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給的答案】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的作者提摩西‧費里斯,被媒體稱為「音頻界的歐普拉」,提摩西不只被選為最暢新商業人物,還擁有最火紅的Podcast 節目《提摩西‧費里斯秀》,精通五國語言,同時又是世界紀錄保持人,看似完美的人生經歷,卻在40歲時感到焦慮及迷惘,在日記中具體的寫下問題後,他突然有個靈感「何不找一群大師來幫助自己呢?」於是,他開始行動,他列出了夢幻受訪者,並用E-mail向這些厲害的人物尋求建議。他的名單中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師,在書中可以看到這群大師跟他分享他們最喜歡的失敗經驗、最推薦的書、聽過最爛的建議,及舒壓方式。

這本書有意思地方是,可以看到這群不同領域的大師抱持著各種信念和想法,有些地方意外的非常一致,有些想法則是大不相同。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書中最感共鳴,也是最多大師們同感的想法。

1.勇於冒險、勇於堅持

果敢行動只會片刻失足,不敢行動則會失去自我

「勇敢」這個態度,可說是榮登所有大師認為成就人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對於勇敢,我們可以自問「要是我不害怕,我會怎麼做?」

對我來說「勇敢」就是勇於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以及勇於拒絕自己不認同的事。

每個人都有一張嘴,要管起別人該如何做為是很容易的,網路上的鄉民總是很樂於提供對於他人人生的建議,這也提醒著我們內心都該有一把尺,來衡量對錯與自我的價值觀。當我們勇於追求自己認為重要的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人給我們不同的指教,但大部分的建議都是非常個人的,一個人成功的歷程,放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不見得可以獲得相同的成果,當我們掌握到心之所嚮,或正在完成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我們可以選擇勇敢,極力追求,並將那些不屬於我們的建議置之門外。並不是說我們要閉門造車,固執的不接受任何改善的可能,而是必須勇於把一些外界的雜音剔除。做起來十分有難度,尤其是當雜音很多的時候,我們不免會懷疑自己是錯的,但無論是對是錯我們都勇於選擇、勇於面對,並勇於的承擔屬於自己的人生。

2.以終為始

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是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之一,書中列舉了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一個被提及的習慣就是「以終為始」。

在【人生給的答案】這本書中,一樣有非常多大師推崇「以終為始」這個概念。「以終為始」簡單來說就是在行動前,先確認我們想要達成什麼目標,或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死後怎麼被來替自己送終的人形容。我們會希望自己因為工作效率超好被傳唱,或是希望自己因為為人和善又慷慨被感念。用我們希望看見的最後一步路來引導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路。

若是任憑當下的直覺行事,我們往往會呈現待機狀態,輕則在夜深人靜時感嘆自己不知為何而戰,重則偏離自己的目標自始至終都沒靠近過。書中提到我們可以思考成功對於你的意義,並寫下自己對20年後的願景,清楚描述對你來說成功的人生與事業是怎麼樣子。然後再將時間到回今天,確保你現在的選擇跟那個目標是一致的。

一切端看自己的內心,釐清人生定位才有機會獲得我們想要的人生。

3.過好每一天

對未來保持耐心,對眼前講求速度

我們很常對於未來有太多的期望和目標,但每一天又過的太從容,例如一邊幻想著自己又瘦又健康,然後晚餐大吃鹹酥雞,最終在以對自己失望收場。浪費的現在的每一天,然後擔心往後的某一年。

我認為,過好每一天的重要心法即是了解到「當下即是威力之點」的概念。賽斯在他的著作【個人實像的本質】裡,一再強調「當下」(即現在)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們的身體、精神與心靈的能力,是集中在「現在」的經驗焦點裡,也就是說「當下」這一點,涵括了你所有可能的過去與未來,你永遠可以選擇並改變它們。

無論是如賽斯說的,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廣闊的現在,或是依一般人所認知的,未來是現在的積累。只要我們盡全力只活在今天,並用力榨乾自己的每一秒,對未來也就完全不需要擔心了。

4.花時間認識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人生給的答案】這本書中約有的大師們不約而同幾乎都有冥想的習慣,他們藉由冥想舒壓、提升專注力、試圖找回初衷,最重要的是找尋更深層的自我。

無論現在或未來,世界都會非常的忙碌,改變的速度也會不斷加快,因此我們必須試著更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誰、想要甚麼。【人類大歷史】作者尤瓦爾·諾瓦‧哈拉瑞在書中提到:「雖然了解自己是老生常談,但在21世紀的現在非常重要,因為現在的競爭激烈,Gooogle、Facebook、亞馬遜和政府機關透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能知道你越來越多事情,一旦企業和政府比你還要了解你自己,就可能在你不知情下操縱你。」

認識自己對於這群大師們絕對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思維,他們致力於看清自己的狀況,並找到令自己著迷的事,接者就是勇氣與追尋的故事。

raw-image

看完這本書非常過癮,可以看到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對於成功的定義與建議。他們有著非常相似的特質,例如:勇敢、懂自己、謙虛,但對於追尋成功則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例如:有些大師覺得從失敗中學習是種自我欺騙,另一派則是希望大家擁抱失敗看見失敗的美好。其實事情沒有對錯,端看我們以怎麼樣的角度去解讀這些資訊。在書中分享經驗的100多名大師都各自用自己的方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看著這麼多大師的建議,或多或少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底氣,或許我們可以走到比想像中更遠的地方。






5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