,但自由一樣缺少,人民還會討厭這樣的政府嗎?還是會接受此「不完美」的政府,覺得當今政府已經做得很好了,不用反抗了呢?似乎也是讀者們該思考的方向。

    3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