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感謝」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印象很深刻,2015 年《康熙來了》宣佈即將落幕後,該節目製作了一系列具有回顧性質的主題,其中有一集是「代班主持人大集合」。(大家都知道,小s在《康熙》後期是出了名的愛請假,所以像謝依霖、曲家瑞、阿雅等都經常來代班。)在那一集中,蔡康永試探地問了小s一個問題:

「心中會(對代班主持人)有敵意嗎?覺得……坐在我的位置上,然後還敢表現得這麼好。」

我本來預期小s會開玩笑地說一些類似「給老娘去死吧」之類的話,結果小s的回答令我十分意外。她說:

「只有充滿感謝,(她們)願意來幫我代班。」

小s說出這句話的那個畫面,竟然就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讓我往後的人生受用無窮。

圖片截取自康熙來了

圖片截取自康熙來了



我本來不是一個真正瞭解「感謝」意義的人。年輕的時候我也經常說謝謝,各種節日也會寫卡片或打電話向親友表達感謝之意,但對當時的我而言,那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禮節」,只是想要讓他人留下好印象而已,並沒有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受到他人多少的幫助,所以那些說出口的感謝是很廉價的,屬於應酬的話語罷了。

現在,我經常回顧從前的我,在深刻的反省下,我必須承認年輕的時候自己確實是充滿棱角與傲氣的——在一個頗為困窘的環境中成長,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又很不甘願認輸,所以我過得非常辛苦、非常努力。在擁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之後,我當然認為這些成就是靠我自己努力得來的;或許也曾受到一些貴人的幫助吧,但主要還是靠我自己的努力。我以我自己的努力為榮。

我的傲氣來自哪裡呢?因為我把自己的成就大部分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與「自己的努力」,而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其他因素對我的幫助與影響。

更糟糕的是我曾經有一種念頭,認為自己的能力應該可以達到更高的成就,所以我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都怪罪到外緣因素上,認為自己是「被拖累」、「被限制」了。我經常幻想:如果生在一個富貴之家、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許我今天必然會有更高的成就……。(實際上,人生無法改變,這一切都只能是幻想。)

這種思維讓我很痛苦,因為我改變不了那些「外緣因素」,所以我只能一直受困於人生的種種不如意,並繼續怪罪那些我所改變不了的外緣因素,例如我的家庭、我身處的環境、我的過去……。




真正懂得「感謝」的意義,還是在出社會工作了好多年之後。

我是一位學校老師,我不知道我的學生是怎麼評價我的,但至少我自認為在教學上很努力、很盡責。當然,我不是聖人,我一定也曾有做得非常糟糕、甚至也有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的一些言行,甚至一直到現在我也還有很多做得不成熟的地方,但至少從大方向來看,我是無愧於心的,我認為自己每一年都奉獻出了自己當時最好的教學,而且不斷在反思與追求進步。

我並不是為了得到任何一位學生的感謝才這樣用心的,一切都只是來自於我個人的責任感。我的價值觀就是永遠要當一個真誠的人,並且用認真的態度去過生活,尤其是面對我的工作與朋友們。

我對於我自己有「高標準、高要求」,但這件事情卻也是造成我痛苦的來源——因為我並不能時時刻刻都維持我的「高標準、高要求」,我也很想偷懶,很想躺平,有時候我也會想要甩鍋、不負責任,我也很容易對一切感到失望,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意義……。

某一天,我真的過得特別累,特別絕望,已經到了想要放棄一切的時候。然而,就在那一刻,某個奇妙的念頭「咻」地一聲閃進了我的心裡。

「我的父母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受?或許……我以前的老師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就是這樣一個剎那間的同理心流瀉,我好像突然可以感受到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過得那麼不容易,尤其是我的父母和老師,也許他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也是非常的迷網與痛苦,也許有很多事情他們當時做得不夠好,但在那個時空環境下,他們可能都已經盡力做到他們可以為我做的事情了。

我心底是知道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不負責任的爛人,出社會這幾年我們遇到的爛人、收過的爛攤子難道還少嗎?——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很負責任、很用心的人,也許他們沒有辦法把事情做到一百分,(究竟有多少人能夠把每件事都做到一百分?)但光是這一份用心與負責,就已經為我們的工作或人生帶來很大很大的幫助了。

說真的,沒有人有義務非得為另一個人用盡心力付出到什麼程度。如果今天我們遇到的是願意用心負責的父母或老師,是我們人生莫大的幸運;如果今天我們遇到的是不用心與不負責的,那他們其實也沒有虧欠我們什麼,我們只是回歸到了自己人生的本質——「靠自己」。如此而已。

我也記得,有一次我與當兵時認識的好朋友聊天,他在電話那一頭告訴我:「有爸爸真好,我沒有爸爸,我真羨慕你。」那一天,我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一個人哭到夜深。我深深悔恨自己的不懂事,對於自己不知感恩,感到萬分的羞愧與痛苦。隔天一早,我下定決心重新做人。

從那一天直到現在,我確實是活得不那麼「厭世」了,因為我明白了感謝的意義。我想說的只是——不要把一切都看得那麼「理所當然」,因為人生唯一的「理所當然」其實只有「靠自己」。如果今天任何一個人給了自己哪怕只有稍微一點點的幫助,都要記得:那不是他「應該」為我做的,那是出於他的溫情與善意,我們應該要好好表達內心的感謝,這是身而為人最基本的道理。




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很簡單,我只是純粹地想要分享一些自己對人生的體會而已,可能也是因為自己的人生走到一個新的階段吧,所以當我回顧從前的自己時,總是有很多話想說,很希望從前的自己能夠早一點體會到這些道理就好了。

我很希望這篇文章寫起來不像是老掉牙的心靈雞湯。

但如果就是很像心靈雞湯的話……那你們就給我把這碗雞湯喝下去。

57會員
30內容數
厭世哲學家陪你喝茶看人生。沒有爾康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