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戰:霍光廢帝(2)如果有可能,少說話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霍光這句話遞過來後,旁邊的金日殫被逼的馬上說出了自己的政治短板:「臣外國人,不如光。」

都是高手,都一點就透。

金日殫是當年霍光他哥打服的匈奴休屠部王子,非常傳奇的成為了武帝死後的帝國二把手,後面會細講。

武帝駕崩後,霍光拜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成為了帝國的舵手,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

注意上面的次序,很有講究,一堆將軍排到了前面。

這個時候,丞相已經排到了第四位。

因為前面三位都是錄尚書事的。

還記得前面幾章我們介紹的,武帝要干的宏圖偉略太多,丞相已經無法領會武帝那跨時代的思路了,結果武帝不僅僅局限於拍板了,他直接把處理政事的權力拿回了自己的手中。

武帝在時,我說的比較委婉。

他不在了,我就不哆嗦了,實際就是武帝就是把相權徹底奪了。

領尚書事,意味著把控天下政務的賞罰與方向。

霍光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之所以排在了前三位,是因為分別掌管著軍權,而且三人都領尚書事。

人家都是常委。

尚書經武帝一朝後牛到了什麼程度呢?

大臣有罪,由尚書彈劾。

州郡官吏入朝奏事,要面見尚書。

官吏的功勞評定升遷,要上報到尚書。

丞相若有過失,由尚書彈劾,御史大夫選任,由尚書品定高下。

就牛到這個份上。

當然,這個牛其實是武帝牛,把所有權力都抓到尚書後還是武帝點頭拍板。

但武帝走人後,拍板的就變成了他選的那位周公了。

霍光之所以能排到第一順位,除了總領尚書事外,還因為大司馬大將軍這個官職。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青出塞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右賢王獨與壯騎數百潰圍北去。衛青俘虜小王十餘人,部族一萬五千餘人,牲畜百萬。

功太大了,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以統率諸將軍,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

這是在韓信同志後,時隔80年再度常置此官職。

但武帝時的大將軍,跟兵仙的那個大將軍概念可不太一樣了。

武帝朝奪了相權,將章奏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將軍為首的尚書,也就是所謂的「內朝」中,大將軍為一把手。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決戰後,因為衛青、霍去病已經把官升到頭了,武帝創意性的又在大將軍前加了個大司馬。

這個大司馬的前身,就是太尉,當年周勃叉腰養老的那個武官最高虛銜。

太尉是朝廷的最高武職,不常置,而不置太尉時,太尉職是歸丞相的。

武帝這相當於又閹了丞相一把。

霍光此時的這個大司馬大將軍總領尚書事,相當於抓住了整個漢帝國的軍權和政權。

準確的說,他手中的權力,比當年劉邦和呂后的還要大!

因為他是皇權,相權的二合一!

他現在雖無皇帝之名,但已經在履行皇帝之實了。

丞相此時已經沒有上層權力的建設權了,尚書讓你幹啥,你就得幹啥,名義上統領百官,聽著挺好聽,其實就是個給尚書看門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6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中國歷史封建百戰系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9會員
182內容數
一起了解真實的人性與歷史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