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閒聊|《神人之家》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當值得一觀的電影。

  導演盧盈良離家二十年,卻讓觀眾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看見了導演與原生家庭的和解、與自己的和解,那是一個我從未見過的世界。觀影過程中,不斷想起〈駱駝祥子〉、想起〈春蠶〉,想起那些沈從文筆下,從來只出現在小說中,農家的、勞動的縮影。

《神人之家》劇照,來源: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bbe13980417c47e282141aeed1aa0d68

《神人之家》劇照,來源: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bbe13980417c47e282141aeed1aa0d68

  神明所以為神,乃因人性裡有神,於是神得以托生。簽賭的爸爸、虔誠的媽媽、能通靈又刻苦的哥哥,他們供奉一樣的神,卻因各自的理由,成為座下的信徒。

《神人之家》劇照,來源: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bbe13980417c47e282141aeed1aa0d68

《神人之家》劇照,來源: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bbe13980417c47e282141aeed1aa0d68

「你為什麼要一直賭錢?」

「你為什麼要一直拍片?」

  這是導演與爸爸在影片裡的一段對話,導演大概是整個家裡,距離神最遙遠的人。可他堅持拍片的理由,或許正如親人堅持自己的信仰——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矛盾,需要被理解、被爬梳,甚至被遺忘。他們只是選擇不一樣的方式,對自我成功的方式進行了推敲、叩問。

  影片裡也出現了許多沒有剪去沉默與空白,就像我們平常與家人間自然的互動,不尷尬也不無聊,因為人生需要這些沉默的空白,生活不會是永遠填滿的。噓,我們不要說話,聽一下風扇的馬達、樹葉的摩挲,以及柏油路上的呼嘯。那些聲音能讓我配著白開水,消磨一整個陽光灑落的午後。

  導演的媽媽一輩子沒見過海,於是導演帶著攝影器材,帶著媽媽坐區間車到了海邊。她說看見海浪的感覺很好。

「那裡有溝,妳過不去啦。」

「我要去探一下。」

《神人之家》劇照,來源: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bbe13980417c47e282141aeed1aa0d68

《神人之家》劇照,來源: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bbe13980417c47e282141aeed1aa0d68

  電影結尾,盧盈良與母親的對話,著實點亮了整部作品。而神人之家究竟何以有神?其實從頭到尾講的都是人。神以信仰、以神像姿態穿插在電影中,祂們從未顯靈,可一直在那裡。妙不可言為神,一如每個人與家庭的關係,緣深也好,緣淺也罷,沒有任何理論能解釋我們為什麼和這些人組成家庭,又為什麼此世為人而非其他。難道所有掙扎只為活著?尚未摸清生之意義,恍惚間便垂垂老矣。

  縱使前方深壑如淵,若不是親身探足,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究竟能到達什麼地方,成就怎樣的風景。

0會員
13內容數
一些短篇的個人創作,也許是散文,也許是小說。但基本上就是一些閒來無事想到的段落,或是睡覺之前的靈光一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