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Böhm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

二零二三年六月。

『老闆,我想聽聽看他的阿爾卑斯交響詩。』

這是首由理查。史特勞斯將曾經去過阿爾卑斯山的記憶索普寫出來的曲目,透過這作品的創作將個人的該次登山經驗描述出各種攀登的遭遇。

「我們先等這首演完喔。」

正在播放的是由卡爾。貝姆所指揮的布拉姆斯四號,而他正在以指揮莫扎特曲目的方式指揮著樂團並預備為曲目劃下休止符。

換剛剛點播的歌,看著剛剛的客人調整一下姿勢,想要隆重地迎接這首他所點的曲目。原本擔心會不會把交響詩也像是剛剛的四號一樣演奏,深怕這爬山的過程充滿礫石,直到音響開始緩緩的撥出音樂,整個空間的氛圍頓時隨著流洩而出的音符來到阿爾卑斯山(當然不是我冷氣開太強),原本預期的想法頓時拋諸腦後,我們循著史特勞斯的記憶高低起伏直至下山。

『我沒想到他的布拉姆斯四號跟阿爾卑斯交響曲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可能是因為這位指揮常常跟理查。史特勞斯一起散步,有了解到作曲家的創作理念及意圖吧。換個方向說卡爾。貝姆也是非常尊重原譜的指揮家,前提是他有理解曲目本身的理念。」

『哈哈,這樣說來他指揮的其他作品也是如此嗎?』

「我是很喜歡他的莫扎特,看到網路上許多評價也是如此。可以帶出莫札特那種隱晦的幽默感和歡樂的氣氛。」

「不過這次聆聽時按照年份編排,他的指揮手法真的是從頭到尾的四平八穩,直到最後幾年感覺得出來有想要突破,但是就稍微突出一點點後馬上收手。」

『那史特勞斯的歌劇部分呢?』

「首推!說真的以前聽史特勞斯都會覺得有夠吵,根本是19世紀的死亡金屬樂。不過貝姆卻將這些聲音用了類似指揮莫扎特時的手法將高低音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好聽!」

這可是真心話,未來應該會以貝姆的指揮當作範本來聽理查。史特勞斯了。


二零二三年六月。

聽到80年時,從他熟悉的莫扎特裡感受到有那麼一點的想要突破,某些樂段的速度和過往在音量上的侷限忽然的消失幾次,感覺更活潑了。遺憾的是隔年就離世,沒能讓我們體會到更多有趣的莫扎特。當時的他肯定也不知道隔年就會讓那份獨有的嚴肅消失吧,嚴肅嗎?還是該說是因為要符合宮廷音樂該有的禮儀呢?畢竟宮廷音樂的主要目的也就像是現在很多場合的背景音樂,要配合王公貴族的聊天或舞會,不宜喧賓奪主吧。


二零二三年九月。

從John Powell 的書“好音樂的科學”裡頭看到關於1800年以前的協奏曲的意思也不過就是一首曲子,也是從貝姆的早期曲目可以明顯感受到這部分。獨奏家即便是獨奏時似乎都還是跟隨著指揮的節奏演奏,而在合奏與獨奏之間的整體情緒亦是相當的連續,並沒有讓獨奏家有太多的表情出現。縱使偶有幾部分獨奏家已經開始融入情感時也會被指揮拉回現場,然而這到大概貝姆的中後期時逐漸地開始讓獨奏家自由發揮,晚期時更是有感受到獨奏家的表情豐富了。

方大頭
方大頭
過去的、現在的、我總是會遺忘或錯亂,或是將創作改變個人記憶,即便這裡是個人外部記憶區並留下些紀錄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