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夜空的星:讀《宮前町九十番地》

2023/12/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宮前町九十番地?

  在台灣的歷史中,連其他地方的歷史也不例外,我們往往迷眩於兩種敘述模式:一種是醉心於光榮與帝國的美好過去,那些帝王將相的瑣事都被我們牢牢記著,彷彿抓住這些燦爛的過往我們就可以繼續順遂生活下去;另一種則是回顧過去先民的血淚歷史,我們的祖先都是善良但卻受屈辱的,而救贖卻在遙遠的他方,期待著未來的彌賽亞。羅馬的過去總是充滿著皇帝的光輝以及文明的璀璨與腐敗;而耶路撒冷的過去永遠書寫著宗教的聖訓以及民族的血淚與苦痛。

  台灣從來都不是羅馬或耶路撒冷,雖然她的歷史可能是經濟起飛與舉國歡騰的美好過往,也可能是族群衝突與黨國專制的悲慘回憶。這些都是我們的先民一起經歷過的,也是本書的主角張超英先生所經歷過的。從這本書當中,我沒有看到對於過去史詩的歌頌或者是血書的悲泣,而是看到一個擁有精采身世的富家少爺如何突破歷史給他的框架,用自己的意志與生命在時光長河當中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這種光芒或許會被更多風雲人物的璀璨所掩蓋,但只要有人願意將他們的故事用文字或影像傳述給我們,那被掩蓋的光芒將帶來不輸給任何一個帝王將相。

  因為,那是一個人自己的故事,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他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參與改變的可能。

  張超英先生,是礦業鉅子張聰明之孫,抗日人士張月澄之子,從小住在台北市宮前町九十番地的洋房,曾經看過台灣首富林熊徵吃過最後一頓午餐,也看過自家成為中華民國領事館,在太陽旗下飄揚青天白日滿地紅。有著白手起家的祖父以及對中國革命失望的父親。張超英的人生原本可以選擇成為一個重建經貿帝國的商人,或者是默默反抗政府的文人,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故事很有可能變成偽裝成白手起家的立志傳記或者是慷慨激昂與波瀾壯闊的革命秘史。

  但他選擇走上一條人跡稀少的路,而這讓一切都變得與眾不同。

  他父親對於革命的深深絕望,讓他不會再走過他父親流轉於東京、台北、香港、廣州的革命生涯:

……祖父只有他一個兒子,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參加中國革命運動,做了兩年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的破滅。他對台灣回歸祖國的熱情一天天冷卻。當他發覺同時代的知識菁英朋友消失無蹤時,他對生命的熱誠摯意消褪殆盡,他的餘生從此在孤獨的書房渡過,不再與外界接觸,也不與家人多說一句話,過著自我封閉的日子。
【張超英/陳柔缙-宮前町九十番地】

  張超英年輕時在淡水海邊、香港、東京渡過放蕩不羈的時光。欲赴美留學卻因為外交部拒發護照之故返台擔任新聞局工作,隨後調任紐約新聞處。這些人生歷程似乎會讓人有著「這不會又是富二代假裝白手起家的故事吧」的擔憂,但即便有個經商致富的祖父、對革命失望的父親以及繽紛的學生時代,他仍然對於台灣有著無比的熱情,而這也讓他踏上與一般名門之後完全不一樣的旅程:

從外來看,好像我的選擇只有兩邊,要不就是投靠國民黨,要不成為反國民黨的台獨份子。難道沒有第三、第四種選擇嗎?這也是台灣政治文化一直以來的「二分法」,不是國民黨,就是搗蛋份子;不是藍,就要是綠。簡單的劃分,其實反倒是給自己綁重重枷鎖。我當時的選是待在政府裡,不當國民黨員,我要做國際宣傳的事,讓台灣更有國際地位,私底下我要盡力幫助為台灣努力的人。
【張超英/陳柔缙-宮前町九十番地】

  從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大時代的眼淚,看到許多菁英在時代的悲劇當中殞落,看到那個時代下許多人是如何身不由己或者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張超英先生就現在來看或許並非家喻戶曉,但從他的眼中我們卻也看到了比課本、文宣更為真實的時代光影,看到一個台灣人如何在那個時代不利的環境當中走出自己的方向。

  從這一點出發,張超英先生之所以在外交圈與媒體界穿針引線,默默促成台灣的外交突破以及國家能見度就一點也不意外了。雖然不意外,但是看到這些個人憑一己之力對抗無情的國際局勢與內部矛盾的過往回顧,仍讓人大呼過癮。

  拒當國民黨眼線、在威廉波特幫反對運動想宣傳點子、協助病危的謝聰敏,這些看似諜報片的許多小故事,卻是張超英在紐約新聞處任職的十一年中所見證與經歷的真實歷史。在這些「重大」的事件當中,我們也看到駐外人員同樣需要煩心於停車位、租屋與籌錢生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把廢棄的冷氣撿回來修理賣錢!)。許許多多的名人們,在他們光輝燦爛的生命大事件之餘,不也同樣需要面對這些生活中真實發生的點點滴滴嗎?

  這般在真實的生活當中實踐自己理念──也就是「盡力協助為台灣努力的人」──在張超英先生兩次擔任東京新聞處(新聞局駐日新聞處)處長期間,更因為他與日本的深厚淵源(大學就讀日本明治大學以及家族在日本的人脈)而更大放異彩。一反過去駐日使館緊抓一個報紙的態度,廣泛與各全國性、地方性的報紙建立關係,隨後在多方牽線之下促成日本簽證期間縮短、讀賣新聞社社長密會嚴家淦、第一時間使日本媒體同時報導「葉九條」與台灣政府的回覆、安排宋楚瑜「不期而遇」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在退休後數年又回鍋擔任東京新聞處長,讓台灣在亞幕開運過得風采(即便總統無法出席)、讓台灣總統首度登上新聞頭版,更促成《台灣的主張》在1999年出版,可謂他公職生活的完美句點。

  這些都是張超英先生在他人生中最鼎盛的年華所做過的豐功偉業,但更讓人著迷的並不是他三度服務新聞外交的身影,而是他離去以及重返東京新聞處的背影。在第一次從東京新聞處退休時:

日本人認為櫻花最美,因為櫻花是在盛開季節,春風一吹,便散落如雨,生命結束得又快又乾淨俐落。我想,能在無邦交的日本國,與行政最高首長建立關係,又在短短不到五年使新聞關係正常化,駐外新聞單位再好的成就已經不可能,我想應該如櫻花,在頂峰時離職。
【張超英/陳柔缙-宮前町九十番地】

然而,光輝的謝幕無法抹滅數年後新機會帶給他的使命與興奮:

(人生)最後一個一萬天,我認為要去回饋,讓揮別人生的剎那,不會哀嘆:「啊!真後悔那件事沒做。」當我問自己,不去東京會後悔時,一個強烈的回音告訴我:「會!」然後,再沒有太多思考,放下正在欣欣向榮的公司,決定接受新職,回鍋擔任東京新聞處長了。
【張超英/陳柔缙-宮前町九十番地】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開幕的方式,但卻有辦法選擇謝幕的形式。張超英先生一生在太陽旗、青天白日與星條旗間流轉,那異國的記憶以及對於母國的懷念譜成了上述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從無數的網路搜尋以及大量閱讀當中看到一個又一個類似的故事以及奮鬥,可能是德國新聞良知對抗納粹掌權的最後努力,可能是波蘭流亡外交官為復國的奮鬥,更可能是中國知識分子對抗極權政府的吼聲。每天每夜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著許許多多的張超英在各地奔走,但不見得每一位都有幸可以出版一本回憶錄,即便有人的一些事蹟被旁人紀錄,但她其他真實的生活,甚至是真實姓名卻往往無從得知。他多其有幸可以在人生中享受到一霎那的無悔時刻,這不是虛名或是金錢可以滿足的,而是身為一個人類發揮人性尊嚴的終極價值,讓這個世界因為他而改變了一點什麼,讓他的生命在那一刻圓滿。

  這些無悔的瞬間讓張超英的生命不再只是一個有幸被回憶錄訴說的生命,而讓他與無數個在歷史的黑暗當中奔走,不選擇神聖與光榮,也不選擇激昂與苦痛,而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的人生或許不像講這句話的劉伯溫般波瀾壯闊,但那份燃燒自己生命,追求某個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的希望卻是跨越時代藩籬,影響著每一個知道他們故事的人們。

  走過黑夜,或許我們只會記得那一片燦爛的星空,是如何在最陰暗、寒冷的時候默默的守護著我們,讓享受清晨微光的我們回憶起那燦爛的歲月;而那每一顆用盡生命去點亮滿夜星空的星星們,或許會隨著時光的流轉逐一為我們所遺忘。但如果有那麼一個機會,當代的我們得以用望遠鏡窺探那隱隱的晨星,請她傾訴如何在那充滿陰謀、絕望的世界中綻放追求自由、希望的火花,這故事在我們的心中將激起如同日月般的光芒。而在下一個黑夜來臨時,這心中永不滅去的光芒,也將支撐我們渡過漫漫長夜;而我們也相信,在下一個黎明到來之時,同樣會有充滿好奇心的小子拉開她的望遠鏡,向歷史的塵埃窺探屬於下一個時代的希望。

  謝謝你,張超英前輩。

陳亞明
陳亞明
關於日常生活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