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街頭: 舞榭歌台(上)

2023/11/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己時常慶幸能在倫敦生活過一段日子,對我來說,巴黎是美艷的貴婦但有點冷漠,倫敦貌似陰沉的晚娘,原來很親切,在多少個寒暑裡,雖然也有辛酸,但溫暖和喜樂的時光還是居多。

倫敦地標:大笨鐘

倫敦地標:大笨鐘

早期的文章裡,我曾畧述生病和學習的不愉快經歷,在陌生環境孤單的我,因為有珊珊和後來的幾個知己,在倫敦的日子才變得越來越豐富。護理學校的讀書和實習生涯,真的很辛苦,腦力和勞力都讓我們吃不消,放假出外走動是減壓的最佳良方,於是倫敦的大街小巷,電影院和劇院都留下我們不少的蹤跡。


依照舊制度我們雖然身為學生,但實習工作是有生活津貼的,所以有錢給我們花,雖然不多,但也足夠看戲或去聽音樂。一般女生愛泡酒吧舞會和結交男友,我和珊珊及另外幾個卻只喜歡往劇院或音樂廳跑。七、八十年代的倫敦,話劇、音樂舞台劇和古典音樂會演奏,到處都是,十分普遍而且票價也不太貴,我們窮學生,不是買學生票,就是看中午塲,也有晚塲臨時最後的平價票,總之會量力而為,不會超過自己的負擔能力。


在衆多的音樂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國王與我」,一九八零年,很偶然的在 London Palladium 讓我一睹好萊塢大明星尤伯連納( Yul Byrnner) 的真人演出,他本來就是這齣舞台劇原裝版的「國王」!由一九五一年開始,尤伯連納便是此劇的主角,無論是在劇院或銀幕上,除了他之外,沒有什麼人可以將十九世紀的暹邏國王演譯得這麼出色。


霸氣的「國王」尤伯連納

霸氣的「國王」尤伯連納

我們買的是學生票,只能坐在樓上,不能近距離看劇,但是這個「國王」自己早已在銀幕看過,所以不覺得太可惜,反而能夠高居臨下,可以看到整個舞台和管弦樂團,若想看演員近貌,座位前面放有望遠鏡,甚為照顧我們這些窮觀眾。尤伯連納那時候已經六十歲了,但還是很有活力的霸氣帥哥,唱功不減當年,飾演「安娜」的是 Virginia McKenna ,*Rodgers and Hammerstein 的歌曲永遠動聽又輕鬆,舞台上一班亞裔小演員又唱又跳,舞蹈編排很精彩,原來看舞台劇真的比看電影更能讓觀眾投入,大家幾乎都想跟著一起去唱和跳舞呢!遺憾的是,尤伯連納在八零年代「國王與我」的巡迴演出,最後的一幕在紐約百老匯舞台落下,這位英氣十足的金像獎影帝,於一九八五年離世,享年只有六十五歲。


倫敦的 West End 等同紐約的百老𣿬,是音樂舞台劇院的集中地,很多劇院從外出看,並不豪華壯麗,Palladium 和 Prince Edward Theatre 都毫不起眼,但走進去後卻像入了魔幻世界一樣,在光影和音樂之間,完全是置身於另一個境界裡,這也是我更喜歡看現場表演多過入電影院的原因。


一九七八年,憑藉 Évita 音樂劇,讓 Elaine Page 成名,雖然是靠實力,運氣也是因素。Andrew Lloyd Webber 和 Tim Rice 選角的時候,原本屬意 Julie Covington , 她起初同意並於一九七六年灌錄劇中的主題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作為宣傳,想不到此曲竟然登上世界各地(除了北美洲外)的流行榜後,她竟然拒絕演出。原因是什麼? Covington 個人甚為不喜歡 Eva Peron 這個政治人物,於是 Elaine Paige 冷手執過熱煎堆,成為主角,以後她的成功大家也有目共睹。


Évita 宣傳海報

Évita 宣傳海報

Elaine Paige 固然是出色的歌唱家, 或許我是先入為主,個人認為 Covington 的版本才是最佳,她的聲線比較稚氣,更能表達 Eva Peron 這個阿根廷國母,由滿懷夢想的青春少女到掌握權力的女政治家的心路歷程,至於 Madonna 在銀幕上的演出,我只能說畧嫌成熟,雖然她的演技和唱功也不錯,算是中規中矩吧。

現在就讓讀者親自作個評判:





最後「國王」邀請大家共舞:

https://youtu.be/iirDxAGlvdY?si=OwvDeoMEWXABTjdc

備註:*Rodgers and Hammerstein 不朽名作之一:The Sound of Music (真善美)


資料參考和官方宣傳圖片:維基百科

倫敦地標照片:作者提供







95會員
86內容數
歡迎來喝茶吃餅,談天說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