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隸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隸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大詩人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前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意思是:丙辰年中秋節,高興地喝酒到第二天早晨,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這闋詞的場景是中秋明月夜,這裡的月是山東密州的月;此時的蘇東坡,已開始他的貶官流放之旅。當時蘇的父親和妻子都已離世,蘇東坡與弟弟感情深,兩人各自東奔西跑,已有六、七年未能相見。蘇東坡在杭州任滿時,特別提出要求,希望能調到弟弟任官所在的濟南,結果卻來到密州,兄弟仍然相隔,晤面艱難。月圓而人未圓。

「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代指明月。「共嬋娟」典故出自南朝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離別好多年而不得見,除希望親人能長久健在,蘇東坡通過普照世界的皎潔月光、把兩地聯繫起來,希望將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以一輪明月,同時處理了空間、時間、親情等主題,表現出曠達和樂觀精神。這闋詞流傳至今也意味著,在吟唱欣賞的同時,或能撫慰所有承受著離別之苦的心靈。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借詩人的傳世金句,祝福大家團圓平安,即使短暫相隔兩地、也能共享著美好的月光,中秋節快樂。


19會員
94內容數
感興趣的書籍,身心靈,心理,一般知識性,商業書籍等等,分享閱讀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